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大区势 > 文章详情
上观·展视听⑨丨爱因斯坦特展引出珍贵文献——爱氏当年访沪亲笔墨迹浮出水面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乔梦婷 2019-10-25 17:15
摘要:爱因斯坦旅沪期间留下亲笔墨迹首度曝光,他究竟写了些啥?

10月22日,启初•天才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异想世界特展正式落下帷幕。

也就在不久前,展览进入尾声之际,一本有着爱因斯坦途经上海时的亲笔墨迹的留言本“浮出水面”。这一留言本让历史上爱因斯坦与上海(这座他生前唯一到过的中国大陆城市)的交集再次浮现,也为爱因斯坦特展在上海之行的圆满结束添上意想不到的“点睛之笔”。


爱因斯坦特展的尾声

人类理智的兴旺的确受到了环境的严重限制。贫穷导致粗野,而富有又让人内心空虚:寒冷严酷的天气使人沉郁,而热带气候使人骄奢淫逸、昏昏欲睡。因此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能让知识始终繁荣。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就好像是历史海洋中的一片小岛一样。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1922年除夕夜

上面这段话正是留言本首页上的一段文字,它是爱因斯坦在1922年的东亚一行中,途经上海时留下的珍贵墨迹,也是迄今公开的爱因斯坦在上海写下的唯一手稿原件。

其实,在展览接近尾声之际,此留言本在爱因斯坦特展上也进行了首次亮相——它被安置在展览为上海站独家添置的“爱因斯坦与东亚”这一章节,和其他几件讲述爱因斯坦与上海交集的文物展品一起,共同向观众传递着一段重要而惊喜的历史回音。


留言本从何而来?

据了解,该留言本原主人特里萨•伦纳(Theresa Renner ,1890-1987)是一位曾长期旅居上海的犹太人,爱因斯坦旅沪期间曾在她家停留,也因此留下了留言本首页上的这段话。

留言本所含内容既有摘引、题词,也有国画、水彩和乐谱等,共计79页,时间跨度半个世纪有余——从1922年始,到1981年终。

后来,此留言本还跟随伦纳夫妇的踪迹被带往欧洲和美国。直至上世纪80年代,伦纳夫妇逝世后,此留言本曾在纽约的拍卖会上现身,后又辗转流回中国,但从未对公众展示过。

如今,它又回到了上海,并在爱因斯坦特展举办之际呈现在公众眼前。这既是对展览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也为研究“爱因斯坦与上海”及“犹太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实物材料。


留言本“大咖云集” 显露历史踪迹

把目光收回留言本,翻开首页,工整而精巧的文字恰如爱因斯坦特展中展示的其他手稿文献——虽用德文写就,但在视觉上却给人以享受。

“爱因斯坦的笔记都是一气呵成的,笔顺之间过渡流畅,少有涂抹修改,这是他非常显著的特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方在庆教授在观展中也曾这样提及。

继续翻阅留言本,会发现除了爱因斯坦,像泰戈尔、尤金•奥尼尔、赵少昂、符铁年、胡兰成、钢琴家Mischa Levitzki、海军上将托马斯•哈特等数十名中西方著名人士的字迹和名号也都呈现其间。

不禁让人联想,该留言本的主人有着多么宽广的人脉交往?它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牵连?其中爱因斯坦的言论又该如何解读?它的珍藏与出现,对于上海的城市历史记忆有着怎样的分量?

