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上海人重阳吃啥?白糖糕炒栗子还有大闸蟹呀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袁念琪 2017-10-28 20:14
摘要:重阳吃蟹,当吃雌蟹;有道是“九月团脐十月尖”,即坊间所说的“九雌十雄”。“谓九月团脐佳,十月尖脐佳也。”(顾禄《清嘉录》)上海人把不会吃蟹的叫“牛吃蟹”,会吃蟹的则号称吃侬肉还侬壳、吃完后蟹壳复为原蟹。而来自吃蟹之地昆山的徐昂发、这位康熙年间主持江西乡试的提督学政则告诉我们另一吃蟹的本事:“制成蝴蝶堆银碗”,是要让蟹变蝶。都说吃蟹忌同时吃柿子,我在1924年出版的《上海轶事大观》里读到:同治年间,曾任松江太守时南峰食蟹再吃柿,腹中剧痛。“吐泻并做,四体厥冷,目翻唇青,至天明毙矣。”

三十四年前的秋天,在当时老南市区教书的我,正沿着南车站路走向大兴街,忽然发现:路边卖糕的小推车,一块块糕上插着三角小纸旗,五颜六色的。这是在我从小在卢湾徐汇一带长大的我未见过的。

糕上为何插旗?回家看蒯世勋的《老上海十二月的行事》,其中《九月》写道:“九月九日重阳节,蒸重阳糕粽,以五色纸旗供神佛,祀先。”原来是重阳到了,到底是老城厢,还留着民俗。

其实,重阳不止是吃糕,还要吃大闸蟹,吃栗子,共是“三吃”。在这“三吃”中,糕是四季可吃;而当下正是蟹肥栗熟之时,这才是重阳吃的重中之重。

 


【一吃糕:“小红旗插白糖糕”】

 

“江城何处可登高,一览凭楼远市嚣。默缀重阳无菊粉,小红旗插白糖糕。”(陈金浩《松江衢歌》)那么,除了品尝小红旗所插的白糖糕,重阳还可吃什么糕?

清时的上海,重阳糕最红是谈家糕。有乾隆年间的李行南《申江竹枝词》为证:“餐饵谈家名最优,题糕醉菊酒新茑;携朋共有龙山兴,海邑龙山是凤楼。”词中的“餐饵”,“饵,或谓之糕。”(杨雄:《方言》)实际上,这是早在汉魏时就有的称呼了。

除了“谈家名最优”,挨下来就是高桥松糕和乔家栅蜜糕。时至今日,凡重阳期间卖的都是重阳糕,五花八门:有条头糕、定胜糕、赤豆松糕、桂花糕、海棠糕、梅花糕、方糕等;但罕见最初的五色糕。

重阳糕主料为糯米粉或米粉,配料为枣、栗或其他干果;放笼格蒸成。在老底子,“高大上”的重阳糕超越五色糕,有九层如塔,最上面有粉捏的两只羊,意为重阳(羊)。重阳糕制作自由,甜咸素荤即可,有馅无馅随意。此外,还洒上桂花以增外观美。

为何重阳吃糕?都说与登高有关,皆因“糕”“高”音同之故,但不尽然。我想有三重意思:一是祭祀和辟邪,“食蓬饵以祓妖邪”。(刘歆:《西京杂记》)二是祝愿,“谢肇淛《五杂俎》引吕公忌云:‘九月初九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此古人九日作糕之意”(顾禄《清嘉录》)说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是,“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祝愿女儿家步步高事事高。三是愿景的表达,糕有枣栗是期盼得子;糕上有鹿称“食禄糕”,表达对乌纱帽的向往;有象的叫“万象糕”,希冀万象皆高;有狮子和蛮王的“狮蛮糕”则是祈祷菩萨保佑……

 


【二吃蟹:螃蟹不可与柿同吃,松江太守就吃死了】

 

“霜前泖蟹绽双螯,画舫招携兴亦豪。一出水关双桨使,横云山顶去登高。”(姚春熙《茸城竹枝词》)竹枝词所述的茸城就是松江,松江人至今仍有重阳持螯赏菊的风俗。

汪仲贤在1935年出版的《上海俗语图说》里写道:“上海是富庶之区,每年秋季,家家吃蟹,人人吃蟹,重阳时节,大街小巷,都能听到小贩喊着‘要吃大闸蟹’的声音。阳澄湖出产的红毛脚蟹,倒有一大半吃在上海人的肚子里,变作特别市和租界里的粪。”

在他描写的上海人吃蟹图里,“有钱的阔老倌到大菜馆大饭店里去吃。不上不下的尴尬,可到小酒馆小饭店中去吃。衣食不周的穷人,到满庭坊和各小菜场的摊头上去吃。穷得扯戏招贴当被头的叫花子,便到小弄堂的地摊上去吃,这是上海吃蟹的阶级。”

那时的上海人,重阳吃阳澄湖蟹,还吃淀山湖蟹、甚至是一江之隔伲浦东南汇蟹。而在清之前,江南最有名的蟹是没阳澄湖什么事的。“蟹凡数种,出太湖者,大而色黄壳软,曰‘湖蟹’。宋人沈偕:出吴江汾湖者,曰‘紫须蟹’。莫旦《苏州赋》注云:‘特肥大,有及斤一枚者。’陆放翁诗:‘团脐磊落吴江蟹。’出昆山蔚洲村者,曰‘蔚迟蟹’。出常熟潭塘者,曰‘潭塘蟹’。壳软爪拳缩,俗呼‘金爪蟹’。至江蟹、黄蟹,皆出诸品下。”(顾禄《清嘉录》)

