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大区势 > 文章详情
市北高新:二十五载改革路,服务大局谋发展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北 2017-09-20 07:01
摘要:谋发展必须心有大局,坚决服从服务大局。在上海推进科创中心建设、迈向“全球卓越城市”的进程中,围绕着创新与转型,市北高新站在新高度,又一次启航。

若将市北高新幻化成人,年方25岁的他正值冲劲十足的青壮年,身上总有着那股子敢拼、敢闯、敢尝试的劲头。

 

1992年8月,市北工业新区成立。“25年来,市北高新经历了三次刻骨铭心的‘裂变’,每一次都紧紧跟随着上海改革创新的发展步伐:由当年冒着黑烟的老工业基地,变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新型园区,如今踏准信息产业发展的脉搏,再次转型升级为上海大数据产业高地。”市北高新(集团)董事长周群这样描述。

 

“改革基因流淌在城市血脉,创新之火犹如丝缕相传”。如今,最活跃的创新力量、最前沿的智慧产业、最完善的服务体系,正在这块土地上涌动。

 

谋发展必须心有大局,坚决服从服务大局。在上海推进科创中心建设、迈向“全球卓越城市”的进程中,围绕着创新与转型,市北高新站在新高度,又一次启航。

 

■谋改革创新之策打造新引擎

 

创新,贯穿市北园区发展的始终。25年的改革发展历程,市北高新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

 

市北园区走过的每一步,都深深留下了理念创新的足迹。从传统老工业基地的转型突破,到全市率先提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再到主动对接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市北高新园区综合发展指数勇夺全市5平方公里以下开发区中的“冠军”,单位土地税收产出强度和利润产出强度位列全市开发区第二。

 

市北园区走过的每一步,都深深留下了科技创新的足迹。紧握老工业区得天独厚的传统硬件优势,园区主动服务和对接国家战略:以信息技术为根基引领云计算产业的率先布局,以大数据为内核驱动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逐步形成独具匠心的“市北特色”。作为上海首个大数据产业基地,超过150家云计算、大数据企业集聚在此。大数据产业逐步成为促进市北高新园区创新转型、二次腾飞的助推器,并将在这里继续策马铿锵,辐射效应不断增强。

 

市北园区走过的每一步,都深深留下了发展模式创新的足迹。在这里,全球创新资源碰撞融合。园区携手英特尔、亚马逊,日益浓厚的“国际范”,吸引了众多跨国企业在此设立研发中心。2017年5月,市北高新在美国硅谷设立创新中心,借道“硅谷”把创新种子扎进了以斯坦福为代表的美国顶尖学府,打通了一条上海与美国创新资源对接的“绿色通道”。国家级技术服务平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央企创新中心、知名投资机构全面联动,悉心构建起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体系。

 

■鼓攻坚克难之劲开启新里程

 

四季如画的中扬湖河,位于市北园区的中心。这里是放眼整个园区的最佳视野:高楼林立,满目葱茏,碧波荡漾,天鹅憩水,城市繁华与园林恬静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很多人难以相信,就在十多年前,当时的中扬湖还是一条脏乱不堪的臭水沟,市北园区终日浓烟滚滚,遍布黑烟囱、黑厂房、黑煤渣。

 

在涅槃中新生跨越,从转型中催生希望。作为新静安“一轴三带”发展战略下,中环北翼“产城融合”发展集聚带的重要支撑,市北高新主动承接中环“黄金走廊”功能,凸显“创新创意、产城融合”特征,相继建设了市北·新中新、市北·云立方、市北·智汇园、市北·壹中心等一批智能化、定制化的绿色低碳产业载体,为园区大数据龙头企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提供后备发展空间,延展园区产业链长度,增强产业链企业的根植性。规划中的园区整体立体绿化、铁路文化公园、健康步道、河滨体育公园……处处描绘着市北高新随处可见的风景。

 

“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是始终有温度的”,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的未来人文之城的愿景,或许已经有了鲜活样本。

 

伴随着上海大都市圈下各区域的融合发展,市北高新越过长江天堑,建设起5.24平方公里的南通科技城。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作为沪通两地深化合作的创新产物和重要载体,经过7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零起步,高起点、快速度与市北高新园区同步推动前沿产业在科技城的集聚,朝着融多种生产性服务业于一体、集多种现代化园区功能于一身的科技之城、微碳之城、乐居之城、商务之城的目标大步迈进。

 

■怀以人为本之心逐梦新未来

 

在这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对决策者而言最难的事情,不是乘风破浪的前进,而是沉心静气的坚守。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市北高新始终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直达企业所需的服务让企业感到舒心、贴心、安心。

