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向隐蔽战线前辈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郝铁川 章洁 2019-10-20 06:54
摘要:时至今日,隐蔽战线前辈的故事逐渐为人知晓,不同的战线,共同的信仰,他们生前大都默默无闻,身后仍然无声无息,他们为共和国留下的,是一座座无名的丰碑。

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通过先进的土地政策和维护劳工政策,赢得了社会底层的工农大众的爱戴,但对那些并不缺吃少穿和个人“锦绣前程”的社会上层或精英人士,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争取他们加入人民革命的行列呢?熊蕾同志在一次隐蔽战线后人座谈会上,依据其父、我党隐蔽战线卓越工作者熊向晖的人生阅历,明确地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之所以能够争取到许多社会上层或精英,主要就是凭藉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她说,那时国民党绝不会给共产党作任何正面的宣传,可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吸引无数有志青年献身革命事业?我认为关键还是深深地被当时共产党领导人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从1937年到1949年,我父亲地下工作十二年,他跟胡宗南的接触有十年,这中间还跟蒋介石待了一个月,跟蒋纬国、蒋经国待了三个月,陪着他们在西北视察,另外还见过像白崇禧等那样的国民党的高官,可是他跟董老(董必武)和周恩来待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十个小时,为什么这十个小时的影响力能比十年的威力还大?我觉得是那 一代中共领导人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

对熊蕾同志的这个看法,我们非常认同。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爱戴,一靠理想和政策的正确,二靠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

第一,隐蔽战线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魅力首先来自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

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大都有一种“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这与共产党人解放全人类、实现每一个人都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确有相通之处。熊向晖女儿熊蕾说,在当时资讯非常不发达的情况下,我父亲了解共产党的情况除了在学校读书时,通过老师们和进步学生们的一些潜移默化之外,就是“一二·九”运动,对当时共产党的纲领,也包括共产党人的所作所为,他逐渐感受到是一股进步的力量,是可以给当时处在黑暗中的中国带来光明的力量。即使那时他连长征都不一定知道,他却受到这股力量的感召而向往革命,拼了命要考清华,考清华就为了去找共产党,那就是为了追求进步、追求信仰。

从事党的秘密情报交通工作、被国民党称为“中共特务三大亨”之一、毛泽东则称为革命“红色血脉”建立者的吴德峰,即使在遭受不公正待遇时期,也谆谆教诲其子女说:“我们家在中华民族存亡危急之际,从‘维新变法’经过‘辛亥革命’,历时三代人最后才找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革命真理。”这是他一生的坚定革命信仰和信念。

中共第一部电台发报员、红色密码通讯第一人张沈川,一生也忠诚党的理想。他的女儿张僧宝在回忆父亲时说,支撑父亲一生的,就是信仰和忠诚。他相信共产党的事业是正义的,是真正的为国为民求解放,而这正是他从小奋斗的志向。他们这一代人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所以他们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默默奉献,无私无畏、不图名利、无怨无悔,这一点始终装在他的脑子里。否则,他为什么选择了一辈子出入龙潭虎穴,提着脑袋干革命,九死一生?他18岁就被土匪绑架,三天后用钱才得以赎回。他曾三次遭国民党通缉、三次生重病,还坐了六年半国民党的大牢。1925年在青岛搞学潮遭张宗昌通缉,1927年在北伐军中搞共产党活动遭通缉,1939年在湘西搞共产党地下活动遭薛岳通缉。1925年患急性赤痢,1930年患严重伤寒加肺结核,特科领导看后都要求为他准备后事了。1949年他又先后三次进行胸廓改形术,割去左胸八根肋骨,左肺压缩,不能呼吸,卧床一年,实际已成个残疾人了,但他还是坚持为党工作。1959年反右倾受到不公正待遇,“文革”中又下放干校7年半。这一切都没能动摇他对党的事业的信念,没有摧毁他为国为民奋斗终生的决心和信心。八十多岁了,为了“抢救”共产党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发展史,他不顾年迈体弱,自费四处发函,甚至亲自登门走访,搜集整理了几十万字的《1929—1949年我党地下无线电通讯发展概况》一书,这是我党我军特种工作的宝贵史料。

