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给我更多的灯吧!”
分享至:
 (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励 2020-01-21 15:42
摘要:德国亲友常常感到中国女子不可思议。也许他们诧异德国文化究竟是通过什么渠道冲向了遥远神秘的中国?

作为德国人的媳妇我时常伴随丈夫去德国探亲休假。从结婚一开始,我的兴趣就让麦克父母和亲戚朋友常感吃惊,我总喜欢独自去寻找那遥远的关于德国文学艺术的“少女记忆”。

德国亲友常常感到中国女子不可思议。也许他们诧异德国文化究竟是通过什么渠道冲向了遥远神秘的中国?他们当然不会理解,在北大荒少女时代我已经深深感受着马丁·路德与斯宾诺莎,我曾在遥远年代的小油灯下痴迷阅读海涅《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和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怀着失恋之痛阅读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1985留学美国,迷恋上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歌德的《浮士德》、瓦格纳的《指环》,熬夜阅读托马斯·曼的《魔山》《魂断威尼斯》…… 

在那无书可读的年代, 我曾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在“地下读书”中寻觅着理想与远方。正是翻译作品,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广袤世界的窗户。从青葱少女直到现在, 我经常满怀感激地抚摸着一本又一本外国文学藏书译者的名字:傅雷、草婴、陈叙一、杨武能——好的翻译家都是好的文学家,他们是多么可敬的播火者! 

收到来自重庆武隆的邀请函时,看到邀请函中有杨武能的名字,感觉好熟悉,原来那正是我家书架上那本诺贝尔文学奖托马斯·曼《魔山》译者的名字啊。

我从少年时代起就惠受翻译家的恩泽,如今有机会在武隆与杨武能老师亲密相处、促膝交谈,真让人激动难抑。杨武能是中国第三代歌德研究家和翻译家的杰出代表,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翻译介绍德语文学,译名著、经典达六七百万字,迄今出版各种版本的译著100余种,其中包括11卷本《杨武能译文集》。他主编和担任主要译者的14卷精装本《歌德文集》是中国第一套大型歌德文集。他以其辉煌的翻译、研究和创作成就,架起了一座横跨中德两国的文化交流桥梁。 

杨教授的功德, 在于他不断地把人类精神宫殿的钻石精雕细刻后搬运到祖国,镶嵌在中国读者心灵壁画的岩洞上。2000年杨教授荣获德国“国家功勋奖章”,2001年获得“洪堡学术奖金”,2013年又在德国获得世界歌德研究领域的最高奖——歌德金质奖章。2018年荣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杨教授说:我曾是一个巴蜀穷孩子, 我的一切都是国家和时代给的。

几天的朝夕相处和促膝倾谈,大家与八旬杨教授建立了深厚感情。回到纽约,我和杨教授不时通过微信联系。不久前,他发给我一段央视新闻频道录制的他的感言:“我处的时代,我生长的国家,我的故乡重庆、成都,以及我的精神家园德国,我侍奉的歌德,我敬仰、追慕的苏东坡,都太伟大,太伟大了——回眸60余载从译之路,始于走投无路,接着一而再再而三‘因祸得福’。我之所以如此幸运,是因为虽遭一次次挫折、坎坷,仍对成为文学翻译家的理想坚持不懈,不离不弃。” 

2020新年伊始,纽约林肯中心大都会歌剧院演出莫扎特歌剧《魔笛》,观看演出中,我忽然想起杨武能先生和他倾其一生研究的歌德。歌德少年时代曾经在法兰克福看过比他年长7岁的莫扎特的精湛演出。歌德是世界文学领域最出类拔萃的人物之一。1832年3月22日,歌德病逝。他的临终遗言是:“给我更多的灯吧!” 

此时,《魔笛》绚丽的舞美点亮了歌剧院大厅。莫扎特35岁英年早逝已近230年,歌德83岁去世已近190年,然而,全世界每个角落每个国家每天都有人在演奏、欣赏、阅读他们的作品。“艺术之树永恒,生命之树常绿”,而在微信上与我互相祝贺2020新年快乐的这位老人,他谦逊平和,睿智勤奋,质朴热情,他的译著也是那一盏盏灯火,明亮在千千万万中国读者的心灵殿堂里。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朱蕊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