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为什么那么多诗人对年味一唱三叹
分享至:
 (10)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宋执群 2020-01-25 08:07
摘要:为什么中国那么多诗人对年味一唱三叹?因为,我们寒冬的家园,需要用年味来加热;我们新春的炊烟,需要用年味来点燃。

为什么中国那么多诗人对年味一唱三叹?因为,我们寒冬的家园,需要用年味来加热;我们新春的炊烟,需要用年味来点燃。

描写年味的C位之诗

宋神宗熙宁二年春节,48岁的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被帝都的年味深深吸引,面对春意盎然的朝野气象,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短小的七绝,展开的却是一幅春节民俗风情的长卷:轰鸣热烈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结束了;和煦的春风把它的温暖送入了人们畅饮的屠苏酒中(屠苏:正月初一专用药酒,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新春的旭日照耀着千家万户的门扉,人们纷纷把门上的旧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桃符:古人辞旧迎新时在门首悬挂绘有神荼、郁垒二神图像的桃木板,意在祈福灭祸)。

王安石之所以能将春节描绘得如此激动人心,缘于他对这一个新年的到来,寄托了太美好的期望。因为此前一年,他终于奋斗成为大宋的宰相。而刚刚开始的这个新年,他将启动变法,实施其谋划多年的新政。

当时,北宋王朝正面临政治、经济危机和辽、西夏的侵扰。诗人从新春的到来联想到即将开始的大变局,有感而发,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想要推行富国强兵“新法”,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现状的政治理想。

正因为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当时的人们从中读到了奋发与希望,引发了除旧布新的激情。这首描写新春的小诗成了压倒一切旧作的颂春热诗。

对后世来说,这首诗歌因为描绘了中华民族活色生香的春节风情,描绘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元日,而成为书写年味诗歌绕不开的C位之诗。

由《诗经》开始的年味吟唱

诗词中的年味,最早是从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飞扬而出的。

虽然那时的华夏大地由几百个小国组成,各国还没有统一的历法,因而也就没有所谓春节的说法。但三千年前西周至战国时代的中国人就已经有了许多过年的习俗。

比如这首《诗经·豳风·七月》就描写:“穹窒熏鼠,塞向墐户,磋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说的是豳地(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是周族部落的发祥地)人清除垃圾、放烟熏走老鼠,用泥巴封闭窗户,好让妇女儿童躲避寒冷的北风,在一个温暖的屋宇里迎接新年的到来。等到新年到来时,则“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拿出用丰收的五谷酿制的美酒,宰杀肥美的羔羊,与亲朋同乡聚集在祭祀的庙堂,祈求神灵保佑赐福。

有了《诗经》的打样,后人便在诗词中将过年时特有的仪式与情思,演绎得更加庄重深切。

唐朝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禁不住用两首诗分呈除夕与春节风情,以及自己在过年时的感怀:“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除夕之夜,到好友家去过春节。天黑之后,点亮描画的红烛,摆起守岁的宴席,唱起年年都要唱的《梅花》旧曲,大家推杯换盏,畅饮新酿的驱邪柏叶酒。作为行客,我就这么随遇而安,四处行乐,任由时光一年年过去吧。“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田家元日》)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回归东方,今天早晨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到了强壮的年岁,虽然没做什么官,但仍然担心着农事。我与桑林田园里耕作的农夫同行,我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人们推测今年的天候,都说是一个丰收年。

清初诗人、戏曲家孔尚任用一首杰作《甲午元旦》囊括了除夕与春节的盛况:“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即便萧疏的白发都盖不住头顶了,我也不去睡觉而围在火炉旁守岁。剪烛喝酒,把所有的钱都掏出来给亲朋们发红包压岁。我还要撑到新年到来,像个儿童一样听爆竹,看新桃换旧符,然后和大家一起敲鼓吹角,欣赏《梅花落》曲,相互拜年。

北宋词人毛滂另辟蹊径,用一首婉约的《玉楼春·己卯岁元日》吟咏新旧交替的别样情趣:“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莲花滴水(古人的计时器)送走了旧的一年,在井架上悬挂的屠苏酒都被冻结。晓寒仍在欺负人的时候,春天的气息,已经最先萌发在柳枝苗条的身姿上了。听着美女歌者在一旁劝酒祝寿助兴,看着欣欣向荣的早春物候,真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

是留念,更是憧憬

为什么历代诗人都要对春节一唱三叹?作为一个农耕民族,古代的人们终年背负着繁重的生计,在时有灾害的自然间劳作,最渴望的就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当标志着冬去春来的春节来临时,就像春天派来了使节,当之无愧地成为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人们自然会尽其所能,通过“过年”的仪式,来迎接这个节日,来对过去进行大盘点,来对未来进行大展望,并把积蓄了一年的感受和诉求尽情释放出来。

所以,千百年来,我们的中国年味才那么隆重热烈,我们的中国年味才那么如歌如醉。因为,我们寒冬的家园,需要用年味来加热;我们新春的炊烟,需要用年味来点燃。

由此,我们的中国年味,是留念,更是憧憬,就像南宋诗人陆游在《除夜雪》中描写的那样:“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那半碗辞旧的屠苏酒,可以先放一会再喝,但一定要挑灯夜战,写就迎新的桃符,好迎接一个充满可能的崭新开始。

这些美好的诗句,已经成了我们的民族记忆,仍在一年一度地拥抱着我们的怀念与希冀,一年一度地为我们指出来路与前方。

(摄影:任淡如)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黄玮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