被傅作义称为自己“左膀右臂”的地下党员闫又文,在解放后、直到去世前也没暴露自己的党员身份。其女儿闫颐兰说,我最崇拜父辈的一点就是他们有着坚定的革命信仰,他们从干革命的第一天起就带着牺牲精神,即便随时有被杀头的危险,却从来不求名求利。相比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们而言,特别是对于隐蔽战线的这些同志,他们在信仰方面的考验其实是更严峻或者更复杂。比如说我父亲,由于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地下党组织遭受破坏,一些党组织紧急撤离,包括他的联系人,因形势危急,走的时候没有来得及留下今后的联络方式,就断线了。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是非常考验人的,尤其是身处在敌人的阵营当中,跟组织又断了线,得不到任何指示。据一些同志后来讲他们当时也很迷茫,很苦闷,不知道该怎么开展斗争。因为得不到组织的指示,也有很多同志撤离了。但是我父亲一直坚持了下来,这个坚持后来实践证明非常有意义,因为直接关系到北平的和平解放等等。当时能坚持下来,或者做出这样一个决定,都是非常不容易的,真正考验人的信仰、人的追求和精神。所以,后来罗青长部长说过一句话,在这段时间里和党组织失去联系的这些人员,依然按照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发挥作用,进行活动,开展工作。这个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咱们现在经常讲发挥共产党员的作用,听起来很普通的话,但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能够做到这点,应该是很高的评价。

杨登瀛原名叫鲍君甫,是党外第一个特工,辛亥革命前后受革命潮流影响去日本留学,在早稻田大学时读过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回国后即参加了五四运动。因其有广泛的社会关系,内心又同情革命,被组织看重,经周恩来亲批发展为中共中央特科工作。1928年,经陈立夫、张道藩联袂推荐,蒋介石任命杨登瀛为中央组织部调查科驻上海特派员。也是从这时候起,鲍君甫正式以杨登瀛为化名走马上任,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活跃于上海滩,成了国民党在上海特务机关的最高负责人。国民党在上海建立的第一个特务机构就这样被中共方面掌握了。在周恩来、陈赓的直接领导下,杨登瀛不仅为特科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还参与营救任弼时、关向应、彭湃、杨殷等同志的行动,协助侦察叛徒白鑫、戴冰石、陈尉年、黄第洪的行踪,以及报告山东省委书记叛变等。这是特科在敌人营垒复杂关系中发展使用非党情报员的一个成功范例。1931 年 4 月,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后出卖了杨登瀛,杨登瀛被捕入狱。国民党对他恩威兼施,但杨登瀛始终未供出共产党的任何情况。由于国民党未抓到任何把柄, 1932 年“一·二八”事件后杨登瀛被保释出狱。此时周恩来、陈赓等人已相继离开上海,杨登瀛与共产党方面失去了联系。1934 年,国民党再度启用杨登瀛任南京反省院副院长,此时的杨登瀛已经完全脱离特工系统,生活归于平淡。1949 年,当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时,杨登瀛在南京街头靠摆纸烟摊为生。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杨登瀛这样的身份自然免不了受到冲击。1969年,杨登瀛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终前,他对子女说:“我不是特务,也不是什么内奸,周恩来是知道我的……”。杨登瀛关键的时刻没有叛党,源自他坚定的理想信念,使他心甘情愿为理想中的新中国开启双面人生,他的一生只有对革命的付出,却默默无闻,毫无所求。1975年12月20日,周恩来在弥留之际,召见总理办公室副主任、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告诉了他一些鲜为人知的名字,其中就有杨登瀛,总理嘱咐说:“对这些在我们党最危险时期帮助过我们的人,千万不要忘记了……”

第二,隐蔽战线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魅力,来自于他们为了党的事业敢于牺牲自己的一切的无私无畏精神。

