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市场解码 > 文章详情
去年区委书记当“店小二”帮销的庄行蜜梨,今年何以成了一颗“自强梨”?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晔 2019-08-08 07:29
摘要:​市场体系一旦自我运转,梨农们一旦适应了跑市场,才是政府行政之手逐渐淡出之时。

奉贤区庄行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蒋国强,正沉浸在兴奋与欣慰中。地产水果庄行蜜梨,其亲情化、家乡化、廉价化路线走了十余年了,去年还要靠着区委书站台帮卖,却于今年,在“店小二”们不懈搭台引导之下,走出了自强不息的姿态。


一场措手不及的丰收

犹记去年7月,庄行蜜梨迎来一场措手不及的大丰收,整个庄行镇4500亩梨地,以往亩产约3000斤,去年每亩却能多收1000-1500斤。蜜梨集中大量上市后,随即面临“卖不掉”的残酷现实。梨农们或挥泪抛售,或瘫倒哀嚎,更有向媒体和政府“求救”者。最终,奉贤区委书记当起“店小二”,主持专场蜜梨认购会,请区内企业家友情相帮,解决了近600万斤梨,约占当年产量三分之一。

当时认购会上,当各企业力挺区委书记,竞相以几万甚至几十万斤的规模认购时,却让人生出一丝担忧——这梨难道能年年这么卖?除了靠政府,梨农还能靠什么?

庄行蜜梨约从2003年开始大范围种植的,至去年,梨树步入壮年,愈发显示其丰产体质。但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却是蜜梨越走越窄的销路。蒋国强告诉记者,庄行蜜梨多年来靠的是梨农在亲戚朋友间、家门口廉价售卖,少有卖出奉贤,更别提卖出上海了。过去,仰仗着村内企业多,蜜梨就地消化,完全不用“出走”,可而今,随着建设用地减量化,严苛的环保要求,以及客户群体消费习惯的转变等,传统“游戏规则”逐渐失灵,一旦蜜梨产量激增,多年来始终存在但总被“选择性忽略”的短板无处藏身,靠亲朋、人情、政府却唯独没靠过市场的庄行梨农们顿时懵了。


一道2大于3的算术题

区委书记的大面子,强行救滞销蜜梨于水火,这是去年的力挽狂澜。但今年,必须提前谋划。为此,庄行镇的“店小二”们着实动了一番脑筋。

首先要让梨农理解一道算术题——“2乘以5,大于3乘以3”。蒋国强告诉记者,“我们反复跟梨农们强调疏果对蜜梨品质和果树寿命的重要性,只有品质好,才能卖得贵”。吃一堑长一智的梨农们这回真听进去了,以往一棵梨树结65颗,今年都自觉控制在45颗左右。为确保优质优品,“店小二”们请来了区内农业部门,对梨农施肥、疏果、修剪进行全程监督指导。

同步进行的是另一大创举,即在庄行镇现有15家专注于种植的梨专业合作社基础上,另辟蹊径、广纳贤才,专门成立3家以销售见长的专业合作社。这3家合作社,有从本土产生的销路“大亨”,也有懂得发现价值的外来者。如众熠合作社,其负责人金德辉便是庄行镇马路村请回来的乡贤。金德辉长期从事绿化和养殖生意,大名鼎鼎的“庄行伏羊节”就有他一份功劳。他人脉广泛、销路多元,今年更是帮助老乡们将蜜梨卖到了北京、宁夏乃至东南亚地区。其余2家合作社包括了米梨小镇合作社和智家农业合作社,其中“米梨小镇”负责人董正富一年前还是“局外人”,系出差路过庄行,被蜜梨美味所吸引而决定入局。

如此这般以市场化机制引入专业销售合作社,“店小二”们深有用意。在去年政府帮销过程中,蒋国强就发现,梨农存在侥幸和依赖心理,无论大小、生熟,不同等级的梨混在一起,一股脑儿送到认领企业那儿。这种品控意识的欠缺,光靠点拨提醒恐怕难奏效。但专业的销售合作社不同,它们甚少讲“情面”,更多强调规格、标准。农户把梨送上门,个头、外观、品质达标了就结算,以残次充好货的,要么拒收,要么上“黑名单”,“逼”得梨农一门心思抓优质优品。

部分不够完美的蜜梨,将无法进入标准化装箱,一般将用于水果拼盘,甚至白送给当地农民。(李晔 摄)

当梨农们逐渐习惯接受市场考验,懂得要为自己的不完美付出代价时,庄行镇政府却也在暗中使劲——对3家销售合作社给出一个收购指导价,在确保优质优品基础上,但凡单颗5两以上、外观无破损的蜜梨,每斤收购价不应低于4元。这4元是一个平衡点,合作社心服口服,也能确保梨农每亩净收入在1.3万元左右。数据显示,3家专业销售合作社甫一上阵便霸气外露,现已售出100万斤蜜梨。更可喜的现象是,不少梨农主动动员家人,趁闲暇去合作社帮忙免费分拣与包装,梨农与采购方向的关系空前融洽。

