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何要率先集聚与发展制造服务业?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邬展霞 2018-08-10 06:40
摘要: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必然。其中,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必然趋势。

 

为什么要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

 

所谓制造服务业,实际是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所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而现代制造服务业,是从现代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逐步分离、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融合信息产业、制造业、服务业和现代管理方法,借助于信息手段将服务向前后端不断延伸。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深入,制造服务业不断细分,目前现代制造服务业已发展出多种形式,包括专业的研究开发、设计、试验;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优化;工程总承包、交钥匙工程、整体解决方案;检测、维修、零部件定制服务;设备租赁、担保、再保险;咨询、诊断、评估、策划;呼叫中心、应答中心;软件开发与应用、服务;产品回收、处理、再制造;基于网络的内容服务,等等。阿里巴巴的马云在2017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未来的制造业都将会是服务业,未来的服务业也必须是新型制造业,二者会高度融合。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如果研究发达国家工业化后期的产业发展,就会发现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断推进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原因何在?因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性能的差异越来越小,产品之间的互补性、替代性不断提高,产品差异性战略带来的竞争优势已越来越难以维持,因此,制造业的产业价值链的增值环节开始向服务环节转移。许多大型跨国公司逐步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产业价值链明显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特征。

 

发展制造服务业是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制造业整体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2018年1-5月份,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9.3%,比规模以上工业高2.4个百分点;其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达到32.3%,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整体发展形势喜人。

 

强大的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保持经济长期繁荣、提升创新能力和维护国家安全意义重大。然而,相比较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制造业竞争力还有较大差距:缺乏发达的产业分工体系,还没有形成强大的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资源利用、产业结构、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与世界工业强国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部分企业还是建立在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的基础之上,发展理念亟待转变。随着资源、环境和成本压力的加大,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已非常紧迫。而通过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装备制造企业产品价值链的延伸发展,促进其经济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向效率提升转变,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整体产业升级。因此,发展制造服务业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从国际经验来看,实施服务化改造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研究表明,企业很多收益来自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顾客群;服务通常比物品有更高的附加值;服务提供了更为稳定的收益来源,如通用电气(GE)公司上世纪80年代传统制造产值占比达85%,服务产值仅占12%,其通过 “技术+管理+服务”后所创造的产值占公司总产值的比重约为70%。

 

制造业的服务化与服务的工业化使得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依赖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就单个制造企业而言,其价值链呈缩短趋势,因此会更关注核心竞争优势的创造和企业市场响应能力,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如湖南远大集团由中央空调提供商向能源管理服务提供商的转变就是典型案例。

 

总之,通过发展制造服务业,有利于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更加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高价值链上的整体盈利水平,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缩小与跨国公司竞争差距,促进我国制造业不断走向国际市场,最终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我国发展制造服务业的现实机遇与优势

 

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带来新的工业革命,国际技术和人才资源正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为我国成为制造强国带来了新的契机。

 

近年来,由信息技术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席卷全球,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促使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方向。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支撑下,快速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转变。与此同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部署,也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需求。

 

从国际环境看,在智能制造模式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下,全球制造业正在形成一个高度互联互通的有机网络,这为我国包括高端制造装备在内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同时与各国开展多边合作,提供了极佳的机遇。

 

从国内发展环境看,目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国内已基本形成合理布局:东北地区的传统装备改造振兴;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形成高端装备集群;中部的湖南、江西,华南的珠三角地区,以及西北的陕西也已呈现明显的专业化产业集聚特征。需要指出的是,制造业的蓬勃集聚发展,需要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而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的转变发展,更需要制造服务业的率先蓬勃集聚发展。

 

美国发展制造服务业的公共政策经验

 

促使制造业价值链向服务业延伸,不仅是我国政府的战略洞见,更是各国政府的政策实践使然。在这里,仅以美国为例。

 

(1)促进制造业的集群。由地方牵头、联邦政府配合,促进区域的创新集群;联邦政府不断对成功的集群加以评估和汲取政策经验,帮助区域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联邦政府提供有竞争力的拨款,以支持州和地区维持现代科学园以及专注于制造业的技术发展实施中心。此外,联邦机构也很重视各州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以支持满足国家需求的特定区域创新集群。例如,在白宫的领导下,小型企业管理局(SBA)、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经济开发署(EDA)、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 欧洲防务集团(EDC),一起建立了“能源创新中心”——太阳能、节能建筑、核能和先进电池的区域创新集群。联邦与州机构和国防部合作,帮助在密西根州、弗吉尼亚州和夏威夷建立机器人集群。密歇根州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了世界上主要的锂离子电池生产中心之一,用于未来的电动汽车和电网储存——根据他们的预见,这是亚洲将会主导的产业。通过大幅度的生产税收抵免,利用现有的优势,密歇根吸引了60亿美元的16个电池相关工厂的私人投资,在五年内创造62000个就业机会。在全美的260个集群计划中,政府支持了至少三分之二。

 

(2)支持大学与市场的联系。大学种子基金和孵化器可以帮助创业公司从研究项目中获利。政府不断加大对项目的早期资助,以支持大学研究的商业化;不断建立新的卓越中心,以促进在新兴技术在商业、工业和大学、政府之间的合作。

 

(3)促进公私合作。公私合作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成功创新政策的关键组成部分。精心设计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可以确保美国在创造知识方面仍然是世界领先的国家,而且还可以通过将发明转化为产品、公司、工业和就业,从而获得更多的创新经济价值。企业、大学和政府将资源用于建立研发中心、培训劳动力、发展供应和支持产业,并提供风险资金。

 

(4)吸引大学进入科技园区。美国不断鼓励大学和国家实验室与工业合作,并以慷慨的税收优惠吸引跨国工厂和研发中心进入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

 

(5)为了弥补离岸地区财政激励的差距,纽约州政府实施了更广泛的政策工具,从税收减免和研发补贴到低成本贷款,以及免费或补贴的劳动力培训。纽约北部的国会大厦,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半导体和纳米技术研发中心之一。

 

如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服务”转变

 

不可否认,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目前仍以生产制造为主体,重制造轻服务、重生产轻应用等传统观念和经营模式尚未完全转变,消费者或者客户对现代制造服务业务的需求也不够重视。为此,急需转变观念,创新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服务”的转变。着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对现代制造服务业的财税支持力度。针对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市场准入、金融支持、税收优惠、财政扶持等方面制定促进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是结合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推动现代制造服务业集群化发展。引导推动现代制造服务企业提高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有选择地培育知名企业,改善产业配套条件,推动现代制造服务业集群化的优先发展。

 

三是注重政府、大学、企业与研究机构的研究合作。充分利用大学的研究资源,遵循大学是创新之源的基本规律,积极引导企业的前期投资与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的结合,促进产学研的效率提升。

 

四是加大制造业智能化步伐。随着人力成本逐年上升,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势不可挡。因此,要努力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加速融合,利用“互联网+”使制造服务产业链不断集聚壮大。

 

作者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