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我与《梁祝》不解缘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 动 2017-11-11 09:22
摘要:喜欢过许多流行音乐,随着时间流逝,那些风靡一时的音乐有不少已被淘汰,然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却魅力依旧,让人百听不厌。这是流淌自生活、流淌自琴弦,更是流淌自心灵的经典。

喜欢音乐,尤其酷爱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陈钢是此曲的作者之一,但喜欢其作品不是始于《梁祝》,而是上世纪70年代初,他创作的红色经典系列红遍大江南北之时,我还在部队当兵。住在隔壁的迟姓老兵喜欢拉小提琴,有次到他房间里去聊天,听到半导体里传来小提琴协奏曲《金色的炉台》,感到特别亲切,因我比较熟悉这个旋律,那是男高音歌唱家施鸿鄂演唱的红歌《毛主席的光辉把炉台照亮》,改成小提琴协奏曲后更加优美动听。迟老兵告诉我:“这是你们上海的小提琴演奏家潘寅林演奏的,作曲者叫陈钢,他和何占豪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

 

我还没有听过《梁祝》,老兵便拉起了《梁祝》,确实优美动听他告诉我这首曲子是国内最美的小提琴协奏曲,可惜被定为“大毒草”,还没有开禁,但我们学小提琴的人都以会拉《梁祝》而自豪。

 

1976年10月,我终于在半导体里收听到了俞丽拿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陶醉不已。在凄美的旋律中,我想起了读小学时那个夜凉如水的夏夜,祖母躺在蚊帐里,操着浓重的山东口音给我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她说着说着,倏地坐起来,大声问我:“祝英台与梁山伯一起读了3年书,也同床了3年,但梁山伯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你说,祝英台是多么不容易!”我那时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爱情,自然无法回答祖母的疑问,也体会不到祖母感叹的心情。

 

复员回到上海后,我特意买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磁带,反复播放,觉得此曲魅力不减。我想起了孩提时代祖母曾给我讲过的《梁祝》故事,便把它播放给老祖母听。她耳朵有点背,我特意将录音机放在她听力好一点的右耳旁,问:“好听吗?”她点点头说:“好听,就是有点悲伤。”我说:“对了,这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祖母听说是“梁祝”,便凝神细听,神情专注,直到变得难过。祖母虽然不识字,但她能感受到其中的悲情。

 

在人生的旅途中,因恋爱、工作和读书,总会遇到不顺,心情郁闷时,半夜醒来,睡不着就播放《梁祝》。幽静的夜晚,听着《梁祝》旋律,入心入骨,抚慰心灵,便会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经典的旋律成了催眠曲和安神良药。后来我又买过《梁祝》CD,放在车里,遇到堵车就听《梁祝》,心情不再烦躁。

 

不久前,有机会去上海音乐学院拜访陈钢老师。他戴着一副细巧的金丝边眼镜,身着淡红色格子衬衣,颇觉年轻,一点也看不出已是耄耋之年。陈钢老师说起英国伊顿学校有次举行毕业典礼,老师要求学生表演自己国家的作品,一位中国留学生演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各国家长聆听凄美的琴声,禁不住潸然泪下,他们都被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悲伤的旋律深深打动。音乐是跨国相通的语言,协奏曲《梁祝》不仅使这个中国古老的经典故事得以流传下去,并且让其走向世界。

 

陈钢老师得知我是主编公安刊物的警官,又回忆起关于交警粉丝的故事。上世纪70年代中期,交警岗亭都是悬在空中的,红绿灯则靠手扳动。演过《梁祝》《金色的炉台》等名曲的知名小提琴家潘寅林,有一次骑自行车去文化广场表演节目,途经陕西南路口时,交警看到他急慌慌骑车过来,立马扳绿灯让其通行。多年后,潘寅林从美国回来,没有忘记这交警粉丝,想找到此人,请他看一场音乐会,可惜未能如愿。

 

听罢陈钢老师的讲述,我蓦地想起静安交通队有位拉大提琴的陈姓交警,不知潘老师所找之人是不是他。我托人辗转找到了这位交警的手机,打过去讲明缘由,他笑着说,上世纪80年代初他在延安路、陕西路口当过交警,但没有给这位大师扳过绿灯。他补充说,那时交通队里有不少人喜欢乐器,他可以去打听一下。

 

喜欢过许多流行音乐,随着时间流逝,那些风靡一时的音乐有不少已被淘汰,然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却魅力依旧,让人百听不厌。这是流淌自乐谱、流淌自琴弦,更是流淌自心灵的经典。

(本文编辑朱蕊)

文字编辑:伍斌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