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樊代明院士谈“反向医学研究”:大家都研究“面粉”,谁来整合“包子”?
分享至:
 (10)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逸雯 黄杨子 2019-09-18 20:52
摘要:“每年这么多论文中,大约只有3%有应用价值,97%没有应用价值。各种论文就像面粉,如果人人精力都放在面粉上,谁来将这些知识整合成真正需要的包子呢?”

为什么患者越治越多?为什么好药越来越“少”?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承办的“2019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生物与生命科学技术与产业分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教授樊代明表示,只有通过整体整合医学的视角和医药反向研究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现代临床医学的困境。这位以幽默敢言著称的“网红”院士指出了现代医学研究和实践向技术化发展、向微观领域深入而带来的专业过度分化、专科过度细化和医学知识碎片化等问题,并提出了“反向医学研究”的新思路。

演讲伊始,樊代明就指出,“医学应该以治疗疾病有效无效为唯一依据”。他批判了医学界以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等作为学术评判标准的情况,“每年这么多论文中,大约只有3%有应用价值,97%没有应用价值。如全世界花10年功夫找了15万个靶点,10年后,只有不到50个靶点有临床应用。”它做了个简单的比喻,“各种论文就像面粉,如果人人精力都放在面粉上,谁来将这些知识整合成真正需要的包子呢?”

面对专科过度细化、医学知识碎片化的问题,樊代明说,“现在一个医生只能看患者的一部分病,导致患者要到各个专科去看病,不能治好人家的病,还怪人家得病不单纯!把一个患者分成几块来治,把一个病分成若干阶段来治,患者可不就越治越多了吗?”

当今医源性死亡越来越多,医药研究的前路在何方?樊代明说,“药品越多,一定程度上越说明没有好药。若一种药物就能治好病,为何还需要多种药物?”美国学术机构对药品的研究显示,抗抑郁类药物是所有药物品种中最有效的,但仍然对45%的患者无效,而排名最低的抗癌药对75%的患者无效。“医学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出现了问题,医药研究应该反省自己的失败,闭环式的研究才能得到真理。”

他强调,医学是多元的、生命是非线性的、病人是异质的、病情是变化的,因此不能用固性的方法去研究。如慢性病是多因素多阶段的,由于没有明确病因能根除,所以只能通过调节来治疗,但他也说,“开一种药让高血压患者吃终身,这种治疗方法又是正确的吗?”

为此,他提出了“反向医学研究”的概念。什么是“反向医学研究”?“如果我们从上海去杭州,没有手机定位导航也没路标,只知道大致方向,怎么走?反向思维就是不断问对面来的人是否是从杭州来,借回答来调整路线,这样双向的人都可以到达目的地。”他生动地举例。在樊代明看来,当今医学研究大多利用统计学方法来求平均数,然而这样就去除了医学上极重要的低概率病变,“科学求同而医学求异,我们更应该关注现实。”

他也对反向医学研究提出了4个观点,“首先,是要将经验转化成机制。如中医的板蓝根治疗感冒很有效,但西医研究中一直没有发现活性成分。我们知道它有用,能不能找到有用的原因?第二,是一药多用的观点。目前大部分常用药的药学研究中没有靶点,疗效与副作用来自主观判断;第三,是老药新用。正如阿司匹林最初是镇痛药,发明的70年后,英国药学家约翰·范恩又发现了其抑制凝血的新功能,并以此获得了诺贝尔奖;第四,是要整体用药。‘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如有些抗癌药物可能对患者心脏产生影响,不同患者的基础体征不同,因此好的医生应该将药品组合起来,并根据患者的服药情况不断进行更合适的调整,而不应该单纯按标准开药。”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顾泳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交大医学院 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