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财经连线 > 文章详情
盛松成:应理性看待去杠杆和信用事件,让防风险与支持实体实现动态平衡
分享至:
 (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煜 2018-08-06 20:16
摘要:中国的杠杆率究竟怎样?去杠杆的速度是否真的过快了?“事实上,我国结构性去杠杆取得的进展是积极的。”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表示。

近年来,“杠杆率过高”一直是外媒分析中国经济基本面时出现的高频名词。出于防风险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政府于2014年就开始了去杠杆的结构性改革。近期,当去杠杆进程由金融扩展到实体经济时,出现了一些由企业引发的信用事件,这又引起了人们对去杠杆速度是否过快的担忧。

 

中国的杠杆率究竟怎样?去杠杆的速度是否真的过快了?“事实上,我国结构性去杠杆取得的进展是积极的。”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表示,目前,我国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企业杠杆率有所下降,居民杠杆率增幅开始放缓,未来宏观杠杆率有望进一步趋稳,而去杠杆过程中发生信用事件是正常的,应理性看待,冷静应对。

 


影子银行风险得到初步治理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增幅为2.7个百分点,比2012年至2016年杠杆率年均增幅低10.9个百分点。从部门对杠杆率的贡献看,企业和政府部门杠杆率有所下降。2017年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59%,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是2011年以来首次下降,2012年至2016年则年均增长8.3个百分点;政府部门杠杆率为36.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2012年至2016年则年均增长1.1个百分点。“尽管居民部门杠杆率在2017年有所提高,从2016年的51.1%提高4个百分点至55.1%,但增幅已经开始放缓,比2012年至2016年年均增幅略低0.1个百分点。”盛松成指出,这说明,宏观杠杆率上升速度确实呈现放缓趋势。

 

“此外,我国结构性去杠杆取得积极进展还表现在金融去杠杆成效显著,影子银行风险得到初步治理。”盛松成表示。穆迪发布的《中国影子银行季度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影子银行资产增长近乎停滞,年底时的总规模为人民币65.6万亿元,仅比2016年底增加0.1万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全年名义GDP增速为2012年以来首次超过影子银行资产增速,同时,影子银行资产在GDP中的比例从2016年86.7%的峰值降至79.3%。”

 

盛松成表示,随着地方政府举债的更加规范、透明,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将得到有效控制,这将进一步降低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杠杆率,而继续严格调控房地产市场也有助于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趋于稳定。“因此,未来我国宏观杠杆率有望进一步趋稳。”

 


应引导影子银行发挥积极作用

 

虽然我国宏观杠杆率在进一步趋稳,但金融去杠杆的影响已传导至实体经济是不争的事实。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分析”课题组报告指出,随着金融去杠杆的深入推进,今年上半年以来,表外融资断崖式下降,信贷增速虽然较高,但仍不足以满足表外融资向表内转移的需求,社会融资呈现“融资难,融资贵”的局面,说明金融去杠杆的影响已传导至实体经济。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96.3%,而在本世纪初,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的占比也还不到92%。“这意味着在所有融资渠道中,实体经济仅能依靠人民币贷款融资,其他融资工具、融资渠道几乎都没有得到利用。”盛松成说。

 

“所以,尽管我国信贷供应向银行表内的回流帮助弥补了影子信贷供应的减少,但银行信贷承接影子信贷收缩的规模是有限的。”盛松成指出,特别从防范风险的角度看,银行贷款并不能满足企业所有的融资需求,所以要正确处理表外融资与表内融资的关系,在符合监管要求和风险防控的前提下适当保留表外融资,增加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例如,当前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幅萎缩,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实际上就是银行为企业融资提供的担保,往往反映了企业的正常融资需求,尤其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此外,在金融去杠杆时,不能忽视影子银行曾发挥的作用。盛松成认为,影子银行是中性的,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存在和现实反映,不仅中国有,其他国家也都有,“因此不能因为去杠杆而使其消失殆尽”。

 

盛松成分析指出,就我国而言,影子银行既是市场主动突破金融压抑的尝试,在满足实体经济的投融资需求、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推动利率市场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又反映出我国金融发展面临的诸多困惑,因为伴随着影子银行业务发展产生的监管套利、业务运作不够规范、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道德风险和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也在加剧。“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它的实际作用,也要看到它的风险所在,要积极引导影子银行向好的方向发展。”

 


去杠杆过程中信用事件发生为正常现象

 

“融资难,融资贵”,再加上企业信用事件频发,是否说明金融去杠杆的速度过快?“在实体去杠杆过程中,信用事件的发生是正常的,应理性看待,冷静应对。”盛松成认为,信用事件频发,既有企业的内部因素,也有融资环境变化的影响因素,甚至还有突发事件带来的不可控因素。其中,由于企业自身经营不善导致的违约,是市场出清的正常过程。“不过,应尽可能避免由于融资环境趋紧和银行风险偏好下降触发违约的风险。既要从严对待房地产加杠杆、区别对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又要对企业正常的融资需求给予更多支持。”

 

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明确要求,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近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也研究了坚持结构化去杠杆的问题,并重点研究了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问题。

 


防风险与支持实体经济应动态平衡

 

从“去杠杆”到“稳杠杆”,下一阶段,我国该如何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

 

“事实上,金融防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本质上是统一的。”盛松成表示,去杠杆既需要控制债务增量,也需要企业、财政和居民收入的增长,而后者要求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如果金融不能服务好实体经济,最终自身的风险也无法避免。美国当年次贷危机的教训仍历历在目。”

 

具体到我国,盛松成认为,最近一轮房价上涨因其增速与GDP增速出现背离,从而导致金融无法为实体经济经济服务。“因为高房价使居民的购房负担加重,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房地产业的高回报率使资金向房地产业集中,实体企业融资困难,对实体企业产生挤出效应。”

 

上财课题组报告也显示,随着主要因购房而导致的家庭杠杆率的上升,2016年后其对消费的挤出作用开始显现,特别在2017年,家庭杠杆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家庭人均实际消费支出就降低0.111个百分点。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我国宏观政策正朝着金融防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动态平衡的方向发展。”盛松成表示。

 

首先,日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中央对房地产调控的坚决态度,有助于资金配置脱虚向实。”

 

其次,国务院金融稳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对进一步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重点是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为实体经济创造新的动力和方向,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

 

再次,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于近期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明确要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户数,扩大小微企业贷款投放,适度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成本,建成为小微企业贷款的商业可持续长效机制。为此,央行安排增加支小、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限额各500亿元,合计1500亿元,同时将商业银行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纳入中期借贷便利的合格抵押品范围,支持盘活信贷资金1000亿元以上,将小微企业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资产由单户授信100万元以下放宽至500万元以下。

 

“随着一项项举措落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将会不断显现。”盛松成指出。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与银保监会、证监会还于近日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公募产品在满足期限匹配、限额管理、信息披露的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投资非标资产,且过渡期内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老产品投资新资产,优先满足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建设续建项目以及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并且,《通知》在支持非标回表方面也做出了相应安排,一是MPA考核时将合理调整有关参数,二是支持商业银行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解决占用资本问题。

 

盛松成表示,下一步,金融机构应认真落实相应的政策措施,监管部门应密切关注、跟进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努力实现金融防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机统一和动态平衡。

栏目主编:徐蒙 题图来源:邵竞 制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