另一桩让“店小二”们颇花心思的事情,是包装。庄行镇足足用了一个月时间,设计定做了3类礼盒,普通装10斤,高端礼盒装分为9个装和12个装,承重“以一个成年人站上去压不瘪”为标准。“好梨配好盒”,这是蒋国强打算持续向梨农灌输的道理。盒子既可服务于品控,减少运输中的果实破损,又可打出统一的“庄行蜜梨”品牌,以加强市场辨识度,必须持续坚持做下去,最好能实现庄行蜜梨全部采用统一、标准化包装。

初来乍到的驻村指导员也成了庄行镇“店小二”们动员的对象。普陀区甘泉路街道社区发展办主任石天泉今年6月刚到马路村报到,便立下新功,对接了农工商超市,对方答应免征入场费,给庄行蜜梨一个显眼货架,收购价同样是4元/斤。平生第一次,庄行蜜梨进了商超,马路村书记王海平惊呆了,“自7月25日起供货,每天起板4000斤,遇促销还须不停补货,第一周就卖了4万斤!”。这强大的市场力量,让王海平信心倍增,“看来庄行蜜梨自带讨喜属性,长期以来缺的就是一个与市民直接接触的舞台!”

而就在记者采访时,蒋国强带来好消息,庄行镇6名驻村指导员持续给力,又谈妥了与百联的合作,百联旗舰店决定拿出C位,由庄行蜜梨合作社派人驻点促销,同样免收进场费。此外,庄行镇与上海青盟之间的框架协议也已签定。上海青盟是由市农业农村委团委主导下的一家内购联盟共享平台,对接着上海600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

一颗引领示范的“翠玉”

多措并举下的“店小二”,没有忽略典型的作用。庄行镇乡贤金德辉,早被副镇长蒋国强委以重任,担当起“转型示范”引路人。

乡贤金德辉的众熠梨园。(李晔 摄)

4年前,金德辉在已颇具规模的苗木和山羊事业基础上,流转120亩地,用了一年时间反复寻觅比对,最终从江苏省农科院引入“翠玉”品种。

相比占庄行蜜梨种植面积90%以上的“翠冠”,“翠玉”的上市期在7月15日左右,比“翠冠”早了两周,可完美打出时间差。“翠玉”外观出跳,颜色碧绿,口感更细腻多汁。

左为“翠玉”,右为“翠冠”(李晔 摄)

由此,金德辉成了庄行镇“翠玉”种植“第一人”,也是迄今“唯一人”。金德辉不走寻常路,擅长立体种养结合,利用其已有的规模化山羊养殖场,收集羊粪作为梨园的有机肥;通过挖深梨园的排水沟,巧养黄鳝,喂以小鱼小虾螺丝,黄鳝历经3年,可养至6两左右,此种市场难觅的野生产品压根不愁卖,更巧妙证明了梨园种植的高效低毒——“梨园农药打得厉害,黄鳝怎可能养得活?”

梨园的排水沟里养着黄鳝。(李晔 摄)

利用金德辉的自有渠道,3年磨一剑的“翠玉”自今年7月中旬上市以来,20余万斤的产量,现已卖得所剩无几。8两左右重、12个装的礼盒,最高卖到280元,销售尾期也能卖到150元。

这是金德辉的志气,“我就是要给庄行蜜梨打名气,咱的梨品质好,就该有个好价格”。

已是销售尾期,金德辉摘下一棵桃树上最后一颗“冠玉”,张口就能吃。(李晔 摄)

老金显然引发了羡慕嫉妒。有人掰掰手指,种“翠冠”一亩净收入在1.3万元,但老金种“翠玉”至少3万元呢!事实上,这恰是老金和蒋国强的良苦用心。老金愿意带着农户们一起转型“翠玉”,就连“翠玉”的2年“空窗期”,他也已为梨农们想好了对策。“第一年和第二年,梨树旁种点露天甜瓜,人称‘青皮绿肉糖罐头’,根本不愁销。第三年每棵梨树能结果十余颗,第四年便能稳健产出。这样测算,此前过渡期,每亩收益只比种‘翠冠’时少了3000元,梨农们承受得起!”

甜瓜可用于补充栽种“翠玉”的“空窗期”。(李晔 摄)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透着这颗蜜梨自强的气息——已经有近30户农户向老金委婉表达了转型“翠玉”的意向,涉及面积达100亩;在市场驱动下,已有市场主体在庄行投资建设冷库,拟大胆尝试蜜梨的反季节销售;随着庄行蜜梨知名度和市场逐渐打开,相关文创和药厂也在谋求对接,蜜梨产业链的延长,提供了蜜梨变身文创梨饮料、梨膏糖的可能性……

‘店小二’必须及时补位,做梨农们做不了的事,帮助搭建起市场体系。市场体系一旦自我运转,梨农们一旦适应了跑市场,才是政府行政之手逐渐淡出之时”,蒋国强说。

栏目主编:吴卫群 题图来源:李晔 摄
这颗“翠玉”,重达一斤六两八。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