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被“流感”逼到卖房并非个案,重病患家庭的苦难“活该”自己承担?
分享至:
 (6)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杜晨薇 2018-02-14 08:37
摘要:温暖不仅撒向每个生活在阳光下的人,也应当撒向那些政策覆盖不到的角角落落。

 

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屏近日的朋友圈。这场流感的可怕,不仅在于夺人性命,更能顷刻间把一个幸福家庭逼至卖房卖车的绝境。“重病之家无完巢”,贫穷宛如一场次生灾害,往往紧随疾病造访,甚至吞没一个家。

 

因病、因灾致贫,这无妄之灾“活该”个人承担?当一座城市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并通过弹性的,甚至定制化的办法、措施伸出援手时,人们似乎看到了一束光——它不仅撒向每个生活在阳光下的人,也照耀着那些政策覆盖不到的角角落落。

 

不久前,上海有两个郊区在“大调研”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这些挣扎在命运泥潭中的“少数人群”。他们原本不在政府帮扶之列,重病后也无法享受现有的政策补贴,全家陷入沉重的经济压力,甚至“连反映自己困难的能力都没有”。其中一个区,在了解情况后,当即拿出“统筹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因病致贫家庭最高可给予5万元补助”的政策措施;另一个区连夜审核评议,通过区、镇两级财政配套及社会慈善帮困,第一时间给首位受助者送去10万元一次性补贴,并承诺“今后发现一个解决一个,绝不等待”。

 

这或许就是一种答案——在命运的天平上,政府及社会爱心力量就是沉甸甸的砝码,给予受助家庭“撑下去”的希望和机会。

 

政策常常是刚性的,多数政策需要顾及多方因素,讲究均衡公平的逻辑,犹如一张巨网兜住了大多数人。但这张网,有时也不免遗漏了一些迫切需要援助的弱者。这未必是网本身的问题,却值得用其他方式去“罩住”。而这正是民生服务优化的空间。

 

高质量的民生服务,应当是刚柔并济的,它讲究规则,同时饱含温情。作为供给主体,政府不仅要用足、用实现有政策条件,还应在此基础上网罗社会资源,通过提供灵活多样的、人性化的措施,向弱势人群精准倾斜,不让任何一个人在小康路上掉队。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精细化治理”。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