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忆当年·再出发|26年前他留学归来,一个想法引来司法部部长亲自批示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闲乐 2018-10-07 08:13
摘要:在那个只有国营和合作律师事务所的年代,一家私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在上海成立,被外界视作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信号。

1993年4月8日,南京路上的锦沧文华大酒店宴会厅高朋满座,在100多位来宾的见证下,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正式挂牌成立,办公地点设在当时浦东陆家嘴的第一高楼——上海玩具公司大楼。

 

在那个只有国营和合作律师事务所的年代,“段和段”的私人合伙制模式无疑是个重大突破,被外界视作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信号,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也寄来亲笔信表示祝贺。

 

如今,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已经成长为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律所,律师作为法律服务市场“第三方”的身份逐渐受到各方认可。“这在25年前还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回顾过去,“段和段”创始人段祺华感慨万千。

 

【亲历者说】

想办一家私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不容易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后来被称为“南方谈话”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彰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

 

千里之外的上海,上海市人民政府1992年23号文件于7月30日正式颁布。文件的主要起草者、时任上海市回国留学服务中心负责人汤为民回忆,这份由上海市人事局牵头负责的文件,得到了人事部、国家教委、公安部等国家部委,以及上海20多个委办局的大力支持,从工作上、生活上、公共服务上,全方位明确了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到上海可以享有的优惠政策,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创业来去自由,已经获得外国永久居留权的留学人员可以保留外国绿卡等内容在全国都是首创。当年8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44号文件,在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政策。

 

一系列政策向海外学子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祖国需要你们,需要更多的人才!

 

1992年春夏之交,段祺华正在北京代表麦当劳公司和辛普劳公司与有关部门谈判开设中国合资企业的事宜。从报纸上读到“南方谈话”的消息后,他心潮澎湃,实现梦想的时候到了!原来,段祺华1990年获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学位时,其学科论文题目是《论在中国开办私人合伙律师事务所的可能性》。但是,美国导师只给了他3.2分,导师说:“等你真的在中国开办了私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你再来找我,我给你满分。”

 

2004年,段祺华律师在上海办公室

 

其实,段祺华非常清楚,想要在当时的中国开办私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难度极大。作为华东政法学院复校之后的第一批学生,段祺华曾在攻读研究生期间到香港一家律所实习,亲眼见证了律师是如何在商业法律服务中扮演“中间人”的角色。毕业之后,他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到上海涉外经济律师事务所担任一名律师。可是,段祺华并不满足于此,他想成为一名有能力在国际法律舞台上与外国律师较量的中国律师。很快,他自费到美国留学,毕业后留在美国,进入了西雅图当地的一家大型律所担任法律顾问,同时也将在中国开设私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的梦想暂时埋在了心底。

 

“南方谈话释放了一个信号,中国要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段祺华说,他始终认为,如果中国想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吸引外资企业,不仅需要更多懂得国内和国际法律的人才,还需要对现有的法律服务体系做一次“大手术”,“道理很简单,外企进入中国少不了要和有关政府部门打交道,如果国内的律师都来自国营律师事务所,外国投资人怎么会放心呢?”

 

这时的段祺华是华盛顿州最高法院的第一位外国法律顾问,美国律所让他负责亚洲业务,年薪高达8万美元,生活优渥。回国创业意味着放弃在美国成熟的事业,家人对此表示了反对,但段祺华还是于1992年8月来到上海,正式向有关部门提出,想在上海成立一家私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

 

一石激起千层浪,段祺华的这个提议在上海甚至中央层面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那个时候《律师法》尚未颁布,人们对律师这一角色的意义并不清晰。因此,留学人员回国搞贸易、办厂、进行科学研究、从事教育工作,都有相关文件规定。可是开设私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不仅无法可依,而且在不少人眼中是对政治、法律体制的破坏。

 

当时已经从事多年留学回国人员服务工作的汤为民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新中国成立后,归国的一批留学生为国家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在改革开放这个新时期,同样需要更多优秀的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当时我们很多企业,甚至是政府部门,在与外企、外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因为不熟悉国外的法律,吃了大亏。段祺华有中国律师资格,又在外国律所担任法律顾问,而且他有很强烈的报效祖国的愿望,为什么不能让他先试试呢?”

 

汤为民希望为段祺华的报国愿望创造有利条件。于是,他把段祺华的想法向有关领导反映,《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在内的多家媒体也采写了内参,得到的批复是此事牵涉到国家政法层面,上海市也无法做主。汤为民没有放弃,一边积极向上反映情况,一边从中联系牵线,让段祺华直接向有关部门领导当面阐述他的想法。因为这件事,汤为民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期间,在上海停留了18天,他提出,思想要解放一点,步伐要快一点,胆子要大一点。”

 

短短数月间,段祺华多次往返中美两地,为这家律师事务所的落地而奔走。经过几个月的激烈讨论,1992年11月,一份传真件发到了上海。时任司法部部长蔡诚批示,同意段祺华在上海试点成立一家私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同时,段祺华也拿到了上海市人事局颁发的编号为“00011”的出国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工作身份证,以及一份“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回国来沪创业享受优惠资格认定证书”。由于00001到00010号是有关政府部门存档件,因此,段祺华是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工作、创业新政策颁布后归来申请投资创业的第一人。

 

“有人说,你胆子太大了,一上来就要做别人从未做过的事情,挑战现有的秩序。”段祺华说,但在他看来,改革本身就意味着对现状的改变,“只有思想解放了,步子才迈得开。如果不敢试不敢闯,不敢突破不合理的框架,怎么能叫改革呢?”

