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纵览 > 文章详情
《生化危机》中疯狂的“病毒战剂”,真实战场上早已绝迹了吗?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科技日报微信号 唐芳 2018-04-21 19:48
摘要:生物武器是否真正绝迹于现代战争,仍旧存疑。

全球军事装备不断更新换代,未来战场越来越充满着科幻色彩。那么,电影里的强悍武器,在现实世界中研发进展如何?在《电影中的军事科技》系列文章中,小编为您梳理了近年热映电影中的那些牛闪闪的武器装备和军事科技。

 

最近一句话很流行:“科幻电影少不了生物学家,不然谁负责作死?”《生化危机》系列电影恐怕是生物学家将“作死”进行到底的典型:安布雷拉公司违法在地下实验室中进行病毒研究和基因改造,采用活体实验以研究多种病毒作为生化武器的可行性。

 

 

剧情化用一位知乎网友的评价就是:主角堕入生化世界,病毒泄露实验室,病毒泄露到当地,病毒泄露全世界!然后,主角被迫与一群被感染的丧尸进行缠斗以拯救世界。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生化武器是利用生物或化学制剂达到杀伤敌人的武器,它包括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二者作用机理是不一样的。但是,由于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和核武器共同构成了当今世界三大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以常常并成核生化武器,也经常放在一起来说。

 

 

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一群“染病的绵羊”,大约3000多年前,一个叫做赫梯王国的亚洲古国,将感染了兔热病的绵羊放入敌方城市或阵营,导致对方人员染上这种致命疾病,于是当时赫梯人无往不胜。

 

“生物武器是人与疾病灾害作斗争的副产品。”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赵云介绍,所谓生物武器,是利用细菌、病毒等生物战剂的致病作用杀伤有生力量和毁伤动植物的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致病微生物一旦进入机体(人、牲畜等)便能大量繁殖,导致破坏机体功能、发病甚至死亡。可作生物战剂的病原微生物有鼠疫、霍乱和炭疽杆菌等。 

 

在《生化危机》系列中,安布雷拉公司接连发现或研制出能使感染者DNA发生异变、造成宿主意识丧失的“始祖病毒”,能让感染者“复活”并变成丧尸的“T病毒”,以及感染者释放出的气体会使普通人丧尸化的全新合成病毒“C型病毒”。

 

遭到生物武器攻击成为变异人和丧尸是电影情节,而现实战争中,病毒制成的生物武器杀伤力同样不可小觑!

 

据世界卫生组织测算,在人类所有武器中,生物武器的杀伤面积效应最大:一架战略轰炸机使用不同武器对无防护人群进行袭击,10吨生物战剂的杀伤面积可达10万平方千米,相比之下,100万吨当量核武器的杀伤面积为300平方千米。 

 

赵云介绍,“与常规武器比较,生物武器的特点主要有:传染途径多,致命性和传染性强,一旦发生病例,易在人群中迅速传染流行,造成人员伤亡和社会恐慌,严重扩散甚至可导致人类生存危机;生物专一性,只针对人、牲畜等有生命体的力量;面积效应大,危害时间长,难以发现和防治,直接喷洒的生物气溶胶,可随风飘到较远的地区,杀伤范围可达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而且有些生物战剂在适当条件下存活时间长,不易被侦察发现;成本低,使用方法简单,有人将生物武器形容为‘廉价原子弹’。”

 

根据1969年联合国化学生物战专家组统计的数据,以每平方公里导致50%死亡率来计算成本,传统武器需要2000美元,核武器需要800美元,化学武器需要耗费600美元,而生物武器仅需1美元。

 

 

2017年出品的《生化危机7》中,安布雷拉公司研制生化武器的进程再升级,科学家将病毒基因注入人体胚胎,打造出10岁的小萝莉伊芙琳“生物兵器”,以混入城市居民或难民中进行细菌战。

 

同年,媒体曝出,有人在有目的地采集俄罗斯人的生物信息。2017年夏,俄媒报道称,美国空军宣布招标采购12个“正常人类核糖核酸”样品和27个“正常新鲜冷冻人体滑膜”样品,所有样本都应在俄罗斯采集。一些俄罗斯专家怀疑,这与开发一种针对俄罗斯人的基因武器计划有关。

 

有专家对此表示,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研制区分攻击特定人群的基因武器还相当困难。基因武器就是用DNA重组技术改变细菌或病毒,使不致病的成为可致病的,让可用疫苗或药物预防和救治的疾病,变得难于预防和治疗。把这种生物战剂放入施放装置内,就构成了基因武器,如制造‘人种炸弹’,即针对某一特定人群的毒剂。

 

专家指出,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使分析人种、种族之间在基因上的差异成为可能。这样,在理论上就可以设计针对某一特定种族或民族的病毒。把这种基因战剂释放到战场上,可以大量杀伤敌方士兵而己方丝毫无损。但是,基因武器难以检测、难以预防、难以隔离,而且成本极低,一旦用于战争,造成的后果将是毁灭性的。

 

由于生物技术具有双刃剑效应,国际社会为削减生物武器等非人道武器进行了不懈努力,最终在联合国框架内,通过旷日持久的谈判,达成了《禁止细菌(生物)和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并于1975年生效。国际上绝大数国家都签署了这个公约,使限制生物武器的广泛性得到体现。

 

不过,生物武器是否真正绝迹于现代战争,仍旧存疑。

 

赵云表示,“值得强调的是,虽然签署了一系列公约或议定书,但并没有使一些国家停止研制存储生化武器,只是更加隐蔽。特别是面对霸权主义国家依仗自身强大军事实力赤裸裸的战争威胁,导致一些实力偏弱的国家倾向于发展先进的生化武器以求自保。而且,霸权主义国家在生化武器履约上执行双重标准,并把生化武器履约作为发动战争的幌子。”

 

生物技术具有很强的军民两用性,虽然禁止发展、生产和存储生物武器,但是无法禁止民用生物技术的发展。赵云建议,必须对生物技术、设施、产品等进行严密的软硬件监控和保护,严防扩散和流失。

 

至于基因武器的防范,专家建议,有关科研机构可关注相关基础科学和关键技术研发。要认真研究本民族的基因密码,尽早察明其中的特异性和易感性基因,有针对性地采用生物制药工程技术研制有效的生物药剂和疫苗,提高和增强民族的基因抵抗力。同时研制新型探测和防护器材,做到有效识别和防护。针对未来生物信息战可能实施的战法、途径和手段,也要进行专门研究,及早制定行动预案。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李林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