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砥砺奋进的五年】从上海社区驶出“光明快车”:为百万居民保障光明人生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杨子 2017-09-21 16:28
摘要:如今,“光明快车”已不再只是上海百姓的福利。它们从上海出发,已驶过十余座城市、200余区县、20000余社区,截至去年底,全国受益人群共1274413人。

 

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活跃着这样的一支车队:无论炎夏还是寒冬,来自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的面包车每天风雨无阻驶入各个小区。老年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光明快车”,而“光明使者”们则进一步为他们带来光明与温暖。近日,“光明快车进社区,关爱老人眼健康”项目入选上海市卫计委第3批“医疗服务品牌”。

 

近日,在市老年基金会组织的“申城老人浦江游”活动中,老人们终于清晰看到了黄浦滨江贯通后的美景。

 

为眼疾患者的“最后一公里”保驾护航

 

据“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调查制度”数据,目前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总人数中三成,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占总人群5.4%,申城已逐步迈入深度老龄化,在一系列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中,健康问题最为突出。

新视界眼科副院长陈少伟介绍,不同于心血管疾病与肿瘤等致死性疾病,许多老年人对于眼疾并不够重视,“然而眼部不适、视力模糊甚至致盲失明,都为患者及其家人造成极大困扰,也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60至89岁的老年人中,白内障发病率已高达80%。“我们想,是否可以针对这一常见致盲性眼疾真正为老百姓做些什么?”陈少伟说,医院组织志愿者定期下社区的筛查义诊服务由此应运而生。

 

一次次的活动中,细心的医生与志愿者们发现,不少老人腿脚不便,在家门口的检查已是他们活动范围的极限,“虽然我们的医院在市中心,但若要老人搭乘地铁或公车前来,依然不方便。尤其是在手术后,眼睛盖着纱布无法独自回家,没有亲友的老人又该怎么办?如果能解决他们回家最后一公里乃至全程的困难,会有更多老年患者能放心、安心地外出就诊。” 陈少伟说道。

 

2006年,新视界眼科购买了首批两辆“光明快车”,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接送符合手术条件的老年患者。2011年,医院与上海市老年基金会联合进一步开展服务,仅2016年全年,“光明快车”项目完成了社区筛查近5000场,覆盖15余万人,1800例白内障患者自费部分获得减免优惠,300余名经济困难的老人获得了全免救治。

 

崇明区城桥镇新海村87岁的方老伯就是一位受益者。近年来,他的视力日趋模糊,日常生活变得费力,检查后才得知患了白内障。然而,方老伯每月收入仅能维持日常开销,实在无力承担手术费用。去年初,“光明快车”驶抵城桥镇,为岛上老人做白内障筛查,同时也为方老伯再次进行病情评估,他被纳入公益复明手术收治对象的范围。如今,方老伯的视力从低于0.1已提高至0.4,摘下纱布的一刹那,他连连直呼“又看得见了”。

 

如今,“光明快车”数量已增加至60余辆,每日只要患者有需求,哪怕仅一位,车队也会出车接送。“用小细节解决一些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或许也是医者在诊室外可以做的小小努力。”陈少伟告诉记者。

 

今年,“光明快车”又开往雪域高原,完成了一场光明与爱的传递。

 

“光明使者”要看别人“不敢看”的病

 

作为一家尚不满“而立之年”的医院,要想让患者“用脚投票”前来就诊治疗,往往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新视界眼科业务副院长、白内障学科带头人孙勇说,看别人“不敢看、不想看”的病,才是一个有担当的医生应该做的事。

 

2016年一年,孙勇就为20位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全麻手术,他们大多都有着复杂、特殊的症状:老年痴呆患者、听障人士、先天愚型患者……随着年纪逐渐增长,双目几乎失明成为压垮他们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些患者大多辗转奔波于各家医院间,却频频被拒绝,于是通过“光明快车”项目找到孙勇时,往往病情已经十分严重。

