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城市架空线是怎么入地的
分享至:
 (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雷册渊 2018-02-12 04:45
摘要:仅去年一年,北京在首都核心区范围内就完成了68条道路的架空线路入地改造,整体工作量是“十二五”期间全部工作量的5倍。

 

城市上空纵横交错的各种线缆就像一张张“黑色蜘蛛网”,不仅影响市容,还存在安全隐患。对于架空线整治,上海市民的期盼由来已久。刚刚过去的上海两会上,应勇市长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上海将完成100公里架空线入地。上海向架空线的“开刀”进入实质启动阶段。    
   

城市架空线为什么要入地?难点在哪儿?其他城市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每公里造价2000万,意义何在?
   

曾几何时,地上电杆林立、空中线缆交错被视作城市进入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标志。但随着社会发展,架空线入地却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    
   

对架空线进行入地改造,首先需要将地面挖开,在地下埋设管道,然后将原本拉在空中的线缆全部穿入管道内,投入不少。去年,北京市启动“架空线入地改造”,根据初步测算,城市主次干道架空电力线入地平均每公里造价需要2000万元左右,而这还只是工程本身的费用,不包括道路、绿地的赔补等。据此测算,仅北京城市主次干道118公里电力线入地就需要资金23.6亿元,如果再加上支路胡同架空线523公里的治理费用,总费用将超过这一数字至少一倍以上。
   

花这么多钱实施架空线入地,有多大必要呢?
   

其实,架空线入地改造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增强城市电网的可靠性。架空线很容易受大气中的酸碱气体和水汽腐蚀,更可能在台风、大雪等极端天气下受损,或遭到人为破坏。    
   

1999年12月,法国遭遇了一场超强风暴袭击,导致全国8%的高压和超高压输电线路严重故障,电力中断持续了1500万个用户日,而将全部线路修复更是花费了长达6个月的时间,总损失高达13亿欧元。    
   

据北京“架空线入地改造”施工相关负责人介绍,采用地下电缆方式供电,能有效避免外力破坏造成的配电网故障,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99%,年户均停电时间低于5分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同时,架空线入地还能增强电网线路的传输能力。通常架空线路向一个方向输电最多通过两个杆塔,只有2到4回路的架空输电线路,而埋设于地下的电缆线路可以达到20回路。
   

除此以外,架空线入地还能美化城市环境、减少视觉污染,也能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


资金筹措是“头等大事”,钱从哪儿来?
   

从国际经验来看,资金筹措是推行架空线入地的“头等大事”。毕竟,使用地下电缆的资金投入是架空线路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欧美发达国家大多选择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城市,并在管线入地技术成熟后,才开展大规模的架空线入地建设,时间跨度往往长达十年以上。对于架空线入地的范围,首选居住区、风景点和城市主要干道;出于成本与技术考虑,首先保证低压线入地;有些城市还通过新技术降低成本,如澳大利亚采用浅开挖技术,使入地成本平均下降了65%;有的政府还设立了入地专项基金,并建立收益者出资模式,即以电力或信息网络公司、地方政府、当地业主为主要出资者,分担架空线入地的费用。
   

在美国,联邦政府通过TE基金向风景名胜区和“窗口”地区拨款,作为城市发展、市容美化等大项目的捆绑项目来实施。有的州和地区政府将架空线入地作为景点美化工程给予补贴;还有许多州,如华盛顿,则用联邦高速公路基金来实施架空线入地建设;再有就是特别征税,规定架空线入地区域的公用事业消费者必须交纳平均2%的附加税,用于地下电缆工程。 
   

澳大利亚为此组织了专门的管理执行机构,由相关政府部门、运营商、主要用户及其他社团组织组成,由当地政府管委会自筹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资金(来自常规税收)、国有电网公司出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其余部分由当地业主出资。另外,时间跨度在五年以上的项目,由电网公司每年固定支出200万澳元到1200万澳元,用于优化架空线入地项目的建设。
   

在英国,架空线入地资金一般由电力企业承担,而政府性和其他非政府性资金则作为主要的补充来源,如公共基金、第三方出资等。近年来,英国架空线入地又开辟了新的资金渠道———非政府组织,主要是环境组织及一些社会团体如乡村委员会等,都成为了架空线入地的重要资金来源。
   

而在中国,架空线入地主要依靠权属单位筹措资金,政府给予适当补贴,更多的情况是在政府推动下,使架空线入地改造与道路设施改造同步进行,这种方式占目前城市架空线入地建设的60%;住宅小区内的架空线入地项目则由开发商出资,供电局负责进行建设;其余则是因为电力扩容的需要,由供电局独立承担费用,“顺便”对已经存在的架空线实施入地。


首都破解“入地”难题,哪些经验可借鉴?
   

在中国,架空线入地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深圳、珠海、天津等城市已经走在了前头,通过多年努力,颇有成效。2017年,北京启动“架空线入地改造”,力争三年时间实现城市核心区(东城区、西城区)全部架空线入地及规范梳理。仅去年一年,北京在首都核心区范围内就完成了68条道路的架空线路入地改造,整体工作量是“十二五”期间全部工作量的5倍。
   

同样是特大城市的架空线入地探索,北京为上海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呢?
   

据悉,为了解决资金难题,北京市按照“央地共担、市区共担、政企共担、市级占大头”的原则筹措资金,其中20多亿元电力架空线入地改造费用,70%由市财政、发改委出资,30%由北京市电力公司出资。此外,歌华、联通等企业也自筹3亿元资金用于东城区支路胡同通信管道建设。
   

另外,架空线入地工程审批涉及发改、规划、住建、路政、交管、园林等众多部门,诸多手续的办理制约着整个工程的进度。
   

北京市“架空线入地办”工程部部长郭夯举了一个例子,景山周边电力架空线入地项目实际上2016年已经立项,先走企业内部程序,包括论证、批复等,再走政府部门审批程序。有了规划许可才能到住建部门拿开工许可,这些手续齐全才能到路政部门办掘路许可证,而这又是交管部门办占道许可证的前置条件……前后花了一年多时间。郭夯说,这还不是最漫长的,如果工程涉及穿越地铁线,光论证至少就要5个月。
   

2017年以来,北京将核心区电力架空线入地工程纳入“一会三函”政策范围,加快前期手续办理。“一会三函”的“一会”是指市政府召开会议集体审议决策;“三函”是指前期工作函、设计方案审查意见、施工意见登记书三份文件。项目单位只需满足“一会三函”4项前置条件即可开工建设,其他各项法定审批手续在竣工验收前完成即可。
   

此外,北京还成立了架空线入地工程审批工作服务组,设专人专项负责,并按照“联审联办”机制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前期手续“串行”变“并行”,北京市架空线入地工程审批全面提速,所花的时间仅相当于过去的1/3。
   

其实,国内外城市架空线入地筹措资金的模式和实施方式各有千秋,具体操作时应充分考虑城市特点和可操作性,才能达到更切合实际和高效运作的效果。
   

(本文综合自《城市管理》《电力与电工》《人民日报》等)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龚丹韵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题图说明:2017年首都核心区电力架空线入地工程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