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将远方诗意和春天记忆植入心间
分享至:
 (7)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玺撼 2018-04-07 12:33
摘要:以“生态文明与诗意生活”为主题的“第四届上海国际兰展·辰山对话”讲坛在上海辰山植物园举行。本次讲坛由解放日报社与第四届上海国际兰展组委会共同主办,与会嘉宾从花卉的文学形象切入,相继畅谈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中国传统花文化的传承以及植物园的历史功能和当前定位,为上海市民贡献了一份“兰香四溢”的文化大餐。

昨天,以“生态文明与诗意生活”为主题的“第四届上海国际兰展·辰山对话”讲坛在上海辰山植物园举行。本次讲坛由解放日报社与第四届上海国际兰展组委会共同主办,与会嘉宾从花卉的文学形象切入,相继畅谈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中国传统花文化的传承以及植物园的历史功能和当前定位,为上海市民贡献了一份“兰香四溢”的文化大餐。

 

  把兰花放入语言系统

 

  千百年来,兰花一直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寄托着人们对高洁品格的追慕之情。

  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蒙曼指出,大家表达对兰的热爱,方式很多,比如绘画、作诗、种植,但这些都不是“最高礼赞”。对兰花最大的爱戴,是把它放入语言系统里。古往今来,和“兰”字连在一起的说法,总是充满“兰香”。两个人交情好,叫“兰交”。写的文章特别好,叫“兰章”。说的话特别好,叫“兰言”。讲一个女性特别好,叫“蕙质兰心”,形容她心地善良,品质高尚。后辈德才兼备,叫“芝兰玉树”。

  随着国际交流合作的增多,越来越多洋兰花进入中国。蒙曼表示,要抱着兼容并蓄的心态对待不同的兰文化,同时不忘传承中国传统的兰文化。《孔子家语》 有云:“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变节。”“空谷幽兰”的精神境界,至今仍有极高的垂范价值。

  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郁喆隽看来,所有的自然,都是最好的老师。按照基因测序的结果,兰花早在白垩纪晚期就已出现,经历了数千万年的光阴,兰花“子孙满堂”,其物种数量大致是鸟类物种数量的两倍,哺乳动物物种数量的四倍。它象征着高洁的道德志向,不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困难和窘迫,而有所动摇。正如《瓦尔登湖》的作者,美国作家亨利·大卫·梭罗所说:“不管你的生命多么卑微,你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不用逃避,更不要用恶语诅咒它。”

 

  丰富花文化公共供给

 

  尽管中国传统花文化源远流长,但今天“开发度”仍相当不足。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室主任王慧敏援引了去年民革上海市委的一项调研课题结果,认为中国优秀的花文化资源目前大多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比如,北宋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明人王路的《花史左编》等花事文化著作,皆鲜为人知。又比如,说到母亲花,年轻人只知道康乃馨,却忘了中国的母亲花其实是萱草,它就静静地“躺”在唐代诗人孟郊和元代诗人王冕的诗中。

  而一些“出口转内销”的花文化,比如源自中国的日本花道,如今大红大紫,反而吸引了大批中国花艺师赴日培训考证。放着博大精深的本土文化不珍惜,却去追逐“舶来文化”,王慧敏表示,主要问题可能出在文化的演绎方式上。如果用符合现代传播规律的创新方式,去演绎中国花文化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让更多“待字闺中”的文化资源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中国传统花文化一定能重拾辉煌。

  王慧敏指出,目前上海花文化的公共供给与市民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公益性园艺讲堂等各类花文化活动供不应求,各类花展、花节也是人满为患。这提醒文化、旅游、绿化等部门,要拓展更多花文化的空间载体,让社区、园区、校区也花香四溢;增设更多的花文化传统节庆活动;搭建更多市民参与的花文化平台,将远方的诗意和春天的记忆植入老百姓身边。

  在这一点上,日本樱花就值得借鉴。据预测,2018年日本樱花经济规模将达6500亿日元,这得益于日本把樱花文化资源的活化、深化、细化做到了极致。在开发各类针对旅游观光市场的樱花产品的同时,日本也不忘坚持举办国民广泛参与的“樱花祭”,加深了人与樱花的情感关联,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反观中国国内,这样“内外兼修”推广本土传统花文化的例子,仍屈指可数。

 

  为承载传播花文化做技术储备

 

  承载和传播花文化,植物园无疑是最佳载体。上海辰山植物园执行园长胡永红指出,纵观近500年的世界植物园历史,与时俱进,应需而变,一直是植物园的主要功能。比如,470多年前建立的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植物园,是世上公认的第一所现代植物园,其功能就是种植并标出各种药用植物的名称,确保公众不会吃错植物而发生问题。170多年前,植物园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们追求回归自然的重要载体。50多年前,环保问题凸显,美国密苏里植物园发起并联合了全球许多植物园和其他机构,使植物园的重心转移到植物资源的保育上来。

  胡永红表示,通过科研,让花卉变得“实用”,才能走进人们的生活,继而成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透露,上海辰山植物园已将重点对准现代人的“城市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视力退化等,利用大数据和传统的民族植物学知识对有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再挖掘,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对植物进行品质改良,获得新品种,从而预防和改善慢性疾病。比如,可以从鼠尾草中提取对心脑血管有益的丹参酮和酚酸,与之相关的还有黄芩类植物以及从牡丹种子中冷轧的牡丹籽油。

  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方面,上海辰山植物园做了大量技术储备,为城市筛选最适合生长的植物、培养配置新优品种,比如,市花白玉兰、可做垂直花墙的蔷薇安吉拉、在林下生长的八仙花等,以及能快速高效去除水体和土壤中污染的植物,同时,为崇明花岛和世博文化公园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栏目主编:孔同 文字编辑:王成浩 题图来源:孟雨涵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