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文创新观② | 除了导演和演员,优秀工匠同样重要!这是上海“弯道超车”的可能
分享至:
 (6)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丹韵 方佳琦 2018-01-28 13:40
摘要:中国影视产业既缺一批领军人物,也缺优秀的产业人口。我们缺少优秀的灯光师、化妆师、道具师,片场缺少专业的工匠。


作为上海“文创50条”系列第二篇,我们把视野投向影视产业。    
   

影视产业是一套复杂的工业体系,上下游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问题错综复杂。但究其根本,还是人才问题。


上海在影视人才教育上是否已经有了足够储备?这些年做了哪些转型?面向未来,能否实现成为全球影视制作中心之一的目标?

 

由这些问题出发,记者重点探访了一所创新类影视学院: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或许在培养专业技术的高端人才上,我们确实具备了一定“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培养一毕业就能用的“成品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坐落在上海大学延长校区内。这里的一切都是为电影产业教育量身定做。    
   

学院4楼的摄影课上,一名外国教师正在上课。但他口中的“摄影理论”和我们想象中不同。这名教师反复说,拍电影时作为掌机人,如果镜头里的演员需要调整,最好不要直接和演员沟通,而是要和导演说。    
   

楼下的特效化妆课上,一位模特正襟危坐,来自北美的化妆老师在他的脸上涂涂抹抹。课堂上,没有什么课本,就是全程直接演示如何把一名青年化妆成满脸皱纹的老年。
   

同样,在专业录音室里,一位教师正在对十几名学生讲授声音设计。他说,好莱坞等北美的影视流程中,声音设计被细分为好几个工种,一个人一般只需要负责其中一个,所以奥斯卡奖项也会对应几个与声音有关的奖。然而国内影视拍摄流程并非如此,负责声音的人可能所有环节从头到尾都要负责到底,跟着去片场录音,跟着做后期,跟着盯进度,与此对应国内声音相关的奖项一般只设一个。
   

说到一半,他忽然当场拍了一下桌脚,发出“嘣”的声音。他解释,“在北美,假设需要拍桌声,一切只要标准化,录一个拍桌声就行。但是在国内,声音师还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比如说,一个人犹豫时、生气时,拍桌的声音其实不同。”说完,他又演示了两个略有不同的拍桌声。
   

他还告诉学生,一旦声音数据经过压缩、格式转换后再提交到客户手上,你心里应该十分清楚,高频、低频中哪些信息必然会损失,最开始就不要设计这些信息。否则,客户听到的效果会与你最初设计的声音大相径庭。
   

很显然,这里的影视教学内容偏重实践运用,所有课程都注重与当下的影视工业对接。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副院长刘海波说,他们想培养的是一毕业就能用的“成品”,而非只重理论体系的“半成品”,毕业后还需在影视行业实践一年半载。
   

这是一所不到5年的新学校,但也可以说是一所老牌院校:它引进了加拿大温哥华电影学院的教学体系和师资力量,是目前唯一一所以北美师资、英语教学为主,以好莱坞电影工业规范为教学内容的中外合作高等教育学院。
   

通俗地说,它更像“电影学院版的EMBA”:学生只读一年,需要自付15万元左右的学费,获得的并非一纸学历,而是实践作业和技能证明。
   

因此,这里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刚毕业的年轻人,也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有影视科班出身再来深造的,也有与原专业毫不相关但一心梦想转型成为影视人才的。
   

由于学费不低,学生们特别珍惜教学时间。各种课程排得满满当当,从早学到晚,几乎没有寒暑假。而学院成立时喊出的口号,就是为中国影视产业输送稀缺的“高端技术人才”。

 


按照北美工业标准来训练
   

王祥礼是上海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临近毕业时,他听闻“温影”和国内的教育体系不太一样,没有太多书面论文,更为实用。于是他下决心报名“温影”的声音设计专业,再读一年。
   

事实果真如此。比如一门课有20节,只有第一节课老师会说一点理论框架。之后每节课,直接围绕专项进行训练,这两节课学习环境声,学完要求交一份环境声作业;接下来两节课学习音效,学完再要求交一份音效相关的作业。

 

“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东西,每天做到十一二点,有时候还要通宵,但收获很多。”王祥礼感叹。
   

这里的外国教师们大多在好莱坞和北美动画片中担任声音监制,有丰富的行业经验。由于采用“北美标准”,外教们上课时很注重专业性和标准化。比如环境声,必须有16个轨道以上,前2轨怎么铺,某些频段的音量必须达到多少分贝等,要符合一套规范。老师批改时也仔细,一份作业被拆分成好几个单项一一打分,而不是“跟着感觉走”。
   

王祥礼说,如今在国内,声音设计领域还没有太多标准规范可言,有些人原本做音乐,后来转行做音效,也有人完全“自学成才”,虽然他们都很有天赋与才华,但作品往往不够规范。
   

这导致王祥礼一个班的学生,几乎算得上是声音设计领域的“稀缺人才”。几乎未等毕业,全班打算留在国内找工作的学生们已经被业内最好的一批公司“抢走”,如腾讯游戏、专做BBC和美剧的录音棚、索尼上海工作室等。
   

