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大区势 > 文章详情
非凡年代的印迹——嘉定徐行篇
分享至:
 (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茅冠隽 2018-10-31 06:00
摘要:那一年,徐行草编成对外交往“友好使者”,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探路不辍屡创奇迹奔向绿色科技新市镇:
曾打破围墙大胆吸引全国私营企业投资创业,培育出上海首批“太空蔬菜”,观赏鱼养殖出口称雄华东

那一年,徐行草编成对外交往“友好使者”,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家卫生镇、上海市文明镇、上海市双拥模范镇……位于嘉定东北部的徐行镇有很多荣誉称号。徐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南宋嘉定年间这里便已有繁华市集商行,因明代名人徐冕在这里创市而得名“徐行”,“武举出在徐家行”的俗语民谣早已有之。


改革开放以来,徐行的发展焕发出蓬勃生机,特别是最近几年,徐行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更是按下了“快进键”。在嘉定建设上海市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现代化新型城市两大核心任务进程中,徐行镇均实现“无缝对接”:镇域内的4.3平方公里已规划进嘉定科技创新核心功能区范围内,在嘉定“14850”新型城镇体系中,徐行是全区4个新市镇之一,规划中的嘉闵轨交、S7高速公路、沪通铁路都将在这里交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提速升级。今年上半年,全镇实现税收总额22.26亿元,同比增长19.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2亿元,同比增长23.8%,西徐生态科技小镇、伏虎田园综合体、曹王特色小镇等项目均已在规划推进中。

 

草编制品成为对外交往“友好使者”


在我国传统工艺品的“百花园”中,上海嘉定徐行的黄草织品是一株奇葩。徐行是江南著名的草编之乡,“妇孺闲来手执蒿,唱着山歌编草包”是徐行家家户户打草织编情形的生动写照,徐行镇也因此在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8年,徐行草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99年8月9日的《解放日报》上,记载了一则关于徐行草编的小故事:一位台商想给美国的朋友赠送礼品,送什么好呢?台商几经选择,最后选中了嘉定徐行的黄草织品,并专门请黄草编织能手徐金妹编织了12双造型美观、做工精细、图案生动的黄草拖鞋。美国朋友拿到黄草拖鞋后,连声说:“OK,OK!”


徐行黄草编是上海嘉定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其织品种类达20个大类、上千个品种。徐行所产的黄草光滑、柔软、坚韧,非常适合作为草编的原材料,用黄草编织而成的草编制品如草编包、草鞋等既美观大方又轻巧实用。解放后,黄草由野生改为人工培育,质量更佳,成品制作精巧,纹路细密,图案中人物、车马错落有致,古色古香,巧夺天工,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上海著名的工艺品。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黄草编织工艺在华亭、徐行、澄桥、樊桥等周边村镇广为流传,产品饮誉中外,甚至成为了徐行人挣外汇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少人上小学、中学的学费都可靠售卖黄草编织品来支付。


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黄草编织品已成为朝廷贡品之一。20世纪初,东西方草编文化开始交流和发展。1914年,意大利斯曲罗斯洋行聘请徐行当地人汪季和、朱石麟为代理人,向徐行农民收购黄草织品,转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地。从此,徐行黄草织品开始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


不过随着社会发展,掌握草编这门技艺的人越来越少,还在编黄草的大多是老人。由于草编制作过程是纯手工业,不能形成规模生产,经济效益低,经不起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原来的编织能手大都已转业。徐行草编是中国独有的手工艺品,尽管已有近千年历史,但由于黄草难于长期收藏保管,传承作品量较少。以草编为生的手工艺人已凤毛麟角,目前仅剩一些农妇闲暇之余编织一些草鞋提包零星售卖,没有一个稳定的群体。由于嘉定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片黄草正在消失,徐行草编的原材料更加匮乏,亟待保护。


面对这种困境,徐行人近年来不断为黄草编织品寻找新的出路,给传统非遗“老技艺”注入“新活力”。今年徐行镇扩大了黄草种植面积,进一步宣传推广黄草种植技术,对种植者提供一定帮助和扶持,同时为草编注入创意元素。目前,原来1亩不到的种植面积已增至4亩,并配备专门人员收割、处理,为草编的发展备足原材料。镇里还在伏虎村农业示范点开设黄草种植基地,成立“草编能手工作坊”创新草编艺术品,还设立了一个具有传承、展示、推广作品功能的“传艺春晖”徐行草编展示厅。徐行草编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王勤介绍,在政府推动下,今年能收货干黄草约2000多公斤,这些原材料将提供给徐行草编合作社、阳光工坊、阳光家园等草编工作室。