专家学者共话留言本

在爱因斯坦特展闭幕之前,一场小型研讨会围绕着这一留言本展开:

方在庆(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爱因斯坦著作《我的世界观》中文译者)

留言册里爱因斯坦的这段话,德文原文翻译过来就是:人类理智的兴旺会受到环境的严重限制,太贫穷了,会导致粗野,富有又会使人空虚。所有这些条件,都是一些偶然的。因此像意大利文艺复兴之所以出现是非常偶然的,所以科学的产生是非常不容易的。从这个引文可以看到,爱因斯坦并不是对中国看不起,对东方看不起。他通过自身的实践,非常清楚科学的本身是有很多限制条件的。

其实,爱因斯坦对整个东方文化,有一种从精神上的欣赏,也有批评,这种欣赏就是他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里面竞争的残酷,他非常欣赏东方的闲适。其实犹太文化和中国文化有一些本质上相通的地方,比如说尊敬祖先、崇尚教育、对知识的推崇,这些是两种文化之间共通的地方。爱因斯坦非常欣赏这一点,所以也希望我们在这方面能够发扬光大。

Avi Muller(资深策展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爱因斯坦档案库特别顾问,爱因斯坦全球巡展内容策划)

爱因斯坦其实在中国待了很短的时间,但是我相信通过他的眼睛,也是了解了中国。在他到亚洲来之前,他对中国文明一直是非常尊重的。如果你们仔细看这些展览中的手稿就能知道,在很早以前,他已经通过信件和有关中国的消息,跟他的朋友进行过联系。而且爱因斯坦相对论在中国的接受比在欧洲还早。即便是在中国战争动荡的时间,爱因斯坦也是希望尽其所能帮助中国。而今天在这里讨论这个展览,讨论这个留言本中首度披露的这段爱因斯坦留言,也是对于爱因斯坦对中国持欣赏态度的一个回应。

潘光(上海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主任)

这个留言本披露了上海各方面的生活,而不仅仅是犹太人。它最有意义的地方是,对上海当时的犹太人及上流社会各方面的交流、各方面的生活情景都有着非常详细的记述,对上海整个历史,特别是上海外侨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邢建榕(上海市档案局副局长,博导)

在上海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及五四运动大潮中,其实外国科学文化名人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爱因斯坦也不例外,尤其从他所属的科学家群体去看,他们对上海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发挥了显著作用——一个是大量传播了西方科学知识,第二个是传播科学理论,还有一个我认为是促进了文化产业化。

张伟(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兼职教授,长期从事近代文献整理与研究)
 
实物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这本留言册在展览开幕的时候还没有,开幕以后媒体报道引起了颜明先生(留言本所有者)的注意,然后愿意让这么重量级的东西在闭幕的时候亮相,来了一个惊艳的收尾。这个留言本内容很丰富,本身是值得研究的,如果不同的专家,可以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能够把它翻译出来,考证彼此的关系,将是一个蛮好的课题。

郁镇宇(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副馆长)

我认为这个展览是一个具有深度启蒙教育功能的展览。对于孩子来说,这个展览的意义在于如何打开他们对未来世界探索的好奇心。这个展览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观点,有别于在学校里传统教育的方式。

这个展览也是科研人员的宝库,他可以了解思维的形成,逻辑思维的判断。我们国家在科技领域和教育领域当中,对于逻辑思维的训练和素养养成方面还有欠缺,这个展览带来的启蒙意识,可以让大家了解逻辑思维。

作为中国大陆首站,爱因斯坦特展上海站为中国观众打开了走近“你未曾了解的世纪天才”的机会;其中,相对论手稿原件、诺贝尔奖章及其众多信件往来,让前来看展的观众切身体会到科学家与科学探索的魅力。

展览期间,主办方陆续举办了三十余场公益讲座,相继邀请了杨振宁、褚君浩、金晓峰、曹天元、方在庆、张建卫、赵峥、郭福来、吴宝俊、邢立达、左文文等多位来自国内外高等学府与社会机构的专家学者前来讲座,题材涵盖科普、人文、亲子、艺术、历史、哲学、教育、创新等多个面向,为公众带来了精彩的线下讲座与互动体验。

部分活动现场图

这些活动与展览内容相辅相成,让展品所承载的历史故事更加生动,也进一步推动了展览本身的科普教育意义。而此次伦纳留言本的出现及专家学者研讨会的举行,无疑也为爱因斯坦特展在上海站的呈现增添了一份“惊喜",也为其闭幕收官划上了圆满句点。

栏目主编:王娜 文字编辑:王娜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