吴德峰出身湖北保康一个显赫的官僚大地主家庭。他的女儿吴持生说,了解她父亲的一些老前辈说,别人是因为穷干革命,吴德峰却是带着万贯家财来干革命的。 1927年12月至1928年1月,吴德峰出任中共赣西南和赣北特委书记。1928年春,由于中共江西省委出现叛徒,波及赣北,他果断地将特委有关人员转移后,偕夫人戚元德住进江边一家小客店,并向在武汉的继母发出“儿病危盼母速来”的电报。继母龚老夫人知道他遇到困难,马上筹集一笔经费赶至九江,随同儿子、儿媳一道前往上海。几经周折,在上海“大世界”见到了聂荣臻,与党组织接上了关系。

吴德峰常讲,间谍,间谍,只有“死间”没有“活间”,随时准备为党、为革命牺牲一切直至生命。他在领导西安情报工作时就将两把长征用过的手枪的子弹压上膛,放在堂屋正面墙上的佛龛里,外面用神像纸糊死,一旦遇紧急情况捅开就可取枪自卫。他还与他妻子相约,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解放前,邓颖超对长期在蒋介石身边担任速记员的地下党员沈安娜说,为了党的秘密工作,要甘当无名英雄。周恩来附和说,我们党的事业需要一大批无名英雄。沈说,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无名英雄”这个词,给我触动太大了,成为我一生的支柱!沈安娜夫妇当时尽管都有较为体面的工作,但薪水微薄,再加上物价飞涨,也只能勉强糊口,他们一日三餐吃的都是掺杂着许多砂石并带有霉味的“平价米”,而且还要常常忍受饥饿的折磨。沈安娜每日精神高度紧张,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本来就有胃病,后来又染上了肺结核。她担心让人知道后被解雇,只能隐瞒病情,在会上强忍着不咳嗽,不管多累也要强打精神支撑。当国民党几位元老推荐她做立法院委员,这意味着她将有很高收入时,她为了能够继续在速记员的位置上为党收集情报,毅然婉拒了这一“美差”。

钱壮飞的孙子钱鸿说,爷爷当时顺利从南京撤离,他本可以带着家人都走,但是他没有这样做。我父亲生前曾回忆说“把自己亲生子女留给敌人,来换取时间,使党能安全撤离。下这样的决心,做父亲的该是多么痛苦”。离开了家人后,爷爷转移到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继续领导军委二局做情报工作,破译敌人电报,掌握敌军的动态。1935年3月底,爷爷在南渡乌江时失踪。经过多次调查,最终将他的牺牲地定在了贵州省金沙县后山乡,爷爷牺牲时才40岁。从1931年爷爷走之后,我的奶奶张振华一直到1946年都不知道丈夫到哪儿去了。整整十六年,音讯全无。抗战胜利之后的1946年春天,周恩来在重庆曾家岩50号,请我们一家吃饭。当时我奶奶、我父亲钱江、母亲史平、叔叔钱一平、姑姑、姑父和他的儿女,加上我,九口人全都去了。当周恩来告诉我们全家人爷爷牺牲的消息时,奶奶当时就哭得泣不成声,我父亲回忆说周恩来当时还说了一句话:“我没照顾好钱壮飞。”

李凯城(李克农之孙)说,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爷爷在上海做地下工作,奶奶带着大伯和三叔“坐机关”。1931年4月24日,党中央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政治局候补委员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幸亏被打入敌人内部的钱壮飞同志获知,派他的女婿刘杞夫连夜赶到上海,通知了爷爷。爷爷深知情况危急,刻不容缓,立即出门向中央报警,通知战友们转移,以致顾不上与家人打招呼。27日一早,奶奶像往常一样带着大伯和三叔外出买菜,一个好心的邻居跑来说,国民党军警把你家包围了,快跑吧。奶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情况,也不知该向谁求助,只得带着两个孩子在街头流浪,晚上就睡在菜市场的石桌上。直到一周后,八岁的大伯在街上认出了曾经和爷爷一起工作过的宫乔岩伯伯,这才摆脱了困境。

