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话媒堂 > 文章详情
城市是为人而建,还是为车而建?风靡全球900多个城市的“不停车场”任性来袭
分享至:
 (2)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赵天予 刘璐 2017-11-02 10:46
摘要:只听过停车场,“不停车场”什么鬼?

铺上绿色草毯,摆上几丛插花,几个年轻人席地而坐,拿起乐器随意弹唱;抽“贱骨头”、滚铁圈、踢毽子、呼啦圈……重温一次儿时的弄堂游戏。不时有路人被吸引,正巧经过的中年夫妻,正在遛狗的年轻人……大家因好奇而纷纷参与其中。

这可不是在郊外或绿地、公园,而是发生在寸土寸金的上海陆家嘴的一个——“不停车场”。

 

只听过停车场,“不停车场”什么鬼?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定义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与汽车的数量挂上了钩。越来越多的汽车,让马路一拓再拓、人行步道一缩再缩。当人们支起高架,把路修到天上去,汽车也就成了城市道路的主宰,并且成为每一个生活在都市中人的身份象征。

 

可是,汽车在带给都市人便利之余,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情绪——“路怒症”、拥堵、停车难……停车场占用了大量的城市空间,成为一种变相的资源浪费。这让一群希望“跳出框架”的青年为之反思。日前,在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立足于城市更新创意的互联网实验团队“M101佰壹行动小组”来到上海浦东的松林路,租下4个路边停车位,打造了一个“不停车场”。

一辆几乎要散架的破旧轿车,被改造成“不停车场”的招牌。从车厢、后备箱中探出的一丛丛绿意,把它装扮成了一个“盆景”。

“这次‘不停车场’活动,也可以说是一个‘盆景’,一次行为艺术的展示。”活动策划人冯绿叶说。她与团队小伙伴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大众传播公共交通绿色出行的理念,也向大家展示这些停车空间具备的其他“可能性”。

 

据了解,“不停车场”源于国外的PARK(ing)Day项目。推广者们不断打开脑洞,思考假如把被车辆占用的位置,变成一个小公园、一家露天咖啡馆、一个迷你高尔夫球场……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在过去十多年间,这个有趣的项目风靡了全球900多个城市。

 

经典案例也出了不少。2005年,美国旧金山一家建筑公司,针对城市中缺乏开放的公共空间问题,租用停车位打造了一个“公园”。虽然这个“公园”仅仅了持续2小时,但这并不影响它的照片迅速在网络上疯传。于是之后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五,全球众多城市居民都会租下停车位,并自行创造一些美好的空间。世界各地人们的想象力在街头碰撞,诞生了乘凉处、游戏场、迷你音乐厅、农场等等“不停车场”。

 

“今天,这4个路边停车位被改装成了大家娱乐、休憩的场所,但是‘不停车场’其实还能根据周边居民的需求,成为健身点、老年理发店或是图书馆。”冯绿叶表示。此前,他们在杨浦区的大学路上也曾发起类似的活动。城市是为人而建,而非为车而建。或许这看似是个不实际的行为艺术,但实践,就是向愿景迈出了第一步。她和她的团队认为,这样的“不停车场”,实质上体现了一种“社区感的营造”,借此反映社区居民的需求,以促建居民所喜爱的新型社区。

(内图均为刘思弘 摄)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