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书法界大师争相前来,只因上海这个地方掀起了一股“白蕉热”?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勇娣 2018-04-11 14:34
摘要:在中国书法史上,“二王”帖学是书法典范,历史上能入其三昧之地者可谓凤毛麟角。不过,有一位金山籍的书法大家曾经深得帖学堂奥,这就是白蕉。

 

去年11月,金山举行《君子如兰:纪念白蕉诞辰110周年艺术特展》,吸引了全市乃至全国的书法界人士和爱好者纷纷前来观展,一时热闹程度超出预期;而之后,当地还举办《重估白蕉:纪念白蕉诞辰110周年研讨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最近,金山区博物馆整理出版一本近900页、计140万字的《白蕉文集》,掀起了一股“白蕉热”……4月10日,金山区又请来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以《宗师白蕉——民国时期海上帖学书法对晋、唐的不同解读角度》为题,为数百名观众详细解读自己心目中的白蕉。

 

 

“海派”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不是简单的地域名称,而是由诸多在上海这片土地上留下身影的无数文化精英以及他们的杰出成就所形成的综合性文化氛围。在中国书法史上,“二王”帖学是书法典范,历史上能入其三昧之地者可谓凤毛麟角。不过,有一位金山籍的书法大家曾经深得帖学堂奥,这就是白蕉。

 

白蕉(1907-1969年),本姓何,名旭如,字治法,号复生、复翁等,我国现代著名书画家、艺术教育家,上海金山张堰人。白蕉诗、书、画、印皆允称一代,与沈尹默、潘伯鹰以书法驰名海上,并称“书坛三杰”,是现当代中国书法帖学方面的杰出代表。

 

陈振濂,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为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书法篆刻委员会主任。他在书画篆刻创作、理论、教育等方面素有推动当代文化发展的开创性成果。

 

白蕉书法作品 金山区博物馆藏

 

多年前,陈振濂的老师沙孟海先生曾为白蕉题跋“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对白蕉的书法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在2016年主编《民国书法》时,陈振濂即曾在书稿序言《定义“民国书法”》中对白蕉有一段专论:“白蕉踪迹‘二王’有深入精髓之内美,举手投足间的魏晋风范,为隋唐以下奉二王为宗者所望尘莫及。”

 

 

在昨天的主题讲座中,陈振濂主要从“二王”书法的视角,对比白蕉与沪上其他书法大家的帖学成就,讲述白蕉书法的风格特征,并通过白蕉与历代帖学大家的对比分析,对“宗师白蕉”进行多角度解读。他认为,白蕉生活的时代,上海聚集了沈尹默、潘伯鹰、马公愚、邓散木等全国最好的帖学大家,而白蕉是其中最为突出者。从沈尹默《二王法书管窥》看,他的“二王”理论和书法实践是以秉承唐楷(禇遂良)为基准的二王帖学,诸如马公愚、潘伯鹰、邓散木等皆循此径。此时的白蕉则为“另类”,他所理解的“晋韵”是最为贴切的,很好的传承了“二王”书法正脉。陈振濂认为,白蕉不涉唐宗,是晋韵、唐法、手札长卷形式、案上书方面的宗师人物。他悟性卓越、气息风雅、技巧精炼,这也构成白蕉能够开宗立派的三个基本要素。

 

陈振濂从宏观的视野,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白蕉的书法艺术,让公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一代宗师”的书法生活和精神世界。白蕉深厚的书画功力和卓越的著文能力同臻至境,生前已然名声大噪。然而,社会环境的改变,曾使其一度沉寂。不过,“石蕴玉而山辉”。近年来,白蕉声誉日隆,社会各界对于白蕉书学成就的认识也越发客观。

 

金山区博物馆负责人介绍说,窥白蕉一生,气质如兰,傲骨如梅,德艺双馨,不仅留下许多艺术佳作,还秉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有许多爱国爱乡之举。多年来,金山区博物馆一直致力于乡贤白蕉书画作品及相关文物的征集研究,目前馆藏白蕉书画作品80余件,另有一批白蕉家属、学生捐赠遗物和史料文献。

 

据透露,金山区历来有崇文重教的传统,今后该区还将更加深入地挖掘、传承和弘扬白蕉书画艺术,开展更多的主题展览与学术交流活动。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金山区 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