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没有爆竹声就没有过年味?这个安静的春节,也许更美
分享至:
 (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兴人 2018-02-21 10:12
摘要:年味不是满耳的轰鸣+弥漫的硫磺气味,年味不是厚厚一层爆竹垃圾散发出的火药味,年味更不是环卫工人浑身湿透的汗水味。这个春节没有烟花,不放爆竹,阖家团圆的温暖,三五亲朋小酌,有什么不好?

这个春节依旧没有放爆竹,同样过得温暖。我遇到一位做新闻工作的老朋友,他告诉我,今年大年三十、初一、初四白天都值班,但晚上不闻爆竹声,回家睡了几个美美的安稳觉。
 

这是许多上海市民共同的感受。安静是美丽的。安静呈现平安。安静呈现和谐。安静可以帮助人们离开烦恼、更加心情舒畅。今年全市“110”未接报任何外环内烟花爆竹燃放警情。“禁燃令”之下的申城,安静更干净。爆竹三年不响,空气持续优良。
 

对比一下,就足以说明不放烟花爆竹的好处。大量集中燃放的烟花爆竹会导致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根据监测数据,2013年和2014年大年初一凌晨,上海市平均PM2.5小时浓度瞬时峰值分别达到524和290微克/立方米,较前一日最低小时浓度值分别升高503和166微克/立方米。今年大年初一零点,上海PM2.5浓度只有9.9微克/立方米,创下今年“新低”。真是一个天、一个地。
 

这样的对比,让我们联想到许多问题。
 

禁放烟花爆竹,开始有不少人担心做不到。理由之一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民俗,怎么能改呢?行政手段怎么可以强行干涉民风民俗呢?现在事实先生站出来说话了:“风”是可以移的,“俗”是可以易的。移风易俗,只要努力,功到自然成。三年持续禁放,三年持续成功,证明政策得民心、有成效。今天在上海,已经到了告别放鞭炮的时候了。
 

不同时代应该有不同的习俗。“爆竹声中一岁除”,那是王安石所处时代延袭下来的习俗;如今万象更新,时代变了,有的习俗,合乎新时代潮流的、应乎人情需要的,当然需要延续,比如吃年夜饭;有的习俗,则要移,则要改。春节燃放爆竹,和当代的城市文明格格不入。因为它所产生的危害,已和当代城市超高的人口密度无法谐和。所以,在大城市大放鞭炮,某种程度上甚至成了一种不文明行为。不文明行为就要反对,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先行一步,获得成功,证明是可行的。
 

“不放爆竹,像过年吗?”也像的。而且年过得更好。年三十夜那震耳欲聋、硝烟弥漫的爆炸声,才算过年吗?我看,倒像一场战争影片的实景拍摄,放爆竹把过年引向了一个极端,把没有毛病的老人吓出病来。还我一个宁静之夜,呼唤多年,得以实现。那才是温馨而亲切的过年。初五迎财神,窗外电光闪闪,高升轰鸣,结果财神未曾迎到,火神却不请自来。这像过年吗?火神来了,救火来不及,更不像过年。
 

年味不是满耳的轰鸣+弥漫的硫磺气味,年味不是厚厚一层爆竹垃圾散发出的火药味,年味更不是环卫工人浑身湿透的汗水味。这个春节没有烟花,不放爆竹,阖家团圆的温暖,三五亲朋小酌,有什么不好?物质生活大大地改善了,要出国旅游就出国旅游,高兴到豫园、迪士尼玩玩就去走一趟。新增的文化娱乐场所还有很多,又何必留恋昔日户外的狂轰滥炸?
 

安静是美丽的。不过,这个安静来之不易。移风易俗,那是上海公安民警、志愿者、各级政府部门和全体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万事开头难,坚持做下去,难就会变得不难。禁放烟花爆竹,经过努力,三年大见成效。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其他难事——比如,为老公房安装电梯,是不是也应当多想点办法,及早帮助像老滑稽表演艺术家童双春这样苦苦呼吁多年的老人们?这件事,也是等不得了。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