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上书房 > 文章详情
2017年故去的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分享至:
 (5)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学文 2017-12-31 11:34
摘要:最好的纪念是重读,重读他们的书和他们的人生。

2017年的最后一天,回首看看我们又失去了哪些最为宝贵的?

是他们,他们走了。

我们看着他们逝去的背影,手里捧着的,是他们留给我们的经典。

最好的纪念是重读,重读他们的书和他们的人生。

 


 

冯其庸 1924-2017  下笨功夫

2017年1月22日,著名文化学者、红学家冯其庸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10天前的1月12日,记者在病榻边专访冯其庸。他的一句“我下的都是笨功夫”,至今仍时常回响在耳边。这句话,概括了他一辈子的学术历程,凸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一生挚爱。

冯其庸的口述自传《风雨平生》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书中处处可见“认真”两字,甚至认真到较真:

“文革”时期,冯其庸钟爱的《石头记》被抄走,他托人从图书馆悄悄借出一部影印庚辰本《石头记》,依原著行款分朱墨两色抄写。白天挨批,深夜抄写,整整抄了一年,小楷狼毫笔抄坏了一堆;

1975年,冯其庸在对早期抄本的仔细比对和研究中,与吴恩裕先生一起发现了己卯本避“祥”、“晓”两字的讳,这一细微处,引出了一连串重大的红学问题,揭开了《红楼梦》抄本研究的崭新一页;

冯其庸还完成了一项史无前例的艰巨工程———与季稚跃先生合作,历时十余年,把已发现的多达13种版本的脂砚斋评本,竖行横列逐字逐句对校,完成共计30卷册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汇评》;

这样的“笨功夫”,他还使在对曹雪芹家世的研究上。从一本《五庆堂重修辽东曹氏宗谱》出发,顺藤摸瓜,冯其庸找到了大批有关曹家的早期信史;

一辈子、一部书,并不是冯其庸的全部,他还在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曲史、艺术史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甚至在花甲之年后,历时20年,十进新疆,三上帕米尔高原,穿越罗布泊,抵达海拔4900米的红其拉甫和海拔4700米的明铁盖山口,实地考订玄奘取经东归路线……

2012年初,汇聚冯其庸一生学术精华的1700万字、35卷册的《瓜饭楼丛稿》付梓出版,皇皇巨著,似乎才算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归纳。

《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

冯其庸 著

青岛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冯老数十年来红学研究各方面的重要成果,是一部全面解读《红楼梦》精义要旨的文化巨著。

 


 

杨祖陶1927-2017 啃硬骨头

与冯其庸逝世同一天,著名西方哲学史家、康德黑格尔研究专家、武汉大学教授杨祖陶在武汉去世,享年90岁。

5年前的2012年12月28日,黑格尔《耶拿逻辑》中文译本首发式在武汉大学举行。该书由当时已85岁高龄的杨祖陶首次译出,而此前,这部在黑格尔哲学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著作,因内容艰涩难懂而一直没有中译本;再5年前,杨祖陶80岁时啃了另一块“硬骨头”———首译黑格尔《精神哲学》。

1945年入西南联大哲学系读书的杨祖陶,曾师从金岳霖、汤用彤、贺麟、郑昕、洪谦诸教授,当他自己由学生变为老师后,一辈子把教授学生视为天职,惜才如命,甘当人梯。

杨祖陶主要著作有《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欧洲哲学史稿》(合著)等;主要译著有《精神哲学》《耶拿体系1804-1805: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康德三大批判精粹》(合译)等。

《回眸:从西南联大走来的60年》

杨祖陶 著

人民出版社

杨祖陶以丰富真切的激情和朴实流畅的笔调,叙述了自己从西南联大一路走来的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与人生轨迹。

 

 


 

霍松林1921-2017 知能并重

16岁时,他发表了第一首旧体诗《卢沟桥战歌》,紧随其后的是创作大量杂文、新旧体诗,以宣传抗战,于右任称其为“我们西北少见的青年”。从1937年至2017年2月1日辞世,他濡笔挥洒,浩然长歌,写尽人世沧桑。

他就是我国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家、文艺理论家、陕西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霍松林。

1944年,当这位“穷乡僻壤放羊娃”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后迁至南京)就读中国文学专业后,即获得了胡小石、朱东润、罗根泽、汪辟疆、陈匪石等学者名流的赞赏、指导和教诲,并与汪辟疆、陈匪石两位大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受汪辟疆先生熏陶,霍松林早年就确立了自己的治学思想———知能并重。他认为研究者不搞创作,研究人家的作品未免隔靴搔痒;有了个人的亲身体验,才能真切体味创作的甘苦和奥妙。