到了清末,有人把蟹分成六等,每等又分两级。湖蟹是当然的一级,一级一等是阳澄湖与嘉兴湖并列,二等是邵伯湖和高邮湖,产于阳澄湖双潭为特级。

重阳吃蟹,当吃雌蟹;有道是“九月团脐十月尖”,即坊间所说的“九雌十雄”。“谓九月团脐佳,十月尖脐佳也。”(顾禄《清嘉录》)上海人把不会吃蟹的叫“牛吃蟹”,会吃蟹的则号称吃侬肉还侬壳、吃完后蟹壳复为原蟹。而来自吃蟹之地昆山的徐昂发、这位康熙年间主持江西乡试的提督学政则告诉我们另一吃蟹的本事:“制成蝴蝶堆银碗”,是要让蟹变蝶。

都说吃蟹忌同时吃柿子,我在1924年出版的《上海轶事大观》里读到:同治年间,曾任松江太守时南峰食蟹再吃柿,腹中剧痛。“吐泻并做,四体厥冷,目翻唇青,至天明毙矣。”

 


【三吃栗:陆游也要吃糖炒栗子】

 

“满街灯火近重阳,机戏堂名热闹坊。两个铜元称起码,声声叫卖热良乡。”(蒋箸超《海上新竹枝词》)词中的“热良乡”就是热乎乎的天津良乡栗子。现在说,良乡非产地,只是个栗子炒工独特的交易集散地。

栗子怎么吃?一是放入重阳糕。如南宋范成大所言:“重九。以菊花茱萸,尝新酒,食栗粽花糕。”(《吴郡志•卷二》)“二社重阳尚糕食,而重阳为盛。以枣为之,或加以栗”。(吕原明《岁时杂记》)“其面星星然,曰‘花糕’”(刘侗《帝京景物略》)。“下以熟栗子肉杵为细末,入麝香糖蜜和之,捏为饼糕小段,或如五色弹儿,皆入韵果糖霜,名之‘狮蛮栗糕’”。(吴自牧《梦粱录·九月》:)

二是吃糖炒栗子。上海糖炒栗子头牌是“新长发”,这家店诞生1938年,是钱富生夫妻老婆店。开店不久,因经营不善关门,后改名“新长发”重出江湖,主打他们精心研制的桂花糖炒栗子,买卖由此兴隆。

最早的炒栗子是无糖的。在12世纪30年代的一天,“陈福公及钱上阁,出使虏庭,至燕山,忽有两人持炒栗各十裹来改……自赞曰:‘李和儿也。’”(陆游《老学庵笑记》)献炒栗者是当年京城汴梁名厨李和。可见炒栗在宋已盛行。自宋到清间,栗子成了糖炒,这把糖出自何人何时无从查考。在清嘉庆年间学者郝懿行的《晒书堂笔录》里,已有糖炒记载,:“而炒制之法,和以濡糖,藉以粗沙,亦如幼时所见,而甘美过之”。

栗子加糖,多用麦芽糖,也有用饴糖和蜂蜜;感觉却不怎么甜。其实,糖的作用不是增栗甜度,而是让它外表有焦糖色,壳也变得红褐起来。在卖相漂亮的同时,“炒用糖膏则壳极薄脆,手微剥之,壳肉易离而皮膜不粘,意甚快也。”(郭兰皋《晒书堂笔录》)

虽然加的糖不能破壳入内,但对糖炒栗子本身甜度还是有要求的,行话叫“返糖”。新鲜栗子不能拿来就炒,因含水分多,甜度不够。要冷藏两周以上以增甜味,才能开炒。在炒的过程中,控制水分很重要。不干则水分多不甜,太干则易裂会焦。

吃糖炒栗子有点小门槛,要一看二摇三热。一看栗子不求大,要壳红亮有光不焦裂;剥出的肉要色泽金黄。二摇。如壳里栗肉滚动不粘壳,出肉就方便。三热,栗衣一冷就较难剥,口感也会变硬,味道就要打折扣。要买现炒,味道最好。好的糖炒栗子,剥壳方便,手不粘不黑;吃上去香甜糯。现在有了人家发明的“栗爪”剥栗器,吃栗子确实便当多了。用它在栗子当中划道缝,再用手挤压栗子两端,最后用小的一头挖出栗肉就可享受。

栗子做菜也不错,常见是烧栗子鸡。过去做这道菜,栗子要自己剥。我帮助母亲剥过,经两道工序,先剥壳后剥衣。第一道剥壳,用刀在栗子屁股较厚处切一刀,由切口而入去壳。或无刀靠手。栗子凹面中心上有个小点,用拇指按住,用力捏破。然后两手在破口两侧用力外掰,壳就打开了,剥出栗肉。第二道工序较难,剥的是紧紧粘附栗子上的衣。剥得不好,就会把栗子弄碎了。可用开水泡栗子,浸焖后就好剥多了。这里面的小心思,都是上海人过日子的美学。

文字编辑:沈轶伦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