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处理一堆垃圾,由一两个小时缩短到10分钟,全靠背后这个“智慧大脑”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唐烨 2018-05-31 16:39
摘要:处理一堆垃圾,由一两个小时缩短到10分钟。

南京西路南汇路口的果皮箱满溢!一件环卫小事,以前处理起来却要绕上一大圈——街道网格监督员发现后,会发送工单到街道网格中心后台,再经过区网格中心、区绿化市容局、负责环卫的城发集团等多道环节,最后派单给环卫工人进行现场处理,前后可能要一两个小时。如今,静安试点“151项目”,在南京西路商圈推行大数据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环卫保洁工作的管理流程大大缩短,遇到类似情况,环卫工人10分钟内就能赶到现场清理。

 

今天(31日),静安区召开“151”项目工作推进大会。该区正在全区编织一张张智能化感知的网络,由具有挖掘、预测能力的“智能大脑”、可构建采集数据的“神经元末梢”等组成,面向上海城市管理中的“民生热点、政府痛点、管理难点”问题先行先试,这一项目将在今年9月建成。

 

静安区“151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为2018年数字经济试点重大工程支持项目,其主要内容是“1+5+1”:第一个“1”是建设一张新型城域物联感知网络;“5”是完成在交通、健康医疗、食品安全、环保、城市公共设施等五大民生热点领域20万套感知设备的部署,构建数据“自动采集、充分共享”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神经元末梢”;最后一个“1”是以“大数据+”为创新手段,将现有网格中心平台进行升级,建成1个具有城市数据综合运营能力、大数据分析挖掘能力和预测预警能力的城市智能综合运营管理中心,也就是“城市智慧大脑”。

 

“151项目”采取了“试点中有先行”的分布实施步骤,在静安区的“一域一路一园”先行:一域,以居住功能为主,临汾路街道先行,3月份已完成街道社区综合指挥运营管理中心建设并上线运行,部署了5500多套感知设备,覆盖15个规定应用场景和若干可选场景,5月份开始,将在全区14个街镇部署安装近20万套感知设备;一路,以道路综合管理路长制为主,南京西路精细化管理示范道路先行,已明确道路沿线“人、交通、城市部件、环境、地面部队”五大类管理对象,部署了近600套感知设备,共16个管理场景,建成南京西路精细化管理指挥中心;一园,以产业园区为主,市北园区先行,目前已形成最终建设方案,6月底完成建设。区领导表示,通过在静安开展“151项目”试点,形成区域示范效应,并逐步将静安模式复制到全市,形成上下联通、纵横协同、应用创新的大数据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机制。

 

南京西路精细化管理示范区试点是“151项目”的一个试点,目前在南京西路街道成立了精细化管理指挥中心,通过感知系统等,实现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城市管理数据的多元汇聚、商业数据的实时接入,形成了对南京西路示范区域内的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精细化管理能力。

比如,通过物联感知设备,对辖区内井盖、电箱、垃圾桶、道路扬尘等公共部件进行实时监控及报警;通过视频流分析事件智能感知,收集路面人流数据、路段的车流情况,车速、车型、违章等数据,对辖区的人、车做到全面的管理和分析;通过网格城运、市政市容作业、城管作业、景观灯光管理、静态停车、重点场所消防监控、环保气象、商业数据等多维城市管理数据汇聚和叠加,以及与BIM建筑物内部空间模型等城市管理地图的融合,实现跨区域快速研判、精准指挥、高效处置。区科委负责人说,这一试点完成后,对南京西路相关问题处置,可以实现“接处问题10分钟到现场,一般问题1小时解决,疑难问题1天内落实方案”的快速反映。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