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玩 水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阿忠 2018-08-13 07:02
摘要:有老茶客泡茶,他知道你这一壶是用什么水泡的。上游的水急,此水泡的茶太燥;下游的水太缓,泡的茶又太温;唯中游之水泡的茶,不温不火,正好!

 

我喜欢水。

 

小时候,夏天吊在洒水车后面,沐淋喷水的痛快。如果有台风暴雨后的积水,赤脚趟水便是我的愉快时光。及长,闷水、游泳是消夏的节目。闷水操作简单,成本也不高,就一只脸盆,放一盆水,然后面部除耳朵外入水,看谁在水里闷的时间长。头闷在水里,爽快得很;而游泳成本较高,一般来说那年月我们都是到苏州河、黄浦江里去玩水。苏州河没有风浪,但水有点脏;黄浦江水稍微好一点,但也并不干净,水流湍急,波浪起伏,如果遇上大轮船驶过,浪就更大了。然到中流击水,悠然自在,心里获取了极大的满足。

  

喜欢水的天性贯穿了我所有的生活,除了小时候淌水、游泳等外,等到长大了就喜欢到有水的地方。比如天目山,山涧的泉水蜿蜓流下,似有“叮叮咚咚”的声音发出,仿佛是诗,水绕着涧中的石块流动,又好像是画;山顶也有同样的湖,两个山顶的湖就像一对眼睛。这里的人就把那两座山都山顶有圆形的小湖,从天上往下看,小湖像是山顶的眼睛,东面的叫“天目”山,一座是东天目山,另一座为西天目山。湖,真的很小,如果把这两个积水塘也叫做湖的话,恐怕只能算是“微型湖”了。不过水塘安置山顶,面朝青天,却并不多见,湖畔杂草丛生,风过草低,倒亦可爱。几十年过去了,“天目”可能已经干涸,然这等模样,这个景象,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 

 

再比如桐庐、富春江、新安江等,都是水系比较发达的地域。有一年夏天去了深渡,那是新安江上游的一个渡口,因为比较偏远,去的人很少,故而景色清新,用现在的话说,叫做原生态。那里江水清澈,幽然神旷而现深邃;但见水面如镜,缓缓流淌而生细波。我扺不住水的诱惑,纵身跃入水中,划开了那份宁静,搏击着如镜的水面,直把微动的水波推向深邃幽然处,一点点消失。把自然的生态和心情、心境融合在一起,水成了跨越智慧的桥梁。

  

我们从小到大都离不开水,就像空气一样,这是生存的必须。

  

或许,我们在娘胎里就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母亲胎中的羊水,孕育了我们的生命;或许,我们在台风带来的积水中趟水,以及攀拉洒水车,任凭水滴在喷淋在身上而获得一种嬉水的趣味;或许,我们在大风大浪里游泳,在玩水中长大,得到了拼博的启示。淌水、游泳,观水、嬉水等等,与其说玩水,还不如说是让你有了生活的磨砺,有了生活的阅历和精神的提升。我忽然觉得水能告诉我们很多,在玩水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道理可以觅得。有句古语说的是,“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小事,都蕴含了哲理,关键在于你是否留心,用心去感悟。 

 

水中有智慧。山溪的涓涓细流,顺着山洼的石块间而下,淡定、自然,充满了禅意。这种顺其自然、坚定不移的流动,把那些石块的棱角磨平,甚至流穿石头,水蕴含了无穷的力量。换句话说,那些自然的流动,除了坚韧的启示外,也体现了一种智慧。 

 

水是有趣味的,你看水从山上一波又一波流下洼地,流水亦不争先,满盈溢出而不喧哗。盈水不择地往低处流去,时而一个旋转,唱着歌,快乐地奔跑,吐出一串音符般的水泡。略加琢磨,便可悟得一种谦逊;细细品味,趣味也就在其中。你看这水滴滴石,努力、专注,锲而不舍。水滴石穿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揭示了放之四海的哲理。 

 

年初去诸暨五泄看山中瀑水,瀑流奔泻生出激情,舒缓流淌化作情愫;洩水叠宕而生乐章,诗循格律而出韵味,词句长短而成节奏。水中有激情,热烈高涨不停息;水中有诗性,可以雅集品高致。有一次跟渔民出海捕鱼,有了跟海零距离的接触,没想遇到大风,浪把渔船抛到浪尖,一下子又滑到浪底,颠簸之利害,让你感到水的凶猛。忽然想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名句,在惊涛骇浪中,这种体会是铭心的。这水还真“玩”出了哲理。

 

我在画画中也有“玩水”的乐趣。

 

墨写一枝花,全靠水当家,墨合着水在宣纸上晕化渗出韵味,会给你一种愉悦,墨冲水、水冲墨而产生的互动韵变效果,又有一种趣味让你捕捉。我以为中国画是“玩水”的艺术,运用水、掌控水是中国画的命脉。水是在宣纸上的革命的本钱,宣纸上的枯、湿、浓、淡,全部都是依靠水来解决的。我想起来一则故事:有老茶客泡茶,他知道你这一壶是用什么水泡的。上游的水急,此水泡的茶太燥;下游的水太缓,泡的茶又太温;唯中游之水泡的茶,不温不火,正好!中国画在用水上也有大小、轻重、缓急之分,纸上的大水、小水,急倒之水和缓缓晕化之水,在视觉效果上有很大的区别。这宣纸上的“玩水”,掌握水的性能,也必须要有茶客品茶的老到。 

 

然而,我们对于“玩水”的认识何止在水的太急、太缓这个表象效果,仅停留在技法的层面。从另一个角度论述,水的淡定、流动,水的奔腾、意会,都带给了我们道理的启示。我们可以在水的精神上去深思,打通悟性,从而扩展到对整个中国画的认识,把“玩水”提升到一个高度。 

 

我这辈子注定和水有源。不说小时候玩水、趟水,也不说长大后观水、悟水,就我的住处说,也总离不开“水”。先是曹家渡和桃浦河畔的真如西村,后搬到大渡河路、万航渡路以及新港路等,看看,是不是都带着“水”?

 

栏目主编:伍斌 文字编辑:朱蕊 图片编辑:苏唯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