诗以言志,赏读霍松林大气包举的诗词创作集《唐音阁吟稿》《唐音阁诗词集》等著作,既可领略其中流露的“中国文人之忠爱情操,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之高风亮节”,又可从中探知半世纪广阔而深邃的“活的历史”。

《松林回忆录》

霍松林 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这是霍松林于93岁高龄执笔写就的回忆录,从生活、学术、创作、教书诸多方面展现其人生状貌。

《霍松林选评唐诗360首》

霍松林 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曾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等职的霍松林,对唐诗的评点别出心裁又意味隽永。

 


 

杨益言1925-2017 小黑馒头

1948年8月,重庆。22岁的杨益言正独自一人在楼上小屋里看书,有人敲门,他刚把门打开,涌进四个人,便装,但有枪。杨益言没有说话,没有挣扎,坦然下楼。

被关押在渣滓洞里的经历,成了杨益言与罗广斌最初于1957年写成的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的主要内容,随后,他们又在此基础上创作了40万字的长篇小说《红岩》。该书四易其稿,1961年12月出版,轰动一时。

2017年5月19日,杨益言辞世,享年92岁,历史铭记了他创作《红岩》的那一幕:正是三年困难时期,食物奇缺,被“关”在两间平房里创作的杨益言和罗广斌受到特殊照顾———每晚每人能分到一只小黑馒头。傍晚时领到馒头,杨益言就放到一边,努力不去看它、想它;写到下半夜,实在饿得不行了,才掰一小片、再掰一小片,一只小黑馒头吃一整晚……

《红岩》

罗广斌 杨益言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从1961年出版以来,发行量逾1000万册,雄踞我国红色经典作品顶峰数十载。

 


 

钱谷融1919-2017 人的文学

2017年9月28日,著名文艺理论家钱谷融在上海辞世,享年98岁。

钱谷融一生热爱文学,“文学是人学”,既是文艺理论上的创举,也是他自己读书和人生经验的提炼。

他是一个自由散淡的人,也是一个善良睿智的人。他众多的学生中有不少名人,但也有很多人默默无闻,钱谷融对他们一视同仁,只要求他们踏踏实实做人,要有真才实学。

《钱谷融文论选》

钱谷融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本书辑录了钱谷融各个时期不同题材、风格的作品,第一辑以文论为主,第二辑以作家作品研究和评论为主。

 


 

高莽1926-2017 人生三色

为中国人带来了普希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以及阿赫玛托娃、马雅可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等俄苏很多文学作品的高莽,于2017年10月6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

高莽长期从事俄苏文学研究、翻译、编辑工作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同时从事文学与美术工作,著有《画译中的纪念》《域里域外》《俄罗斯大师故居》《人生笔记》《墓碑天堂》等随笔集,翻译家、作家、画家,是他的人生三色,尤以翻译上的成就为最高,2011年,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安魂曲》

[俄]安娜·阿赫玛托娃 著

高莽 译

北方文艺出版社

《安魂曲》是阿赫玛托娃的代表作,也是俄苏诗歌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之一。高老因此译作获得“俄罗斯-新世纪”俄罗斯当代文学作品最佳中文翻译奖。

 


 

余光中1928-2017 右诗左文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余光中在高雄过世,享年90岁,终与母亲团聚。

消息传来,人们吟着他的那些耳熟能详的诗悼念他。但很少有人记得他在37岁时写的这首诗:

“当我死时

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

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

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

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

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

满足地想……”

《余光中诗歌散文典藏本》

余光中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梁实秋曾赞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白玉苦瓜》集合了其诗歌代表作,《左手的缪斯》集合的是散文代表作。

 


 

屠岸1923-2017 打磨60年

去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作为莎翁十四行诗的中文首译者,著名诗人、翻译家、出版家屠岸曾在豫园湖心亭接受专访,那时坐在记者面前的他,清瘦矍铄。今年的12月16日,屠岸在京离世,享年94岁。

屠老原名蒋壁厚,受母亲影响,从少年时代开始写诗,八十载笔耕不辍。他的著作《萱荫阁诗抄》《屠岸十四行诗》《深秋有如初春》《诗论·文论·剧论》《霜降文存》等,与他的译著惠特曼诗集《鼓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济慈诗选》《英国历代诗歌选》《英语现代主义诗选》等,交相辉映。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英]莎士比亚 著

屠岸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屠岸于1950年首次将莎翁十四行诗全本译出,并在此后的岁月中对译作不断修改、打磨。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