 

早晨7点,从喜士多、多乐之屋的一份美味早餐开始,走过园区健康步道,将孩子送入学校,来到独栋办公的企业别墅,打开电脑云桌面,浏览一天的工作安排;下午2点,在中扬湖边的星巴克内,一边品尝着最纯正的咖啡,一边与客户洽谈生意往来;晚上6点,来到市北高新商务中心,健身游泳过后尽享美味佳肴,亦或是在园区东部协信商业广场与三五好友闲暇小聚,还可以到名医诊疗所做一个中医理疗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夜晚9点,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步行十分钟即可拎包入住园区精心设计建造的高端人才公寓。7*24小时的工作生活圈营造出舒适的简约生活,科创与人文在这里相互和谐,全方位服务平台在这里整合集结。

 

创新发展,故地新颜。在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和“全球卓越城市”建设正全面推进;在静安,“一轴三带”大幕拉开,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在市北高新,转型发展硕果累累,“中国未来大数据之都”和“中国创新型产业社区”的宏伟蓝图已经铺展,让人期待、令人憧憬、引人向往。

 

 

聚焦


汇聚数据之源,打造高能级创新引擎

 

今年5月,上海多家主流媒体头版上一则“市北高新在美国硅谷开设创新中心”的消息,引发业界关注。这是静安区与市北高新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又一个重大项目。位于斯坦福大学内的市北高新美国创新中心,未来将打造成为上海大数据产业高地的海外“营地”,联合美国知名学府的国际科研力量,服务上海乃至全国科创企业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精准医疗等领域对接国际顶尖资源。

 

 

高瞻远瞩,谋定而动。看准了城市通达和信息化发展中的新机会,市北高新顺势而为,利用遗存工业产房的先天优势,率先布局云计算大数据产业。

 

去年4月,市北高新被上海市经信委授牌认定为上海唯一一个大数据产业基地。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商业数据交易量占据国内数据公开交易总额“半壁江山”的上海数据交易中心、位列“十大中国大数据联盟”榜单第二的上海大数据联盟、全国首个大数据流通与交流领域的国家实验室、国内首个航旅大数据研究中心等重量级平台纷纷落户,一批专注于云计算与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的龙头企业纷至沓来……在汇聚大数据的企业、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类要素的过程中,市北高新不断发挥出产业基地的基础支撑作用,构建起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以大带小”的良性循环

 

园区精准定位,引入具有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先的技术手段,拥有行业数据资源,数据挖掘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夯实基地的产业链基础,形成集聚态势。目前园区引进大数据企业近60家,涉及政务、医疗、汽车、教育、金融、旅游、商业、建筑、农业、体育等多个行业应用领域。

 

园区的大数据龙头企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向大数据领域转型、拥有数据源的传统大企业,比如复星集团旗下的大数据公司—上海星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汽保险旗下的大数据公司—赢科信息、海尔旗下的健康大数据公司—上海海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另一类是大数据技术支撑或应用领域的龙头企业,比如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全国领先的旅行社管理软件—金棕榈、政务大数据领域的梦创双杨、数据挖掘和分析领域的华院数据等。

 

园区全力支持大数据龙头企业积极打造行业标杆,并形成“以大带小”的良性循环。比如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在园区就“身兼多职”:交易中心获批牵头承建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聚焦数据交易、数据隐私与安全、政企数据融合应用等开展技术研究和工程化,并在园区实现应用案例、先进工具、技术手段、数据资源等的开放共享,有效支撑大数据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此同时,4000平米的上海大数据创新应用展示中心通过实体平台的场景全方位展示大数据在城市管理、医疗、交通、旅游等行业的成功应用案例,体现大数据对行业的基础支撑,鼓励大数据企业进行更多的商业模式创新。

 

■“度身定制”的载体空间

 

据了解,市北高新园区在转型期间遗留下了7个变电站和非常充沛的电力资源接入设备,同时老厂房的层高和承重、每一层楼面方正开阔的空间,正好用于布局数据存储设备,可以为企业提供数据存储外包服务。园区根据遗留建筑的特征,因地适宜地安置服务器集群,开始向全国用户提供数据服务。2010年8月,园区成为上海唯一的云计算产业基地,取得智慧产业的发展先机。

 