 


“今年,徐行镇还加大了创意‘投资’,与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艺术类院校进行沟通,成立‘艺术高校创意设计室’,对接上海艺术品博物馆等专业单位,研究徐行草编的产品设计及产业开发,同时积极参与各类非遗研讨活动。”徐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稳中有升 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


黄草编织品是徐行镇的一个重要品牌,草编的曲折发展历程也是徐行经济发展的缩影。改革开放以来,徐行镇第一时间就尝到了开放的甜头,经历了几轮转型升级、“提速换挡”之后,徐行的区域综合竞争力有了显著提升。


1981年8月,当时的报纸报道了徐行镇上“公平秤”监督四方买卖人一事。嘉定县徐行镇棉布商店门外的转角上,在一个长两米、高一米左右的木架上,日夜搁着一根“公平秤”,专门给顾客校验从集市贸易或国营商店买来的物品是否短斤缺两。如果说“公平秤”代表了徐行经济发展的“公正”和“平稳”,那么下面的事例则代表了徐行经济发展的“开放”和“活力”。1984年9月,媒体报道嘉定县徐行镇最近出现一桩新事:一个菜场和一个私人菜摊,在蔬菜的品种和数量上相互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广开了菜源、增加了品种、降低了价格,从而基本改变了附近居民和社员的“吃菜难”局面。


既求稳又求活,稳中有进、稳中有升的理念让徐行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有了踏石有印的进步。1995年3月,徐行私营经济发展中心成立,同年12月,上海徐行经济城成立,后改名为上海徐行经济发展中心。徐行镇积极加大开放力度,吸引各地厂商前来投资创业,取得良好成效。1999年1至10月份徐行经济城就引进企业405家,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倍以上。


进入新世纪以来,徐行镇先后建立了徐行工业园区及盛创科技园,工业生产以开发建设工业园区作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吸纳投资的主要基地,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传统产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变,形成汽车配件、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等优势产业群。至2010年,徐行、沪太两个经济城实有注册企业8095家,注册资本75.49亿元,年入库税金10.13亿元,占全镇税收总额92.94%。


科技,成为了徐行经济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徐行的发展历程中有明显的“科创基因”。1991年,徐行全乡有乡办企业20家,村办企业53家,其中6家县骨干企业。20世纪90年代,徐行注重引进、留住科技人才,依靠科技扩产,依托新产品开发,组建行业集团、协会、实业公司,深化企业体制改革。200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7.04亿元,是1991年2.58亿元的6.6倍。


2016年7月,嘉定区划出总面积近20平方公里的科技创新核心功能区,其中4.3平方公里在徐行镇。如今,中科院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嘉定产业基地落户盛创科技园,这已经是徐行重要的产业转型阵地,专为初创型企业或项目,提供技术、资金、人才、运营等全方位服务。目前,该基地已引进上海超声技术工程中心、上海锌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项目。截止2018年10月,盛创科技园累计引进企业183家,孵化企业35家。接下来,徐行镇还将设立创新基金, 进一步充实孵化平台,并着手加强园区周边的功能配套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盛创科技园内已有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项目。成立于2016年4月的上海册帆工业设备有限公司专注于工业智能阀门控制技术、轨道交通制动实训系统、产品性能试验设备的研发、设计及销售。该公司现已获得十余项国家专利。核创院技术工程中心已于2016年入驻盛创科技园办公,中心将与中科院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合作,以商业化为目标进行前期规划,纳入张江集聚区建设专项等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重点项目。盛创科技园内的“盛创39”努力促进资本、科技、人才与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定期举办涵盖工商税务政策、投融资、法律咨询、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培训课程,对创业者进行创业指导,提供一站式的个性化服务,以期达到扶持和培育在孵企业的健康成长,努力营造盛创科技园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创新型和高科技企业落户盛创。

 