第三,隐蔽战线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魅力来自于他们能够严守隐蔽战线铁的纪律 。

1927年周恩来亲自为特科规定了“三大任务一不许”:“三大任务”是搞情报、惩处叛徒和执行各种特殊任务,“一不许”是不许在党内相互侦察。只能消灭危害党的叛徒和暗藏的特务内奸,对反动统治阶级头面人物,包括公开的特务头子都不要打。不允许成员过豪华生活,“不像间谍的人是最好的间谍”。

同时期的中共中央特科曾遭到几次重大破坏,最后(1935年)被国民党特务机关连根拔起,残存人员被迫撤离上海。但中共中央交通局建设和运作的地下交通网络,在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1927-1936年)不仅完成了繁重的传递运输任务,而且不曾遭到敌方大的破坏,不曾遭受大的人员损失。这与吴德峰严格的纪律和自律分不开。交通工作创建伊始,吴德峰就领导制订了《秘密工作条例》:1、不允许发生任何“横向关系”;2、机关所在地,只允许上级了解下级的,下级不允许了解上级、隔级和兄弟机关的;3、不该问的人和事不问,不该看的文件不看,不该传播的不传播;4、坚守岗位,不允许到群众斗争场合,不许照相;5、写过的复写纸、印过的蜡纸和有机密文字的纸屑要及时烧掉。吴德峰还规定对秘密工作要“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儿女”。

吴德峰不仅严格要求交通局工作人员,自己和家人也严格自律。如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常在他法租界的家里开会,他总是安排好后就回避,避免发生横向交错关系。他的夫人戚元德为站岗放哨,也是不看、不听、不问。吴德峰夫妇与周恩来联系密切,却从无工作以外的接触。据吴持生讲,她母亲在上海地下工作期间从未见过邓颖超,还是后来转移到中央苏区时才认识。

李克农的孙子李凯城回忆,按理说传奇人物应该有许多故事、许多秘密。但由于性质特殊,爷爷从来不对家人谈论工作上的事情。我父亲姐弟五人,都是从小参加革命,懂得党的规矩,不该问的也从来不打听。爷爷走了,他究竟带走了多少故事、多少秘密,已成为永远的秘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大憾事。但这也正是隐蔽战线工作的特点。

周恩来于1942年1月完成的《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一文, 规定了建设坚强的战斗的党组织的条件。分别是:1、要使五千党员成为隐蔽的、坚强得力的、与群众有联系并善于影响和推动群众的干部。2、要在主要的群众集聚的单位(工厂、学校、农村、大机关等)建立起巩固的一个乃至数个平行的支部。要在主要的工作部门和机关(如行政机关、团体、公司、交通经济部门等)保有我党的组织或个人的联系。3、要使党的领导机关有独立领导的能力和自信。不要怕犯错误,要能认识和改正错误。要善于估计情况,运用策略,创造各种各样的工作方法,使党的方针能在每一项实际工作(组织的改编、干部和党员的审查、反奸细的斗争、秘密工作的教育等)中体现出来。4、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成为群众的党。5、要熟悉各主要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其历史、政策、人物和活动,首先要知道国民党中央和地方当局的、特别是各特务机关的经常情况和紧急措施。6、要做到凡有群众的地方一定要进去工作。这种工作是以社会的方式进行的。首先要解决的便是进入国民党、三青团、工人团体、学校中的合法组织、农村中的合作社以及一切重要行政机关中去工作,去实现党的抗战、民主、进步的方针。7、要善于使上层工作和下层工作相配合,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相配合,公开宣传和秘密宣传相配合,党外的联系和党内的联系相配合。但配合不是暴露。

时至今日,隐蔽战线前辈的故事逐渐为人知晓,不同的战线,共同的信仰,他们生前大都默默无闻,身后仍然无声无息,他们为共和国留下的,是一座座无名的丰碑。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邵竞设计 图片编辑:笪曦
作者单位: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