一个标准厂房改造的决定,为园区产业带来了质的飞跃,“载体定制化”的理念让建筑成为园区招商的法宝。顺势而为、借势发力,云计算产业基地成立后不久,涵盖WIFI全覆盖、光纤入户、楼宇智能化控制系统等功能模块的“智慧园区”建设方案应运而生,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市北高新从原先建造标准工业厂房,到如今可以匹配云计算和大数据企业的特殊需求,实现硬件设施和空间布局的个性定制,建设了一批适宜总部型、创新型、知识密集型企业办公的绿色低碳产业载体。

 

国内数据中心定制化、智能化载体建设的示范项目——市北•云立方吸引了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浪潮全国云服务总部、金棕榈、海尔医疗等龙头企业入驻……未来,市北•智汇园、市北•壹中心等新载体将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预留出更多空间。“数”为大势,“云”集未来,市北高新正成为上海集聚全球数据资源的“风水宝地”。

 

■“厚积薄发”的智力资源

 

2017年7月,复旦大学与静安区人民政府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市北高新园区作为静安区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将在双方的战略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大数据试验场”在园区的落地、推动产学研合作和智库建设等。8月,复旦大学城市智慧研究中心-市北高新办公室在园区落成,将深入园区一线产业进行互动和成果交流。此外,园区还与上海交大、中科大、斯坦福大学等科研院所在前瞻研究、成果转化、专业人才等多方面探讨深度合作。市北高新园区正着力补足短板,促进智力资源进一步融合,促进产学研成果的有效落地,并探索行业大数据相关标准制定和交易规则等方面的先行先试,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

 

 

■“全生命周期”的成长体系

 

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为契机,园区依托以云计算、大数据为特色的国家级专业孵化器,在园区内形成了从苗圃到孵化器,再到加速器的全生命周期大数据孵化体系。与此同时,园区还与英特尔、中航工业、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等共同打造大数据产业孵化平台,培育优质创新企业。

 

市北高新授权聚能湾孵化器1000万元额度用于对通过入孵评审的初创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做创新企业的“时间合伙人”,并与红杉资本等知名创投机构共同组织项目路演,适时挖掘有发展潜力的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实现“资本”与“智本”的结合,为创业企业找到市场价值。同时,积极与社会资本合作,出资2亿元参与设立火山石基金,构建覆盖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需求的投资体系,形成“孵化+融资”、“基金+基地”的服务优势,为大数据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资本支持。

 

■“精彩纷呈”的创新活动

 

上海大数据联盟自成立以来,注册会员已超过500家,并形成了“魔方”大数据系列活动品牌。市北高新园区充分利用联盟的影响力整合资源,先后主办或协办了上海(静安)国际大数据论坛、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创新应用论坛、中国首个专业化AI大赛BOT大赛、上海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SODA)及其系列赛事、2016中国(上海)大数据产业创新峰会等大型论坛赛事,以及大数据产业京沪合作发展沙龙、四新经济主题沙龙“大数据专场”、魔方大数据系列论坛等多场活动,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

 

■“上下同步”的政策支持

 

市北高新园区依托大数据联盟开展企业大数据评估工作,对大数据企业进行认定。针对被认定的大数据企业,园区向上积极争取市、区两级对企业的特殊政策,向下探索制定园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针对大数据企业提供优惠补贴,让园区成为上海大数据产业发展核心资源的集聚地和政策的聚焦地。

 

市北高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群说,未来园区将继续融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大格局,引进各类平台要素,汇聚数据资源、激发数据价值,发挥出大数据产业基地在引领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

 

这一次,作为上海的“高能级创新引擎”,市北高新又站在了舞台的中央,这个舞台更高、更大。

 

风采


极清慧视总经理赵伟时:用“智慧之眼”看极清未来

 

作为“全国双创周”的重要组成部分,阿里巴巴诸神之战全球创客大赛上海赛区决赛日前在双创周主会场长阳创谷举行,市北高新园区聚能湾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明星企业——上海极清慧视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亚军,将与冠军代表上海出战今年10月在上海张江举行的总决赛。

 

极清慧视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为何能在高手云集的创客大赛中脱颖而出?笔者日前采访了极清慧视总经理赵伟时。

 

■从“看清楚”到“看精准”

 

早在两年前,极清慧视的核心团队就开始了视觉检测业务布局和技术研发。2014年,时任某台资公司高管的赵伟时,联合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开始了前期的技术攻关。赵伟时对极清慧视的定位是:一家专注于极清图像获取、处理和应用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为世界呈现最真实、最清晰的影像。

 

