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日间手术”如何解决“水土不服”?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杨子 2018-02-13 13:49
摘要:日间手术发展已经进入加速期,然而距离欧美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年前,65岁的老张在接受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第二天就出院回家了。他有些不可置信:肚子疼了这么久,竟然只需要入院短短一天,用一个小手术就能解决?“医生告诉我这是日间手术,以前需要入院做的检查,现在都可以提前做好,回家等手术通知再来。”他告诉记者,自从转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日间手术中心后,拿着2张检查单与1张院内地图,通过绿色通道就顺利完成了术前准备检查。同时,检查结果即刻录入了电子系统,在类似“机场值机系统”的床位分配界面上,医生在空床位栏为老张进行了预约,一条短信也发送至老张手机上。

 

老张的体验不是个例。2005年9月,仁济率先在泌尿外科开始试点日间手术模式;2008年,医院开出了上海首个独立日间病房;2012年,又新辟出4间专用手术室,独立日间病房床位数超过70张,此后逐步扩容,目前已达到120张。

 

让床位“活”起来,让手术不再“难”,仁济日间手术模式实践证明了日间手术在我国的可行性。不过,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至今,该模式尚未得到大范围推广,民众认知度与接受度仍较低。今年伊始,在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家卫计委将“三级医院扩大日间手术试点”明确列为工作重点之一,日间手术发展将进入快车道吗?推广中,是否还有“水土不服”的问题亟待解决?

 

为何需要日间手术?

 

推行“日间手术”,首先需明确其定义。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支付制度与医学编码研究中心副主任于丽华强调,“日间手术”推广的不是新术式,而是新管理模式,“它指的是:住院手术患者的在院时间将缩短至24小时以内,因特殊病情需延期的患者,住院最长时间不超过48小时,不包括门诊手术。”

 

那么,哪些手术可以日间化?目前联盟推荐的日间手术以常见病、无合并症并发症、相对简单的病种为主,共计56个,计划今年遴选出第二批。但在具体操作上,各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扩大病种。仁济医院医务处处长张继东介绍,2017年该院开展日间手术的病种已达318个,且更多倾向于三、四级手术并给予激励措施,“如腘窝囊肿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等能级较低的手术,我们希望可以下沉至二级医院完成。”

 

2015年,柳叶刀委员会在《全球手术2030》对日间手术如此评价,“它是实现普及、安全和充分外科治疗的关键途径。”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节省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覆盖面和患者体验等方面,以2016年仁济日间手术数据为例,仅占全院约6.22%手术床位的日间病房,手术量达30855人次,占全院总手术量的40.1%,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对于患者而言,日间手术带来的是便捷与优惠,例如老张接受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2016年仁济该病种收治人数排名位列本市三甲医院首位,出院患者的均次费用较三甲医院均值减少17.7%,均次药费减少33.5%,平均住院天数减少35.6%。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谈患者从日间手术的受益,其实青年医生也十分欢迎这一模式。”张继东坦言,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式中,在三甲医院,70%以上的病床乃至科室资源由科主任、大医生支配,“遇见疑难病例,青年医生只有观摩学习的份,更不用谈自己收治患者了。”如今,日间手术给予他们发展舞台,只要具备资质且通过考核,都有机会自己“开”手术,业务能力可在短期内得到提升,“在我们院内,日间手术床位向全院所有具备资质的医生开放,根据先到先得原则,可结合患者和主刀医生意愿预约手术日期。”

 

国内推广有啥难题?

 

目前,从国际经验来看,日间手术是大势所趋。在欧美国家,其比例甚至高达80%。在我国发展情况如何?

去年,第12届国际日间手术大会上披露了部分信息:2016年,四川省华西医院日间手术量占全院择期手术的25%,患者住院费用减少约2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推广日间手术后,患者平均住院日从2015年的7.19天下降至6.77天。截止2016年底,我国开展日间手术的医疗机构超过2000家,设置日间手术中心的已达396家,日间手术占比从2015年的5%也增加至11%。

 

可以说,日间手术发展已经进入加速期,然而距离欧美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副主席、市卫计委副主任闻大翔指出,日间手术模式还需更健全完善的指南,“日间手术的设置结构、手术术种、管理流程、评价体系等多维度问题都需要在全国层面有统一标准,这份指导文件目前还亟待制定。”

“患者减负,可能有些医生要增负。”一线医务人员如此向记者吐苦水,“除了影像科、麻醉科工作量上涨,众所周知,每个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需要详尽的病程记录,可能患者准备出院时,我们病历文书还没写好。”为此,张继东提出,随着日间手术量激增,这一新诊疗模式势必更依赖信息系统,“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该系统应该包括床位分配、医生管理、手术记录、计费管理与患者所有检查治疗信息等各部门整合后的数据,将医生的时间再一次还给患者,减免不必要的流程环节。”

 

 

诚然,日间手术发展的桎梏不仅来自医院本身,患者若动力不足,依旧难以推进。在上海,医保结算给予日间手术较好的支持,虽然患者的术前检查按门诊医保制度报销,但与住院医保自付比例差距很小,而在其他省市,或许就没有如此幸运了。“在我国部分省市,医保支付仅覆盖住院费用,原本门诊检查费用与手术费用可纳入总额打包结算,转为日间手术后,总体报销比例反而降低了。”闻大翔介绍,目前医保支付政策更倾向于住院患者,但日间手术让门诊与住院边界变得模糊,因此如何在围手术期进行明确界定,鼓励更契合医保支付发挥最大经济效益的日间手术开展,应该是各地医保支付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浙江、江苏等省市已相继出台了调整政策以适应日间手术发展,让患者用脚投票才是改变现状的根源。”

 

联动一二级医院、社会办医

 

日间手术在三级医院的发展同样契合我国深化医改分级诊疗政策。正如张继东所说,“目前许多开展日间手术的三甲医院,病种和术式仍局限在一、二级手术,这与三甲医院应当致力于解决危重复杂疾病的定位有所不符。”因此,未来随着二级医院服务能级的提升,规范化后的部分日间手术术种可以进一步下沉至二级医院进行,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应该在日间手术患者的护理康复、随访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可以说,日间手术“短平快”的就医流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担忧,哪怕麻醉药物与复苏技术日臻成熟,依然有患者不买账。“传统住院手术后的并发症防治大多在院内完成,日间手术后,具有一定护理能力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了最佳的康复场所。”闻大翔介绍,如仁济医院已积极与周边3个社区展开合作,通过社区联动管理和随访跟踪患者的恢复情况。

 

当然,日间手术作为一种新型服务模式,不仅在公立医院推行,体制外的医疗力量也在积极尝试。作为医生集团日间手术模式的领跑者,张强医生集团曾开展国内首例髂动脉支架日间手术、首例下肢静脉曲张—腹股沟疝联合日间手术等,他介绍,“我们的日间手术量可占全部手术量90%以上,日间手术通常为单病种,较易建立规范有序的标准,对于多点执业医生而言,可最大程度利用碎片化时间。”“我们希望,日间手术的发展是渐进式的。”闻大翔说,“最终它一定将逐渐成为常规服务模式,造福广大患者。”

栏目主编:孙刚 文字编辑:孙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