近来,徐行正在规划“科技小镇”,规划面积168公顷,围绕徐行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沪北最具特色的产城融合小镇。


徐行科技助推产业发展效果明显。目前,全镇拥有网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爱普香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企业3家,上海思亮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茂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新三板企业7家。2017年,徐行镇国内生产总值44.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3亿元;全镇规上工业总产值136.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3%;年税收总额25.59亿元,比上年增长23.32%。

 

为传统农业赋能 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产业发展之余,徐行镇的农业也有了明显的发展。作为一个传统农业镇,徐行早在1994年就参与了嘉定五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当时,嘉定区投资千余万元,准备以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为特色的五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分别为娄塘特种米、朱家桥汇农肉鸽、安亭观光果园、戬浜四特和二镇二局联办共五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其中“二镇二局联办”即为由徐行镇、华亭镇和嘉定区农业局、畜牧局联办的农业示范区,为全区创建农业生产企业型管理及农业集团探索新路,还专门为各示范区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各类种苗和技术服务。“要让种田人都尝到种田之甜,看到农业的新希望。”嘉定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很多人都不知道,上海首批“太空蔬菜”就是在徐行培育完成的。1998年6月,上海首批“太空蔬菜”在位于徐行的嘉定江南春园艺场成熟。空间育种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空间诱变处理过的种子,具有良性变异多、产量高等优势,其营养成份、抗病性、抗逆性等也有所增强。1980年美国将番茄种子作了一次太空搭载试验,结果种子发芽率高、生长快、长势旺盛,增产达30%到60%,更妙的是果实个大色鲜、酸甜适中,口味比原来改善了许多。江南春园艺场试种的“太空椒”、“太空番茄”,是中科院遗传所筛选出用作空间试验的优质蔬菜种子中的一部分,搭载我国发射的返回式卫星进入太空,遨游了15天后回到地面。被植入大棚菜田后,这些“太空蔬菜”的优势已经开始显现,性状和产量、质量都与“土生土长”有很大区别,其产量可比普通品种高出15%以上。


宽阔的机耕路和潺潺流动的河水有规律地穿插田间,河岸边植被丰茂,明沟、暗管星罗密布,水泵、箱涵一应俱全……在嘉定区东北部的徐行镇伏虎村有一块千余亩的高水平粮田。伏虎村的高水平粮田建设工程耗时近一年,项目区内新修水泥路14余公里,新建水泵站3座、箱涵4座、桥梁10座,新开河道千余米,新挖水泥沟渠近15千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千余亩。建设高水平粮田是徐行镇发展新型现代化农业的重要途径,目前全镇已有高水平粮田3300亩,镇里还启动了钱桥村、大石皮村、徐行村1200多亩高水平粮田的建设。到“十三五”末,全镇将完成8000余亩高水平粮田布局,全面提升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水平。


在本市郊区,不少地方的农田规划是以上世纪50、60年代的家庭农耕模式为基础的,几十年过去,许多当时排布的管道早已淤塞渗水,导致灌溉时常常出现旱涝不均的情况。而且,传统田块小而分散,不利于农业规模化与机械化的推广。徐行镇率先启动大规模机械化栽种模式,目前机械化栽种率已达98%,机械化栽种不仅对秧苗有讲究,对于农田的要求也更严苛,农田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小麦、水稻等农作物收成。徐行镇8000亩高水平粮田的规划建设,是发展新型现代化农业的具体举措。2018年内,徐行镇已完成866亩农田水利改造工程和1208亩高水平设施粮田的建设施工,2074亩新建粮田都已顺利开展水稻种植。


除了农业本身,徐行镇还通过“农业+互联网”、“农业+旅游”等方式,为传统农业赋能。近年来,徐行全力打造现代化新型果蔬专业合作社,比如位于伏虎村牌楼组和杜卢家组的两处近300亩的果蔬专业合作社建有专业蔬菜大棚292个,未来将致力于蔬菜的批发、配送以及旅游观光农业的开发。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工业园区及市政建设,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徐行农业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坚持抓好农业合作组织建立与运作以及粮食生产规模建设;坚持走特色农业、品牌农业、旅游农业等都市现代农业道路。以品牌建设为重点,区域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先后建立了以生态经营、休闲观赏为重点的万金观赏鱼养殖基地、永辉羊业基地、双赢蔬果园艺场、爱普天然芳香植物园等。