据赵伟时介绍,极清慧视研发和制造极清4K无损图像专业摄影机,其核心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笔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公布上看到,由极清慧视申请的一项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图像数据中值控制摄像机曝光的方法”已进入公布期。而该方法的实践产品——极清4K无损图像专业摄影机可以应用于工业高精密制造视觉检测、高铁列车及轨道视觉检测、机器人视觉行业,以及军工影像采集与分析、医疗影像采集与分析、无人机地理信息采集、刑侦取证等领域。目前,极清慧视的视觉影像产品系列集成了在高端影像软硬件开发、图像处理核心算法、工业视觉检测、3D视觉建模等诸多方面科研成果,能够在目标行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完整解决方案。极清慧视研发的国内第一款基于TOF技术3D工业摄影机,达到QVGA分辨率,可应用与机器人视觉定位和检测等领域。

 

赵伟时说,以往视觉检测行业的设备检测一般流程是,先利用摄影机拍摄目标物体,通过转出设备转录信息,再利用检测设备匹配分析。这样一个流程下来,一整套的检测设备会花费二十万美金甚至更高的价格成本。不仅如此,在地铁、火车站、微电子等行业的视觉检测应用中,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相关检测分析操作,容易出现人工检测失误等问题。而极清慧视的视觉检测,却是将所有设备的功能融为一体。通过公司研发的4K无损图像专业摄影机,匹配不同的算法,将所有的环节集成在一体机内,省去人工检测环节,直接通过机器输出检测出结果。这样一来,不仅节约了设备成本,减少了中间传输环节,降低了人工难度,也改变了视觉检测行业内“机器对人”的现状,形成“机器对机器”的新型应用模式。“视觉检测的下一步一定是从‘看清楚’到‘看精准’的提升,这也是极清慧视对自己的要求和定位。”

 

■瞄准视觉检测高端市场

 

赵伟时向笔者展示了一份来自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查新报告,评定结果处显示,“‘基于极清影像的高精密制造的视觉检测’研究项目具有新颖性,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极清影像产品系列中的包括极清摄影机、录播器、矩阵及影像处理器在内的产品,不仅能有效的集成、优化传统视频产品的各个环节,使得产品的使用和维护更方便简洁,在价格,性能以及系统方面都形成了很强的竞争优势取胜于市场。”

 

产品成功得到市场的认可之后,资本的青睐也随之而来。面对资本的追捧,赵伟时非常谨慎。他坦言道:“极清慧视下一步面临迅速扩张的关键环节,资本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资本进入之前,只有保证极清慧视产品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行业领跑之前踏出稳定的步伐。目前极清慧视要做的是扎稳马步,在市场投资和政府投资之间选择最优方案。”

 

目前极清慧视已经和包括富士康、苹果等公司达成了前期合作意向。计划中,极清慧视会向企业提供上千台极清4K无损图像专业摄影机,用于目标产品的内部微型检测,合同意向金额达4亿元左右。不仅如此,极清慧视还将和上海地铁就轨道交通龙骨安全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在下一步的规划中,极清慧视将进入高铁视觉检测行业开发高端市场。

 

■创业是一场修行

 

2016年初,凭借敏锐的行业洞察力,赵伟时毅然辞去高管的职位,全身心的投入国家“双创”的浪潮。离开之前,他曾取舍之间痛苦得彻夜难眠。现在看来,自己能够在知天命之年有机会“赌”一次,这种行为本身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梦想,更是一次修行。

 

赵伟时坦言自己的梦想是拥有一家上市公司,现在他正走在梦想成真的路上。赵伟时说:“创业就像是一场修行,这条路虽然没有体制内的安稳和保障,却是一个打磨自我的过程。很幸运,我发现了自我,发现了梦想所在。”

 

极清慧视于2016年2月注册在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以下简称市北高新)。谈到选择落户市北高新的原因,赵伟时风趣地说:“这源于一家人的默契。”在公司成立之前,赵伟时仔细分析了上海各个园区的区位优势产业,又和市北高新领导多次接触。短短几个月,赵伟时亲身享受到市北高新贴心的服务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他最终决定选择市北高新。

 

对于未来,赵伟时的目标是在2019年公司上市,现在他已经开始布局2017年的海外市场。他非常自信地说,未来的视觉检测一定是机器的天下,极清慧视处于朝阳行业。高端人才的聚集也给了赵伟时莫大的底气,目前极清慧视的核心团队全部拥有博士以上学历,其他员工都具有硕士学历。

 

维度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创新型产业社区

 

一个产业园区,为何要建设养老社区,要引入早教与幼儿园?市北高新(集团)董事长周群给出的答案是:关注“人的需求”,回归人本,让市北高新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园区。

 

