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城市里的ATM会越来越少吗
分享至:
 (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雷册渊 2018-02-04 09:26
摘要:ATM萎缩是趋势,但其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消失

 

无人不知的ATM自动取款机,遍布银行、商场、社区、写字楼,甚至在白金汉宫和南极科考站也有。但是,随着无现金支付的普及,ATM投放的增长却有放缓之势,机器被撤走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历史上的ATM是如何产生的?随着货币去现金化或数字化,城市里的ATM会越来越少吗?对我们的生活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灵感源自巧克力自动贩卖机
   

1967年是历史上热闹的一年,南也门脱离英国独立,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瑞典将道路交通靠左改为靠右行驶,李小龙正式确立他的武功哲学……还有,ATM的诞生。
   

出生在苏格兰的约翰·巴伦,25岁那年入职德纳罗印钞公司。这家历时百年的印钞公司,为多家跨国银行印制了超过140种钞票,并提供银行定制的硬件服务。也是因为印钞公司的工作关系,巴伦每周六上午都要去银行取一次钱,饱受排队之苦的同时还曾因为迟到1分钟吃过闭门羹。于是,他开始琢磨,一定有更好的办法来随时取到现钞。而借鉴巧克力自动贩卖机的主意逐渐在他脑中浮现。
   

这并非巴伦人生中第一次异想天开。在此之前,巴伦发明了一种模拟虎鲸叫声的播放装置,想吓走总是围着大马哈鱼掠食的海豹,结果却引来更多……不过这绝不会阻止业余发明家巴伦冲向德纳罗的合作银行———巴克莱银行。他用了90秒的时间,向银行总裁兜售自己革新的想法,一杯杜松子酒的工夫,自动取款机的主意就得到了巴克莱银行的首肯,全权委托巴伦先制造六台。
   

不久后,由自动贩卖机原理制作的第一台ATM就从想法变成了现实,并于1967年6月27日被安装在巴克莱银行的外墙上。这台ATM的开机仪式邀请了英国演员雷吉·瓦尼前来捧场,他也由此成为第一个在ATM上取钱的人。
   

按照伦敦《每日电讯报》的说法,因为约翰·巴伦从未将他的发明申请专利,因此也未曾有金钱上的收益。不过世人怎么会忘记ATM的发明者呢?2004年,“ATM之父”巴伦被授予英帝国勋章,至今苏格兰人都以他为荣。


一场暴风雪成就了ATM
   

最初的ATM虽然基本成型,但银行卡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提取现金用的是一张印着凹凸记号的指令牌,对取款金额有着出厂设定。比如一张纸牌上印着10英镑,塞进机器后就只能吐出10英镑而没有其他金额的选择。另外,为了支持机器读取功能,指令牌上灌注有轻微的放射性元素“碳14”,曾一度引起恐慌。巴伦回应:“碳14这种放射性元素非常温和,指令牌上的含量微乎其微。除非使用者一次吃下13万张指令卡上的碳元素,才有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
   

两年后,美国汉华银行开始将磁条卡用于ATM,这种卡虽然不再是一次性的指令牌,但每次取完依旧会被机器吞掉,过十天半个月才能去银行取回来。正因如此,人们对这个街边的“铁柜子”最初反应冷淡,用者寥寥。
   

就像德国人本茨最早发明了汽车,美国人福特将其带上流水线批量生产,从而占领市场一样;英国人巴伦发明了ATM,却是美国花旗银行掌门人沃斯通让它影响了金融历史。
   

沃斯通入职花旗银行时,该行已经处在破产的边缘。要想打场翻身仗,就得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沃斯通的视线落在了ATM上。他敏锐地觉察到,机器布局到哪里,就意味着银行的品牌和服务延伸到哪里。于是,沃斯通投入1.6亿美元,完成了花旗银行ATM覆盖纽约的布局。
   

就在他布局完成后不久的1978年,一场暴风雪席卷纽约,整个城市平均积雪40厘米,交通一片狼藉,店铺纷纷关门停业。在银行服务也因冰冻陷入瘫痪时,花旗银行的ATM前排起了长队。花旗银行抓住时机打出广告:花旗银行永不眠。便利与效率最终战胜了人们对机器的抵触,花旗银行借助天时地利成为最大赢家:暴风雪后,花旗银行ATM的使用率增加了20%,短短几年后,该行在纽约的存款占有量翻了一番。
   

此时银行业才发现,这台机器是抓住客户的制胜关键。1985年,以美国汉华银行为首的六家主流银行,为了对抗花旗银行在ATM市场的垄断地位,成立了纽约现金交易所网络,提供跨行服务。ATM的发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


无现金时代ATM会消失吗
   

银行业在黄金时期高歌猛进,曾将ATM的布局作为网点铺张的副产品,而如今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ATM或许已经开始走向衰落。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ATM市场已经进入了平缓期。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ATM部署总量为92.42万台,较上年增加5.75万台,增长率为6.63%,虽然继续保持增长,但是已远不及2012年、2013年每年约25%的增长率。
   

不难发现,原因之一或许是无现金时代正扑面而来。
   

这的确有据可查,ATM业务下降的背后是非现金业务的猛增。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7)》显示,2016年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1251.11亿笔,金额3687.2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64%和6.91%。而从全球可比口径看,2015年我国非现金支付笔数占全球非现金支付笔数的22.12%,增速是全球平均速度的4倍以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ATM的运营负担更重。银行ATM的服务触角伸得越广,人力与资金成本就越是水涨船高。抛开不菲的购置费与折旧不谈,日常的运营成本就有通信费、电费、安装装饰费、网点租赁费及最主要的维护成本———每设置一台机器,就要雇运钞车让专人填钞以及回收现金,更不用说系统维护以及硬件维修也需要专人打理。
   

按照国际ATM行业联盟的测算,每台ATM的有效取款至少平均每8分钟发生一笔,每天取款交易180笔以上,才能保本。除了热门商区与车站机场这种人流量巨大的特殊地区,一般的社区基本无法达到这样的运用率。
   

“ATM萎缩是趋势,但其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消失。”一家国有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货币数字化并非普惠金融的唯一途径,没有数字化能力的老人和弱势群体也是普惠对象,ATM上支持存折取款的服务就是满足他们的需求。银行这几年也在不断更新设备,除了单纯的存取款,现在ATM上也可以完成非现金业务。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则认为,商业银行加快金融科技发展已成为必然的选择。银行应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来确定重点方向,一是加快线上渠道的创新与建设;二是物理网点向智能化、轻型化和社区化转型。目前,各大银行的数据显示,电子银行业务已经成为几大银行主要业务发力点,效果显著。 
   

未来将会如何?技术的发展改变了ATM的命运和人类生活。身处人类科技迅猛爆发的时代之巅,唯一不变的或许只是变化本身。


(本文综合自《经济观察报》《北京日报》等)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龚丹韵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