以观赏鱼文化为主题,展现乡村旅游特色,聚焦田园休闲体验,融入时尚度假概念———在嘉定徐行,有一座具有江南水乡风韵的都市近郊农业生态园:万金观赏鱼农业生态园。生态园位于徐行镇西北部,园内建造有观赏鱼湖景区、中华鲟馆、金鱼科普文化馆、田间茶楼、农产品展示区、特色水果采摘区、垂钓区、特色食鱼馆、休闲度假区等38个特色项目。万金观赏鱼生态园的前身,是1999年落户徐行的万金观赏鱼养殖基地。这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出口基地,经过10余年艰苦创业,项目单位逐渐发展成为集产品研发、苗种繁育、示范养殖、出口贸易于一体的上海地区观赏鱼行业龙头企业。万金观赏鱼农业生态园不仅是嘉定区具有代表性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也是徐行镇正在着力打造的西部特色农业综合体的重要一环,对于融合发展一、二、三产具有鲜明的发展优势。园区将把农业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以乡村田园资源、乡村风景资源、乡村民俗文化资源、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等为依托,衍生出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旅游开发产业,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存状态、扭转农民的观念,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农业的发展,让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2016年3月29日,徐行镇首家村级经济股份合作社———劳动社区经济股份合作社首次股份分红。合作社4556名村民拥有社员股份,合计102990.5股,人均持有股份22.6股。此次分配按农龄计算,以8元/年分配至个人,各户家庭分配1000到2000元。劳动社区经济合作社于2014年11月4日成立,经济收益以厂房经营收入为主,除去村委会开支、人员支出、农村公共设施日常开支及发展和福利基金,余下20%的资金全部分给拥有社员股份的村民。


这几年,随着徐行新市镇建设加快,一大批农户通过宅基地置换搬入了新居,不仅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是越来越好。位于启源路上的“绿洲香润苑”是徐行第一个高层动迁小区,自2015年10月交房后,已有600多户宅基地置换农户搬入小区,目前入住率超过9成。小区周边除了有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公交车站、学校、银行、超市等功能场所,占地面积近7万平方米的启秀绿地也建成开放了。徐行镇还基本完成了徐南城中村、闵东、闵西村民组土地征收工作,为新市镇建设腾出了发展空间。

 

创新社会治理 “客堂汇”传承乡村好风气


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徐行镇近年来也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有诸多探索,“客堂汇”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例。


在农村人家,客厅被称为客堂间,乡亲们常在农闲饭后聚集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徐行镇钱桥村村民张金龙家的客堂间有点特别:穿过天井拾阶而上,进入张金龙家的客堂间,跃入眼帘的一切都是朴素的———水泥地板,白粉涂墙。进门就是一张八仙桌,底下四张条凳。桌子上方,是一台老式的绿色吊扇,这便是全部的家具。客堂间的墙壁上贴着简报,都是他从《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半月谈》等报刊上剪下来的。以吊扇为圆心,房间上方拉起几条彩色的纸带,使得这屋子像是要举行聚会的地方。这里,就是徐行镇“客堂汇”所在地。


2011年开始,徐行镇开始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客堂汇”,根据村宅散落分布、村民出行不便以及村民喜欢扎堆串门的特点,聚会的地点不再选在公共场所,而就选在当地有威信的居民家。镇里将戏曲、宣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直接派送到百姓家客堂,村里的百姓要享受到这些公共资源,由此也不需要去遥远的社区文体中心,而只要简单地到隔壁邻里家串个门。2012年,“客堂汇”项目挂牌第一家,就选在了张金龙家。

 


不管是大事小事,集体的事,家庭的事,个人的事,乡亲们都喜欢拿到客堂汇来议一议、谈一谈。张金龙家的客堂汇不仅成了村民们的议事厅,还成了他为乡亲们办实事的地方。有村民说,“城里居民小区都有健身角,咱们村里能不能也搞一个?”张金龙听了,觉得这是好事,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也在追求生活品质。他立刻在村里查看场地,发现家附近有一大片废弃空地,变成村民堆杂物的地方。他挨家挨户做工作。一个月后,钱桥村多出一块300多平方米的健身场地,还有十多件健身器材。一些渐渐遗失的传统文化,也在“客堂汇”里被拾起。元宵节时,老张自掏腰包添置彩灯,请来民间艺人扎制彩灯,村民们争相到他家院子里学扎彩灯。夜里,村民们敲锣打鼓,举着彩灯,跳着秧歌,一盏盏彩灯映衬着一张张笑脸,民间习俗重回乡坊。


