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上观·展视听丨从一个以“土木”为名的艺术展说起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娜 乔梦婷 2018-06-22 18:39
摘要:近日,土木展从东京移师上海,“上观·展视听”首期即在浦东艺仓美术馆《土木展》现场,邀请三位中日“土木人”,与来自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一起,共话土木与我们城市以及生活的关系。

当我们发展太快的时候,很多问题是没有办法搞明白的,缺少了细微观察和了解的过程,日本和我们的社会差异很大,我们并不是做不好,而是时间不够来让我们做好。——张松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导 

 

上海和东京同为国际化大都市,不过东京的发展早于上海,1950-70年代的东京大量地集中建设,之后再进行反思并解决问题。我希望我们能以这些反思为基础,不再犯相同的错误。——韩小华  鹿岛建设(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土木在做的是基础性的东西,但这却是维护社会基础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次在技术继承方面,日本国土较小,人口减少,铁路也建的差不多了,如果没有建筑更新的话,技术就难以传承;但中国和日本不一样,范围非常之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向前辈多学习,把技术传承下来。——键和田胜  鹿岛建设(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从东京到上海——在极其相像的两座城市间共话土木


 环境优先、人文优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土木——不只是土木专业的人的事

 

提及“土木”,难免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或许这就是东京21_21设计博物馆策划“土木展”的初衷:通过艺术的呈现,让公众对土木有更多亲近,并反过来让土木领域的从业者去更加思考土木对于大众的意义,实用的以及审美的。近日,土木展从东京移师上海,“上观·展视听”首期即在浦东艺仓美术馆《土木展》现场,邀请三位中日“土木人”,与来自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一起,共话土木与我们城市以及生活的关系。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生参观土木展,并参与了随后的沙龙座谈

 

环境优先、人文优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相信很多同学今天都是坐地铁过来的,包括地铁以及我们身边许多常见的事物都和土木工程息息相关。”张松教授从地铁开始,拉近了听众与土木这一概念的距离。他提到,当前普通大众对于土木工程的认知是很模糊的,关于土木的普及教育很有必要,“这个展览规模不大,但是主题还是很有意思的。我们对土木的了解因人而异,展览以多种形式呈现出土木技术的先进性和对于环境与生态平衡的重视。通常大家都容易看到建筑的物质层面,类似楼宇、桥梁之类,这些都是支撑社会运转的纯基础设施,但如果这些工程只是为了工程而破坏社会和谐的话,就没有必要了,所以技术应该合理考虑到环境优先和社会文化的因素。”因此也引发他去思考:国内的土木专业教育,比如同济大学的技术肯定是最厉害的,但不敢说在技术很强大的情况下,我们对于文化的认识是否足够,我们的很多土木工程、建筑项目能否在生态文明、文化氛围上契合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这是现在年轻人需要考虑的。

 

鹿岛建设是日本最大的建筑企业之一,在韩小华董事看来,《土木展》的内容还是偏向于向大众普及基础的土木常识,作为专业人士,他认为“土木的出发点不应该光注重技术,以及所谓的结构和创新,我们应该坚守的信念是为人服务。我觉得土木与建筑的关系可类比为横竖不同维度的组合,土木工程一般是横向走的,建筑是纵向的,两者结合之后构成了一个面,再一扩大就是一个城市,所以我们要把这条横向的线做好基础”。

 

从左至右:键和田胜,张松,韩小华

 

从东京到上海-在极其相像的两座城市间共话土木

 

东京和上海是极其相像的两座城市,尤其在文化的多样性上,“上海因为快速发展有些道路被拓宽,被拉直,可能没有那么有趣了,但东京一直在维持它的这种多样性,它有七个左右的副中心,从地铁站出来,新宿、涩谷等建筑的形态,活动的多样性差别都特别大,原来上海的法租界、英美租界等也保存着这样的差异性,但在现代城市化的管理中被逐渐抹平了”,拥有在日留学经历的张松提到。 

 

涩谷车站模型(1:100)

 

“东京与上海同为国际化大都市,不过东京的发展早于上海,50-70年代的东京比较接近于现在的上海。大量的建筑集中建设,之后再进行反思并解决问题,我希望我们能以这些反思为基础,不再重新犯相同的错误。”韩小华进一步讲道,“在东京,道路和高架桥的数量同样可观,但是日常通勤中,仍以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为主,这与上海的情况不同,因此在地铁的换乘及上下班出行的选择等方面,我们还应该多向国外借鉴经验。”

 

在上海已经生活工作了六年的日本土木工程师键和田胜分享了他对土木专业的看法和日本的状况,“土木专业在做的是基础性的东西,但这却是维护社会基础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次在技术继承方面,日本国土较小,人口也在减少,铁路也建得差不多了,如果没有建筑更新的话,技术就难以传承,但中国和日本不一样,范围非常之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向前辈多学习,把技术传承下来。”

 

展览中体现了环保主题的视频短片


土木建筑的更新优化需要多方力量的联合推动

 

沙龙活动上,三位嘉宾就如何推动城市建设的更新变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张松认为,城市的优化更新不能简单地归为单一机构的工作。战后日本优化其实是一个联动的过程——从民众的环保运动到专家学者推动,再到地方的快速建设,以及政府的法律制定,如2004年出台的《景观法》。上海在城市的更新优化中也需要去追求环境友好,做到减量发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品质的提升。现在开发商往往选择大兴土木,远远超过市场需求而造成资源浪费,是我们对别人的经验借鉴得不够全面。

 

键和田胜结合日本在推动城市优化进程中的实际经验,认为土木专业人士之间的关系维护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土木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会进入研究所、企业或政府等不同机构,他们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做好社会基盘这一信念来相互联动,相互配合。对于那些长时间没什么效益的工程,一般是政府主导进行优化,而短时间有效益的,就是民间来做,政府和民间各司其职,但要事先考虑建筑的寿命和维护费用,衡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座谈会现场


此外,在座谈中,键和田胜还分享了他在过去六年中对于上海土木建设的一些具体感受:上海71路公交车补足了没有地铁的问题;共享资源的快速发展也是可圈可点的。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期待:在暴雨情况下,上海的排水储水等措施还需要改进;当人们都转移到郊区时,出行的问题如何解决;中国的工程建设仍处于一个集中发展阶段,在短时间内建造了许多房子,那么若干年之后如何解决房屋的维护问题,建筑的生命周期怎么能变得更长;我们的各种污染,以及旧的建筑如何在符合环保的情况下拆除;希望地铁站的配套设施进一步改善,全面建设上下电梯而非单向电梯。

 

土木展海报

栏目主编:孔同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内文图:作者与主办方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