 

小小的眼科手术,为何有时竟需要全身麻醉?孙勇解释,局部麻醉只能止痛,不能去除因手术操作造成的牵拉不适感。由于手术部位在眼部,患者常需要全程睁眼,可能会增加部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今年初,张先生带着70多岁的母亲袁阿婆找到孙勇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袁阿婆罹患老年痴呆多年,言语表达能力也在不断退化。由于无法表达自己的症状,张先生直到去年底才发现母亲眼部的异常。考虑到患者的情况,孙勇为其实施了全麻手术。

 

白内障手术并不难,难的却是麻醉环节。“我要见我儿子!”被推进手术室的袁阿婆刚打完麻醉就突然执拗起来,孙勇又劝又哄,“马上就要手术了,我们再等5分钟好不好?一起数到300,就能见到儿子了。”数着数着,老人慢慢睡着了,孙勇立即为其成功进行了手术。

 

除了老年患者,孙勇也关注到另一个群体: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患者。31岁的庄先生去年在医院接受了白内障与斜视手术,术后回访沟通时,他告诉孙勇,自己的女儿视力也有异常。“经检查,4岁的小馨是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我们为父女俩进行了遗传眼病基因检测,确认了遗传机制。”孙勇说,这些孩子的病情往往被家长当做近视而忽略,希望未来可以花更多时间,让这些被眼疾困扰的孩子拥有更光明的人生。

 

在新视界眼科上海片区总院长廉井财的带领下,团队在一天内为像次仁这样的17位高龄患者免费进行了公益白内障手术。

 

从上海“驶向”全国,百万人群已获益

 

如今,“光明快车”已不再只是上海百姓的福利。它们从上海出发,已驶过十余座城市、200余区县、20000余社区,截至去年底,全国受益人群共1274413人。去年10月,首批新视界医疗志愿者随同上海青年志愿者队伍,赴贵州遵义习水县展开了首次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眼健康公益普查和医疗援助。今年,“光明快车”又开往雪域高原,完成了一场光明与爱的传递。

 

据悉,高寒、缺氧及强烈的紫外线辐射造成了西藏白内障的高发病率。在上海,白内障手术让复明已成“小菜一碟”,但对于日喀则地区的医生而言,却依然是根“难啃的硬骨头”,当地老年眼疾的发病年龄平均比平原地区小5岁左右,且难以及时手术。

 

77岁高龄的次仁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日喀则,本次义诊中,她被诊断为严重的白内障。“以往,大部分眼科手术都无法在当地开展,至少需要转至成都治疗,我们希望不虚此行,尽可能为当地患者做一些手术,也为当地眼科医护人员带来一些新理念。”这一次,在新视界眼科上海片区总院长廉井财的带领下,团队在一天内为像次仁这样的17位高龄患者免费进行了公益白内障手术,大家强忍着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一边吸氧一边在眼球上完成精湛的“艺术”。

 

当晚9时,一个突发考验降临了。天已黑,但还有不少远道赶来的藏民在等待手术,可手术室更衣室和消毒区的灯却不亮了。为了让手术继续顺利进行,团队当机立断决定用蜡烛。伴着蜡烛的微光,最后一台手术顺利完成。次仁对着医生们竖起了大拇指,虽然语言不通,但并不影响着她表达深深的感激和喜悦。

 

“光明,是眼前的亮,也是内心的爱。”陈少伟说,从上海的社区驶向更多、更远的目的地,让更多百姓重见光明的初心始终未变。7月中旬,在老西门明日星城居委会参加了“光明快车”义诊的倪老伯如今从几乎看不清恢复至0.6的视力。近日,在市老年基金会组织的“申城老人浦江游”活动中,他清晰看到了黄浦滨江贯通后的美景,“谢谢医生们让我重新有了看得见的权利,送到家门口的光明,让我们更加看清这座城市的美丽。”

文字编辑:孙刚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