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极地号被困南极七天,他作为船长没有上过床;在难言岛,他们48小时卸了340吨物资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海华 2018-07-10 17:01
摘要:“极地”号需要调一个90度的角,对准冰山这条通道,平时这一动作不会超过28秒,当时用了长达8个小时的时间。当船只脱离险境后,两座冰山又合上了。

再过些日子,“雪龙”号船将启程,开始中国第9次北极考察。7月9日下午,一堂有关极地科考的特殊党课在安利上海体验馆开讲,两位“极地英雄”与现场百余名党员分享了他们的经历。

 

48小时卸了340吨的物资

南极,生命的禁区。过去6年,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考察运行部主任张体军的主要工作,是为我国建设第五个南极考察站做准备。罗斯海的难言岛,除了风景绝佳难以言述、条件恶劣难以描述外,更是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因为这里有他们洒下的汗水和愉快的记忆。

 

“难言岛三面环冰一面临水,即便在零下40度时,这个地方有一片海是不冻的,具有非常高的科研价值。为什么不冻?因为这里风速很大,一直是8-9级以上,差不多是中山站的两倍。”张体军说。初到难言岛,只见到处是“疯狂的石头”,他们很难找到一个平坦的地方。

 

就是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他们仅有一个航拍图片,甚至不知道水深。这支27人的队伍,接到命令要在24天把540吨物资搬上岛。岛上的冰犬牙交错,参差不齐,他们不敢贸然把装载机开上去,生怕万一掉下去。为了抢时间,他们在48小时卸了340吨的物资。当时直升机是5分钟一个往返,飞机一过来,下面接应的人在坚硬的冰上根本站不住,一天下来浑身都是伤。

 

物资上了岛,如果工程机械上不去,建站任务就没有保障。为了把挖掘机运上岛,57岁的水手长两天两夜没有合眼,血压升高到了180 mmHg。为了建设气象站,地勘工作人员花了5天时间,开出了一条200米的路。

 

“我们当时住的地方,看上去像集装箱,其实没有门,早上起来都是雪,得要把雪清理之后才出得来。”张体军介绍,他们4个人住一个狭小房间,进出都要侧身而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张体军最后动情地说,有一个远方,那是南方之南;有一声召唤,来自寂静的白色冰原;有一份记忆,凝结成南极情怀;有一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极地人勇往直前!

 

116名人员,没有一人要求下船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原党委书记、副主任魏文良,今年69岁。从17岁参加工作起,他从未离开过挚爱的海洋和极地事业。即便退休之后,他前后4次到南极,并计划今年10月份,再次远征南极。

  

“我在年轻的时候也晕船,当了船长之后就不晕船了。”魏文良回忆第一次开着“极地”号到南极,之前中国的船只没有在冰区航行过,到了南纬65度,船首就被海冰撞了一个大洞。当时距南极大陆还有200海里,本来正常航行半天时间可以抵达,但他们走了20天。这是中国考察队第一次到达南极,大家高喊着:“南极,我们中国人来了。”

 

当时船上有4000多吨物资,要运上南极大陆。船开到岸边之后,突然发生了特大冰崩。关键时刻,魏文良下的第一道命令是全体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迅速进入岗位。当时俄罗斯、澳大利亚南极站的工作人员发来信息,说这个地区五年没有冰崩,“极地”号可能要困在里面,今年出不去了。为减少损失,要把部分的考察队员撤到陆地上去。116名人员,没有一人要求下船,大家共同的想法就是“人在才能船在”。船上二副在航行日记上写下了“冰崩在眼前,踏冰唯我船,问君何处去,坚守极地船!” “极地”号被困了七天,魏文良作为船长,没有上过床,一直在驾驶台旁,不时地用方位镜观察冰山和浮冰的运动情况。在风浪和潮汐作用下,两个冰山之间出现了一个近30米宽的间隙,他判断这是脱离险境的一个通道。“极地”号需要调一个90度的角,对准冰山这条通道,平时这一动作不会超过28秒,当时用了长达8个小时的时间。当船只脱离险境后,两座冰山又合上了。

 

为了尽快建设好中山站,队员们与风雪和海冰搏斗,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有的工种无人更换,只能在岗位上打个盹。大家住在没有任何保温的帐篷里,被褥就铺在冻土上。不到一个月的时间,3千多平方米的中山站建成,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南极大陆升起飘扬!

 

题图来源:新华社(资料照片) 图片编辑:项建英
内文图:采访对象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