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公务员论坛 > 文章详情
凉山州干部:面对孩子“上学走崖壁,摔死多人”,政府做了啥
分享至:
 (8)
 (1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廖德凯 2016-05-25 06:00
摘要:为了凉山的扶贫,政府真是在努力,而在凉山工作的公务员们,也作出了外界所不知的牺牲。

今天,一篇凉山州孩子“上学走崖壁,曾摔死多人”的文章走红网络,文中写到,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村里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其中接近村庄两条相连的藤梯长度约100米。据乡党委书记讲,这条路上摔死的人有七八个,而摔伤的人更多。

 

 

这不是第一次把全国的目光聚焦凉山州,之前一篇名为《泪》的作文,这个名为柳彝的小姑娘,让国人唏嘘不已。

 

 

看到这些,不少人在质问:“凉山州政府在哪里?”

 

作为一名从小长在凉山、如今工作在凉山的人,自然比外地的普通网友熟悉凉山,熟悉这里的相关情况。

 

近些年来,凉山涌现出不少全国知名的先进典型,他们让凉山人感到骄傲,却又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困扰——宣传他们,让更多人关心凉山,共同关注凉山的扶贫事业;但是,宣传他们,往往也会带来“不作为”的指责。

 

我也常常在想,为什么凉山总是常常通过艰难困苦来“感动中国”?认真思考,恐怕主要居于以下原因:如今,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相对富裕,大凉山这样艰苦的地方已经极少,;同时,苦难往往能够戳中记忆的痛点。在这种反差与记忆痛点的结合中,大凉山“感动中国”也就顺理成章了。

 

好吧,更大的问题来了: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为什么大凉山还是这么穷?

 

 

事实上,外界口中“大凉山”原是由两个地区——西昌地区与凉山彝族自治州合并而成。其中,属原西昌地区的几个县市地理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

 

而属原凉山州(当地称“老凉山”)的几个县则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地理位置偏远,几乎无任何工业经济,从企业投资的角度来说,除了有限的特色农牧产品深加工(而这也完全可以投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再无多少项目。如今中国,发展慢了都是一种倒退,何况因严重滞后带来的各种问题。

 

因此,外界所质问的“大凉山为什么这么穷”,指的就是“老凉山”,主要是“东五县”和“北三县”等八个县,文首提到的昭觉县属于“东五县”,而柳彝小朋友所在的宝石小学,就位于“北三县”中的越西县。近年来凉山引起外界舆论关注的事件和人物,都属于上述八县。

 

 

“老凉山”的穷,来自于多种原因。

 

——历史遗留的社会形态。在民主改革之前,一般称凉山为奴隶社会,目前凉山州首府西昌还有全国唯一的奴隶社会博物馆。在这数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给今天的,除了宝贵的民族文化传统外,还有严重的等级观念、落后的生产生活观念。许多观念严重制约着思想和发展的进步。

 

——恶劣的自然环境。我所说的八县中,除越西县和喜德县有少部分条件不错的农地外,其余均在高山深谷之中,许多老乡住在高寒山区,既缺少农耕条件,又生活环境极其恶劣。为了保暖,人畜共居一屋是常态。

 

——落后的交通条件。八县都只有一条柏油路与外界连接(这还得益于朱总理关心下的“通县油路工程”),而且由于都处于山区,塌方与泥石泥经常发生,导致道路经常中断。从西昌到八县,其中有三个县坐班车要整整一天。

 

——基础人才的极端缺乏。对,不是高端人才,而是基础人才。由于“老凉山”本身发展缓慢,条件艰苦,因此外面的人才引不进,原有的人才留不下。人才紧缺,导致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严重落后。几年前,老凉山有一个县高考出了一个上二本线的学生,在县里成为大喜事,由此可见当地教育情况。

 

——民众生活习惯及观念落后。由于长期的封闭与隔绝,民众在生活习惯上与现代生活有着极大差异,以至于洗脸漱口都成为学生的必修课,教群众坐板凳成为干部工作。而这里嫁娶的高额彩礼、婚丧的奢糜浪费,都严重影响自我发展能力。

 

 

说了这么多,一定有人会问我,当地政府又做了什么?

 

扶贫工作,一直是凉山州的头号工程。针对当地情况,在二十年前,凉山就创造性地提出了“移民扶贫”和“形象扶贫”两大扶贫工程,加上“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形成了几十年来的扶贫体系,尽力改善 “老凉山”百姓的生存和生活条件。

 

“移民扶贫”是把贫困群众从不适宜人居住的高寒山区搬下来,在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安居生活;“形象扶贫”是通过生活习惯的改变,来改变内在的观念。比如对彝族学生,教他们洗手洗脸;对群众,以“板凳工程”将彝族群众从地上“拉”到板凳上来。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改变,来影响和改变千年的习惯。

 

这一系列的措施看到了成效,贫困人口二十年来减少了一百多万。但许多问题不是朝夕之间能够彻底解决。比如一些群众搬下来后,因为不习惯,自己又搬回山上。政府要提供教育、医疗等基本服务,成本极其高昂,还不能不做,也就导致了提供的基本服务水平低下的结果。

 

 

为了凉山的扶贫,政府真是在努力,而在凉山工作的公务员们,也作出了外界所不知的牺牲。文首提到的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是州委组织部帮扶的村,我的同事,一位小姑娘多次这样爬上爬下。由于财政紧张,这个县的公务员出差都是自己掏钱,报不了账。

 

凉山的工资水平基本上在全川是最低的,但凉山州的财政收入在全省近几年一直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省城成都。那这些钱都去哪儿了?重点是扶贫,另一部分是用于发展(发展也是为了有钱扶贫)。在一年的干部大会上,州委领导讲话,“对大家说,从财政角度来讲,我们即使和成都一样发工资也能发得起,但我们不能这样发啊!我们贫困群众还这么多,要花钱的地方这么多,只有委屈大家了”。

 

说实话,工资低,而且每年还要从工资里捐出不少钱,大家当然有想法,甚至可能会有干部说,“你当这么大官,当然不用花钱了,但我们要养家糊口啊”的情绪。但面对“老凉山”的贫困群众,却又完全能够理解这样的安排。

 

而凉山的干部职工,所付出的还不仅仅是收入。由于凉山艰苦的交通条件和地理环境,许多交通路段非常危险。我个人做过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仅凉山组织系统在县乡道路发生的较大交通事故或安全事故就有五起,其中一起是山石滚落,四名熟悉的面孔永远挂在了墙上。但当需要到县下乡时,又有谁会说一个“不”字!

 

凉山扶贫,还需要众智众力。

 

孩子“上学走崖壁,曾摔死多人”以及“最悲伤作文”所引起的巨大反响,让我们看到了人心向善的力量。政府是扶贫工作当然的主体,而凉山州委州政府也确实在努力。但要真正从根子上解决贫困问题,还离不开各界在智力、财力、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如果能通过这些文章,让大家更加了解凉山情况,心系凉山扶贫,关心凉山群众,那么,这些类似于揭丑的文章,未必不是变好的开始。

 

 

(本文内容均为作者在凉山工作的直接参与和日常了解。也许有不准确之处,但应当更能体现出一个凉山干部的普通想法和基本观念。本文编辑:洪俊杰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曹立媛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