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生态文明与诗意生活①丨蒙曼:兰有国香——谈兰花的文学形象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蒙曼 2018-04-06 11:37
摘要:蒙曼,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和《中国谜语大会》点评嘉宾,自2007年以来,五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并出版相应书籍。

在中国,兰花绝非泛泛之辈。“花中四君子”有兰,因兰花色淡香清,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空谷幽兰、虚怀若谷、花中隐士……都是对它的溢美之词,它代表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古人讲兰花有三绝:香绝、花绝、叶绝,我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大家分享兰花的三绝:香绝、幽绝、韵绝。

先是香绝,香到什么程度?《孔子家语》中有句话,叫“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意思就是说,和品行高尚的人打交道,就好像进了有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也就是自己受到了品行高尚者的影响,不知不觉地在效仿高尚的品行。

因此,兰花的香不是浓香,而是一种淡雅高贵的香。元朝人士余同麓一首《咏兰》将兰香刻画得入木三分:“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人与兰花同处一室,已不觉兰香,但推窗时,窗外蝴蝶却闻香而来,和“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意味有几分相似。

对于兰花的香气,还有一句最厉害的评价,即“兰有国香”,出自《左传》。在中国南方还有一种说法,叫“兰为香祖”。何为“国香”?肯定是在所有国家香味中辨识度最高的,最优雅的,最沁人心脾的。可见,兰香在古代的档次有多高。

其次是幽绝,《孔子家语》有云:“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变节。”,是说兰花长在深谷里,没人看到它,但它不会因为无人关注就不吐露芳香,如同君子修道立德一般,不会因为没有声名显赫,就改变自己的气节。这是一种值得赞赏的“孤芳自赏”,也就是古人常说的“慎独”。唐诗三百首里第一首,《感遇·其一》便与兰花有关,其最后一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就是一种“幽绝”的境界。

第三个是韵绝。兰花的香与幽,构成了兰独特的气韵,是兰花能够成为四君子之一最重要的品行,也是中国古人的人格追求。一位君子,透过兰花,看到的是兰花的超逸;一位淑女,透过兰花,看到的是兰花的娴雅。

大家都喜爱兰花,表达喜爱的方式也很多。比如郑板桥,画的最多的对象里就有兰花。比如作诗,从古至今,和兰有关的诗句不下数百首。但这些都不是最高境界,我认为对兰花最大的爱戴,是把它放入语言系统里。古往今来,和兰字连在一起的说法,一定是好词。两个人交情好,叫“兰交”。写文章特别好,叫“兰章”。说的话特别好,叫“兰言”。讲一个女性特别好,叫“蕙质兰心”,形容女子心地善良,品质高尚。后辈德才兼备,叫“芝兰玉树”。后代显贵发达,叫“兰桂齐芳”。这才是对兰花最大的礼赞。

随着国际交流合作的增多,越来越多洋兰进入中国,首先要肯定这种世界文化的交融,但也要对两种不同风格的兰花进行区分。洋兰大多色彩艳丽、热情奔放,却少了韵味,而国兰虽然素衣淡妆,深居简出,却韵味别致,更重要的是,国兰承载了中华民族的高尚品行和精神追求。希望大家渴望宁静,或身处困厄的时候,不妨喜欢一下国兰,悟出几分“空谷幽兰”的道理;而渴望激情澎湃时,不妨喜欢一下洋兰,像它一样华丽绽放,最终,让两种境界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得到完美的融合。

栏目主编:孔同 文字编辑:陈玺撼 题图来源:孟雨涵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