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流量研究所 > 文章详情
滴滴和美团说的市场份额,恐怕只能当做“一天行情”来听 | 财经时评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任翀 2018-04-12 16:29
摘要:“价格战”打出来的市场份额只是过眼云烟。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滴滴和美团可谓针锋相对:先是“跨界”做起了对方的业务——滴滴做外卖,美团搞打车;然后“价格战”卷土重来——滴滴在外卖市场发优惠券,美团跟进,美团在打车市场推补贴,滴滴也毫不示弱;再接着是“数字战”——美团声称在新入局的上海打车市场发展迅速,一天订单量超过15万,滴滴则觉得自己的外卖实力很强大,已经抢下无锡市场30%的份额;“口水仗”紧跟而来——滴滴和美团的相关人士在不同场合用不同方式表达了竞争对手数据含水的意思……

 

只不过,这一系列的热闹换来同一个结局:当地监管部门纷纷出手,约谈滴滴、美团及其他竞争者,要求不能用“价格战”破坏市场秩序,并且对企业经营中的违法行为予以查处。

 

奇怪的是,面对监管部门的出手,滴滴、美团以及很多旁观者似乎没有意识到,“闹剧”应该收场了,用“价格战”换来的“市场份额”只是过眼云烟。相反,这些企业仍在纠结所谓的“市场份额”等数字,或是吹嘘自己的发展速度,或是讽刺竞争对手的弄虚作假。笔者不禁要问:这些数字,你们真的以为外界会相信吗?

 

互联网企业确实不缺数据,而且可以说有非常周全的数据收集、分析和使用能力。但是,互联网企业向外界提供的数据却值得推敲——在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中,数据往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形象、投融资成果等,所以“报喜不报忧”几乎是整个行业的通病。

 

此外,有的互联网企业还会援引“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来说明自身的实力。但是,多如牛毛的“第三方机构”水平参差不齐,本身就存在数据收集是否全面、是否具备足够的数据处理能力等问题。甚至连和一些看似权威的“第三方机构”,也因为与被调查企业有利益关系,存在在最后的数据报告中为相关企业进行数据“美化”的嫌疑。

 

所以,对于互联网企业的数据,需要一分为二看待:一方面,承认大数据时代数据的重要性,并且可以通过数据洞察市场、指导生产和消费;但另一方面,也不能被数据、尤其是企业自己提供的市场份额等数据“牵着鼻子走”,因为其中有不少数据的“含金量”并不高,而是一种企业用数据为自己脸上贴金的营销行为。

 

更重要的是,对于类似美团、滴滴等“价格战”中宣称的数据,不仅不能相信,更应该反对这种用钱贴出来的数据。且不提是否存在企业用“刷单”的方式换数据的行为,单就数据本身而言,明眼人也都知道,如果没有补贴,根本不可能达到企业自称的水平;一旦停止了补贴,相关数据能否持续仍是未知数。

 

面对美团的打车订单量和滴滴的外卖订单量,笔者向不少业内人士请教过,大家的意见比较一致:第一,公众没必要关心这些数据——因为企业的数据好不好,并不能给公众带来直接的好处,除非企业说数据好看再给公众送优惠。第二,媒体也没必要关注这些数据,因为这些数据除了暴露出企业用补贴换数据的急功近利,并不能体现企业用服务赢得市场的实力,也看不出企业对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媒体越关心,越容易让企业选择这种哗众取宠的营销手段。

 

其实,比起用补贴换来的市场份额,更值得关心的是:在同质化的服务中、在始终没有解决的行业痛点中,有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站出来,用挑战行业惯例、用解决行业痛点的创新来吸引消费者、留住消费者,也赢得真正的市场份额?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