 

【成立之后】

“段和段”率先在涉外业务上取得突破

 

成立律所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国内外都关注着,新生的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到底能不能活下来?中国的法律服务业能得到顺利发展吗?

 

当时,段和段律师事务所的几名主要律师都曾在国外留过学,有国外工作经验。因此,段和段律师事务所成立之后,将目标投向了当时国内同行甚少涉及的涉外业务。但是,初入国际市场的中国律所,并没能第一时间得到国外客户的认可。段祺华坦言,那一段没有业务的日子,曾经一度让他打起了退堂鼓。

 

段和段律师事务所旧址

 

转机出现在1993年9月,段和段投标承接了美国劳工部委托的一宗案件,这是美国政府有史以来第一次作为中国律师事务所的客户出现。美国塞班岛有家公司,对3000多名中国劳工强行超时工作,克扣工资。美国劳工部以违反劳工法状告该公司,经法院判决,该公司需赔偿中国劳工1200万美元,成为中国劳工史上金额最大的一起赔偿案。可当时中国劳工大都回国,并且多数不知此事。段和段发挥事务所所有人的力量,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6小时,终于将分散在广东、福建、海南各地偏远山区的3000多份劳工的血汗钱送还到他们的手里,美国劳工部派专员对发放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此案办理成功后,新生的段和段律师事务所被世界最著名的法律杂志《伦敦国际金融法律》列为1000家国际性律师事务所之一。美国劳工部的案件为段和段所打响了第一炮。

 

1995年,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又漂亮地为上海玩具公司打赢了一场拖了8年之久的索赔案。该案发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上海玩具公司受托生产美国帝国玩具公司的塑料玩具弹弓,产品在美国销售后,发生了几起弹弓伤人事件。1986年美国帝国玩具公司在美国联邦加州地方法院起诉上海玩具公司,要求中方赔偿。由于当时国内律师事务所不熟悉美国法律,又因无法出国办案,以至应答对策有误。1989年10月,美国当地法院作出缺席判决,要求上海玩具公司赔偿138万美元,以后又加上利息需赔偿200多万美元。段和段接手此案后,用了将近一年时间,为客户制定了数百页的有理有利的诉状,列数了7大抗辩理由,终于使美国法院撤销了缺席判决,为国家挽回了200万美元的损失。

 

律师积极参与公共法律服务

 

经过这一系列案件,海内外各界人士对中国律师事务所的业务能力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了解,促使更多的海外公司愿意将法律业务委托给中国律师代理。而在国内,人们对律师的认识也逐渐发生了变化。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199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律师法》确立了私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的合法地位。

 

在段和段创立25年后,改革开放事业正向纵深发展,律师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律师队伍是依法治国的一支重要力量。来自司法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执业律师36.5万多人,律师事务所2.8万多家。2017年,律师共提供各类公益法律服务322.8万多件,其中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7.8万多件,参与接待和处理信访案件近23.4万件,参与调解11.6万多件,参与处置城管执法事件4600多件,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服务98.7万多件,为55.3万多个村(居)担任法律顾问,建立村(居)法律顾问微信群11.6万多个,村(居)法律顾问参与制定修改村规民约、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等近230万件。律师已经成为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主体。

 

更多律师成功“走出去”

 

在上海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有更多律师将视角投向海外,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据上海市司法局的统计数据。目前,上海共有233家律师事务所从事涉外法律服务业务,其中总部在上海的律师事务所中有13家在境外开设分支机构,总部在外省市但在上海设立分所的律师事务所中,有37家在境外开设分支机构,有183家律师事务所虽然未在境外开设分支机构但有涉外业务。

 

从境外分支机构地域分布看,在港澳台设立分支机构数量最多,占28.4%,北美国家占20.05%,其他依次为欧洲、亚洲、澳洲、非洲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11%。

 

从上海律所开展的涉外业务种类来看,涉及到诉讼、仲裁、调解和非诉讼业务等业务领域,涉外诉讼业务的占比也较高,主要以涉外民商诉讼为主。律师从事涉外业务领域主要有国际贸易、海事海商、国际金融、国际投资、涉外税务、涉外民事和刑事业务等,其中,从事传统的涉外民事业务的涉外律师最多,从事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的涉外律师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记者手记】

改革首先要解放思想

 

段和段律师事务所是1992年有关部门颁发新政后第一位归国留学生创办的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私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这些第一足以耀眼,其意义却绝不仅于此。

 

段祺华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话:“改革,首先是要解放思想。”没错,“段和段”是那个时期思想解放的标志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不能有私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吗?社会主义国家的律师,就不能充当“中间人”角色吗?在当时,这正是束缚了不少人头脑的“枷锁”,他们不敢动,也不想动。段祺华,以及支持他的人们,都承受着不小的压力,甚至有人指责他们“别有用心”。

 

幸运的是,经过一次次争论,“枷锁”松动了,条条框框终于开了一个口子,一发而不可收拾。如今中国的法律服务市场蓬勃发展,律师担任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援助,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来自私人所有的律师事务所。

 

将眼光放得再长远一些,从小岗村的手印,到建设深圳特区,再到开发开放浦东新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很多曾经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举措,都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改革开放40年,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打破常规的过程。如今,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改革面临的困难将更加艰巨,其中的利益纠葛更加错综复杂。过去几十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唯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栏目主编:张骏 题图来源: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