如今,徐行全镇已建成35家 “客堂汇”,平均每个村居有2到3个,“客堂汇”已逐渐成为了村(居)民自觉参与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自治平台、辖区各单位和组织主动融入农村社区建设的共治平台以及广大党员和干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窗口平台。“以前在生活上有了难处,只能走一长段路、憋一肚子气到村委会反映,话不投机还会争吵起来;如今出门一拐弯,便是大客堂,不少村务事放到了‘客堂汇’这个台面上,既方便了我们百姓,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人们感慨。


“客堂汇”是新时代农村社区自治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形式创新和内容创新,已经成为徐行镇创新基层自治的一张重要名片。这些年,“客堂汇”激活并推动了社区认同感的形成和巩固,建立健全了自治的物理空间和制度空间,提高了村居民理性商讨和自我服务的能力,近五年来,通过“客堂汇”征集群众意见近600多条,落实整改措施达到了90%以上;矛盾调解300多起,矛盾调解受益群众达6000多人次。同时,“客堂汇”促进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有力发挥了汇聚民意晓民情、汇聚民智办民事、汇聚民俗展民风、汇聚民心惠民生的功能,已累计开展议事活动百余场次,各类为民服务活动700余场次,服务群众达8万多人次。


2013年,徐行镇“客堂汇”被评为上海市社会建设市区联动项目。2014年,市委一号课题组对“客堂汇”工作开展调研,受到了领导、专家的肯定和社会多方面的关注,2015年,徐行“客堂汇”联谊总会会长张金龙、分会长丁秀娟被授予嘉定区“乡贤”称号。2016年,张金龙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2017年,“‘客堂汇’———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新平台”在全市117个创新项目中脱颖而出,以排名第四的领先优势,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案例,成功获评“第三届上海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2018年,徐行镇“客堂汇”项目作为上海市推选的重点项目,入选中宣部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案例。


今年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0周年、嘉定建县800周年、“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从发展阶段特征来看,徐行镇正处在最有活力、最有梦想、最具可塑性的关键时期。如今,徐行镇正积极把握好、规划好、利用好各个发展机遇,向着“绿色科技新市镇、魅力特色新徐行”的奋斗目标坚实迈进。



踏上新征程,向更高目标奋进


如今,徐行新一届党委政府提出了“打造绿色科技新市镇、建设魅力特色新徐行”的奋斗目标,紧紧围绕“精而美”的发展理念推进区域建设发展。“乘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东风,徐行的各级干部必须拿出更强的责任、更大的勇气和更高的智慧,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业绩。”徐行镇党委书记范意萍说。


在镇党委书记范意萍看来,“如果说黄草编织工艺全面展示了过去徐行人“勤劳、质朴、巧思”的特质,那么如今徐行人的主题就是“创新、担当、突破”,“客堂汇”成为上海市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新市镇建设使徐行与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实现无缝对接,科创核心功能区的定位为徐行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新时代下,徐行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改革开放40年,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极大丰富和提升,更多地是全体干部面对困难时的进取精神、面对机遇时的敏锐嗅觉和面对挑战时的创新思维,这是改革开放给予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范意萍说,“打造绿色科技新市镇、建设魅力特色新徐行”既是奋斗目标,更是发展追求,徐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这就需要我们的干部拿出更强的责任、更大的勇气、更高的智慧,树立争创一流的志气、一往无前的勇气、一抓到底的锐气,团结带领徐行人民,围绕共同的目标,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推进,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落实,为建设科创产业集聚、绿色生态宜居的魅力特色小镇而不懈奋斗。


2018年10月31日《解放日报》非凡年代的印迹——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刊(嘉定徐行篇)

栏目主编:董齐兴 文字编辑:崔家琛 题图来源:陆瑶俊 设计 编辑邮箱:jfhuodong@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