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上书房 > 文章详情
第17期上观读书会报名 | 清代礼仪之争与外交趣话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学文 2018-04-05 22:09
摘要:中外礼仪之争体现在哪些方面?其背后凸显怎样不同的文化传统?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礼”及礼制逐渐成为文明国家、文明社会中,人们在思想、生活、交往中约定俗成的共同行为准则。外交礼仪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国家间表示尊重和友好,互相认可并进行有效交流的通用“语言”。

 

1905年大清国致英国国书及封套

 

在古代的中外国家关系中,因以礼相待而和平共处者有之,因礼仪不周而折冲樽俎者有之。明清以前,由于科学技术的不发达,浩瀚大洋的阻隔,无论是中国对西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认识,都极模糊与隔膜,甚至有时是可笑的。

 

1793年英国来华正使马戛尔尼和副使斯当东

 

处于强盛期的清王朝,在与周边国家的宗藩关系问题上,最初采取的是静待各国来归的无为政策;但自乾隆后期、嘉庆时期开始,随着与西欧、俄罗斯等国交往的增多,理念上的矛盾冲突倍加凸显,礼仪之争苗头初现,随之愈演愈烈。但正是在这种磨合与碰撞中,双方逐渐彼此适应,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对接方式。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禁要问:

作为东方礼仪之邦的中国,是如何与西方礼仪对接的?

中外礼仪之争体现在哪些方面?其背后凸显怎样不同的文化传统?

晚清李鸿章等首先出使国外的大臣,有哪些先进的外交理念,同时又存在怎样的历史局限?

 

1895年李鸿章赴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等议和时的场景

 

2018年4月14日14:00,著名清史研究学者、北师大历史教授王开玺,作客第十七期上观读书会携新作《清代的外交与外交礼仪之争》,与您分享清代礼仪趣话,探讨这段历史留给今天的经验与教训。

 

【活动信息】

时间:2018年4月14日14:00

地点:上海市延安中路816号解放日报社A层2楼

本讲座为上观新闻读者专场,需凭邀请函入场。短信报名:发送“姓名+手机号+上观读书会”至18117377692

 

【图书信息】

《清代的外交与外交礼仪之争》(上、下)

王开玺 著

东方出版社

 

【嘉宾简介】

王开玺,1949年生,河北辛集人,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和研究。

其他作品有:

《圆明园三百年祭》(上、下)

《晚清的四张面孔》

《晚清政治史》(上、下)

《晚清南国》

《慈禧垂帘——祺祥政变始末》

《两世溥仪——末代皇帝传奇》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