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肺癌研究打出“中国牌”:晚期耐药患者有望今年内用上国产原研药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杨子 2018-04-19 13:02
摘要:具有我国自主产权的肺癌国产原研药物安罗替尼进入临床三期研究,6个月生存率达70.62%,预计年内上市。

肺癌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民众健康的头号杀手。本周一,上海市疾控中心公布了上海地区最新肿瘤登记报告:上海年诊断新发癌症病例高达6.8万例,其中肺癌位列发病率第一,占所有新发癌症病例的18.1%。其中男性比例更高,占所有男性新发癌症的22.3%。更为严峻的是,无论男女,肺癌均占癌症死亡的第一位,占所有癌症死亡病例的24.2%。

 

在大众愈发谈“肺癌”色变时,上海市胸科医院为肺癌研究带来了一些新希望:早期肺癌患者不需要“吃一刀”也能将体内肿瘤“消灭”干净;晚期反复耐药的肺癌患者有了新型靶向药物,再次获得延长生命的机会;积极调动体内的免疫细胞,就可以对付肿瘤,将肺癌变成慢性病来治疗……这些如今不再是“天方夜谭”。

 

无需开刀,“消灭”早期肺癌

 

随着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推广,早期肺癌患者检出率不断提升。这是非常利好的消息,经过手术根治的早期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接近100%,远远高于晚期患者不到20%的生存率。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早期患者却乐观不起来:或是高龄,或有其他合并症无法耐受手术;或是肺部同时长了好几个结节,因为诸多原因不能手术。难道要让这些患者眼睁睁地看着肿瘤长大吗?

 

胸科医院放疗科主任傅小龙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很长时间以来,大家都认为放疗是针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其实不然。放疗是把‘隐藏的手术刀’,它适用于肺癌各个分期,不仅仅局限在晚期患者。有研究数据表明,对于部分早期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放疗可达到与外科手术同等的根治性疗效。当然,这对于放疗精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所做的正是建立起面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化的精准放疗关键技术体系。”

 

为此,傅小龙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肺癌精准放射治疗关键技术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成果已广泛推广至全国16家三甲医院,项目荣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将患者的生活环境、临床信息、影像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与多学科治疗方案、临床治疗过程进行数据整合后,形成的大数据可共享平台为患者提供了放疗全程管理。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由电磁导航系统和支气管镜技术相结合,在GPS定位下,可实现早期肺癌的精确检测,更能为无法手术的患者提供同样疗效的精准治疗。”呼吸内科主任韩宝惠同样致力于早期肺癌无创根治性临床研究,他说道,目前国内的肺部电磁导航系统主要依赖进口,“我们的目标是要加快我国现有国产电子导航支气管镜的临床运用,并将多种类的电磁导航技术进行集成。”今年初,韩宝惠领衔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研究,预计将在3年时间内完成基于电磁导航系统的早期肺癌精准定位、诊断、治疗的综合研究。

 

晚期耐药肺癌患者有了中国药

 

与令人振奋的早期肺癌患者预后疗效相比,晚期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目前仍然只有10%左右,如何提升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仍然是国际性难题。更令人焦虑的是,当晚期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化疗或者靶向治疗后,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耐药情况,不得不调整用药方案,临床上将这样的情况称为“一线治疗、二线治疗、三线治疗”。一线治疗、二线治疗如今都有相对规范的诊疗指南可以依从,而三线治疗在全球都缺乏诊疗“金标准”。可以说,晚期肺癌患者反复耐药后的三线治疗,是难上加难的困境。

 

如今,这个困境正在被中国医学专家打破:具有我国自主产权的肺癌国产原研药物首次进入了临床三期研究,并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项目负责人韩宝惠介绍,安罗替尼是一种新型小分子多靶点药物,可有效抑制多个肺癌靶点,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双重作用,“安罗替尼即将在今年上市,进入临床应用。”

 

据悉,课题组选择437例既往经历过至少两次全身化疗或靶向治疗且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安罗替尼组的生存期为9.63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70.62%,较安慰剂对照组有了明显延长,且安全性和毒副反应方面都显示良好结果。该成果在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也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充分肯定。

 

除了研发“国字牌”新药,对国产药的应用也有了新进展。呋喹替尼是由我国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抗肿瘤血管药物,在肠癌等肿瘤治疗中均有运用。肿瘤科主任陆舜团队首次将其运用在了晚期肺癌治疗研究,“研究表明,呋喹替尼组患者3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90.2%、67.2%,均高于安慰剂组的73.3%、58.8%。”该成果已发表于今年3月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官方期刊《临床肿瘤学》(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建立中国人的肺癌免疫治疗体系

 

免疫治疗是目前国际肺癌研究领域最热门的前沿项目之一,它充分调动人体自身免疫细胞作用,精准实现面向肿瘤细胞的抵御,具有非常良好的安全有效的预期,为肺癌患者的治疗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治疗渠道。然而长期以来,肺癌免疫治疗研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领先地位,诊疗标准也以欧美人群为基础。在这样的现状下,中国的科研团队正在努力实现中国本土研究的突破。

 

2016年,由陆舜领衔,集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湘雅医院等十余家顶尖科研及医疗机构,启动了国家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基于组学特征的肺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指标的构建和验证”,共同建立符合中国人群特点的免疫治疗指标体系。

 

陆舜坦言,“免疫治疗话题这几年很‘热’,但真正意义上属于中国人群的肺癌免疫治疗临床及分子基因数据研究并未不深入;另一方面,临床上各类免疫治疗临床研究开展广泛,但却缺乏对于肺癌免疫治疗疗效的成熟预测方法,我们在这几个方面做了些工作。”他透露,目前项目研究进展过半,“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肺癌免疫检查点临床样本数据库,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代谢分子谱、肠道微生物菌群动态特征有了初步了解,并找到了和西方研究成果不同的差异点。最终我们将汇总分析这些数据和结果,提出属于中国人群的免疫治疗方面我们的见解。”

栏目主编:孙刚 文字编辑:顾泳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