卜连鹏原本在西门子工作,然而他梦想成为一名电影人,于是工作没多久,他就辞职来读“温影”的影视制作专业。
   

这是一个非常驳杂的专业,制片、导演、摄影、美术置景等等环节,无一不学。学生们一般6人为一组,平均每2个月需要拍摄一个视频短片。每次,6个人轮流担任不同岗位的工作,比如这一次你做导演、我做摄影,下一次我做导演、你做制片,尽量每个工种都能实践一次。一个学期的拍摄任务量极大,一切按照北美工业体系来训练。
   

卜连鹏自认为是班里的优秀生,还未毕业时,他写的剧本是被同学们拍摄最多的,视频短片在国际和国内频频拿到奖项。于是毕业后,他真的投入影视行业,从助理、副导演做起。
   

然而一切并没有一帆风顺。他发现自己在“温影”学到的是行业标准,一切职能分工清晰,如果参与中外合拍片,他可以很好地对接。但是国内影视行业,目前分工并没有那么明确和有效,有时候他得学会“妥协”与“含糊”。

 


片场缺乏优秀的专业工匠
   

负责教学设计的“温影”副院长路易斯·卡兰德来自北美,已经在上海待了近两年。
   

一进办公室,他就拿出一份文件。原来,他已请人把上海“文创50条”翻译成英文,不仅仔细阅读,还将与影视相关的条文用荧光笔做了标记,可见关注度之高。
   

路易斯说,“温影”的教学模式,采用的仍然是北美的工业体系,因为他认为“好莱坞工业标准仍然是业内最好的标准”。

 

如果说,和中国影视教学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特别强调故事”,所有的镜头语言、技术环节都是围绕故事,更注重教学生怎样说好一个故事,而中国有些院校的电影课程更侧重教学生怎么使用摄像机、怎么运用剪辑软件。
   

路易斯选择来上海教学,是因为他看中上海在电影制作上的潜力。“相比中国其他城市有太多优势:空气相对好、交通相对好、高度国际化。作为金融中心,那就是发生故事的舞台。
   

北美电影产业之所以发达,一个重要原因是影视产业的各个环节都在那里高度集中,除了表演、摄影、导演,还有声音设计、剪辑后期、化妆特效等等北美的电影学院之所以名闻遐迩不仅仅因为师资,更因为周边就有那么多产业可供学生实践。
   

刘海波也有类似的观点。他一直强调,电影不仅是门艺术,更是一个工业体系,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让一部电影品质急转直下。而国内院校现在更侧重培养演员、导演等,产业链的其他制作环节长期以来缺乏人才。
   

“中国影视产业既缺一批领军人物,也缺优秀的产业人口。”刘海波说,我们缺少优秀的灯光师、化妆师、道具师,片场缺少专业的工匠。以至于寻找影视片里的漏洞、穿帮镜头,评判作品的服化道是否“制作精良”,已经成为网友们津津乐道的谈资。 
   

刘海波粗算了一笔账:2017年电影加电视剧(不包括网剧)大约有2000个剧组,需要约2000个导演、4000个副导演,平均按照200人一个剧组来算,就需要40万人为剧组工作。而北京电影学院等专业影视院校,就算每年毕业1000人,10年不过1万人,专业人才远远不够。
   

中国电影井喷式发展,在10年间产量翻了5倍,但我们的专业人才教育却远远没有跟上。在全球高标准的影视产业中,并不只有导演、摄影才需要专业素养,电工、木匠、化妆、道具同样需要相当高的专业技能。专业化、细分化,是电影行业未来的重要特征。
   

因此,这也是上海可以“弯道超车”的地方。

 


一切症结追溯到这个源头:缺人才
   

中国影视工业和全球的差距在哪里?有人这样指点:去看摄影棚。    
   

北美的摄影棚里,连灯光道具的电线都整洁干净,而我们的摄影棚里,除了镜头对准的地方,其他地方一片狼藉。这就是专业和不专业的区别。    
   

岗位分工不清晰、产业链的各环节缺人才、各剧组的灯光师基本出自一个村……对爆炸式增长的中国影视行业来说,一切症结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源头:缺人才。    
   

有人说,中国每年有2000多个剧组,但是好的电影导演可能不超过20个;好的剧组,可能不超过10个;而好的服装师、灯光师、摄影师,转来转去也总是那么几个。低端人才过剩、高端人才不足,影视教育急需供给侧改革。 
   

对上海来说,机遇正蕴藏在此。为影视行业输送专业人才、精英人才,对标国际生产体系和工业标准,这是未来上海可以发力的地方。    
   

为此,几年前,一批锐意创新、观念新颖的影视类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历史传统悠久的上海戏剧学院,也与阿里影业、复星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筹备上戏阿里电影学院,计划开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海提出建设“影视制作中心”,对标全球,可谓对症下药。    
   

不过许多人以为,凭借上海的国际化优势,承接国际电影产业转移、国际合拍片等,“弯道超车”潜力很大。


但是,潜力仅仅只是潜力。
   

“中国通”路易斯做了一番对比:假设你在纽约大街拍戏,涉及消防、警察、医疗、法务等问题,一天之内就可以全部搞定,所有部门积极支援。对拍摄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就是成本,一天都等不起。


一座城市是否能成为真正的影视制作中心,看看各方资源支持的效率就能略知一二。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视频: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学生作品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