产城融合,在市北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过去25年,市北高新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做出产业特色的同时,在人文生态、宜商宜居的园区环境营造上下大力。为了满足园区白领的需求,市北在产业载体周边提供多元的餐饮娱乐元素,并着力建设起8万平米高端商业配套。如今,园区还规划建设集高端养老、老年护理及康复等为一体的养老社区,引进“早教中心+高端幼儿园+国际学校”的一站式教育配套,精心打造高品质的公共租赁用房,最大程度地让园区人才消除后顾之忧、提升幸福感。

 

很多时候,科技意味着理性的技术。而市北高新正将具有温度的人文情怀实实在在地融入园区的每个角落中,化解科技给人的冰冷印象,让企业在这里找到归属感,更好地用“技术改变生活”。“规划引领、生态为先、服务至上”,周群这样归纳市北高新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

 

 

■“规划引领”拓出空间优势

 

市北高新园区面积不大,但仍然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中心城区占据了空间优势。在原有老工业区的规划基础上,市北进行了三次详规调整,使工业容积率从0.6调整到局部最高2.63,释放出将近170万平方米的地上和地下空间,为之后的新产业注入带来“腾笼换鸟”的空间。

 

如何将改造释放的空间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市北一直带着这个问题不断思考和摸索。除了建设定制化的产业载体,配套是关键。由此,园区周边的服务配套不断兴起和完善,产与城逐渐融合,共融共生,在上海中心城区构建起一个覆盖7*24小时的工作生活圈,真正让人留得下、留得住……

 

■“生态为先”造出城中园林

 

初入市北,处处可见的绿化与蜿蜒园区的湖水,让人误以为这里是公园。伴随产业园区结构的转型,市北的建设始终坚持“生态为先”,用心、用情为入驻企业和员工营造和谐舒适的生态环境。

 

园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服务业为特色的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先后获得了上海优美绿地景点、上海花园单位、上海环境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经过多年的实践,园区以整体规划为前提,将环境品质和工程建设统筹推进,以全新的理念承载起复合集约的园区发展体系,打造出别具一格的“城中园林”。

 

紧张工作之余,驻足街区呼吸新鲜空气,在园区并不是奢望。园区舍得预留空间,打造生态休闲环境。铁路公园、大型绿地、体育公园、慢行步道等人文休闲地标都将逐步建设和开放,并留下历史的印记和文化的底蕴,真正实现“街区适合漫步”。

 

■“服务至上”拼出良好口碑

 

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市北高新始终把“大服务”作为园区的核心竞争力来打造,着力构建全方位、一站式、多维度的大服务体系,通过整合服务资源,细化服务举措,提高服务能级,完善服务功能,来促进企业健康的快速成长。

 

在园区工作的白领,少不了商务、商业的服务。园区自身投资建设了市北高新商务中心、北上海大酒店,满足企业商务洽谈、会务交流、产品发布等需求;与市场专业力量联合打造协信星光广场,完善区域高端商业配套;同时结合办公功能区设置,布局供咖啡店、白领食堂、便利店等业态,为园区白领提供便利。

 

市北高新站得高、看得远,近年来,医疗、养老、教育等在其他园区少见的服务正被逐步引入园区。2012年,园区成立了全国产业园区第一家可用医保卡就诊的健康服务中心。随着大量白领、居民的集聚对医疗健康服务提出更大需求,园区新建了更大体量、更高端的健康服务中心——上海市中医医院市北名医诊疗所,联合上海市中医院的专业医疗资源,打造以高端医疗、个性化健康管理为特色的健康服务平台。养老社区、教育配套等服务都被纳入规划中。服务无小事,留住企业依靠的是通过日积月累的服务态度和完善的服务配置建立起来的信任和感情。

 

不久前,上海将静安区市北高新地块的两幅商业用地调整为四类住宅用地,也就是租赁住宅用地,市北高新一期将规划2800套高品质公共租赁住宅,满足创新人才多元化的居住需求。

 

 

二十五载倏忽而逝,曾经浓烟滚滚、房舍低矮的市北早已今非昔比。总部企业在这里云集,大数据龙头在这里汇聚,和谐生态随处可见。我们从市北感受到了园区的温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市北高新将成为一个具有产业特色、独特精神、城市活力、宜商宜居的创新型产业社区。

 

延伸


践行融合发展,树立跨区域标杆样板

 

清澈见底的小河蜿蜒而下、花红柳绿的植被沿河而生、幢幢崭新的商务楼拔地而起、高品质生态景观住宅成为当地地标……在南通市港闸区,一片昔日的乡村田野已变成一座产城融合、生态科技的现代化新城。七年磨一剑,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在这里悄然崛起。

 

 

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坐落于南通市港闸区,规划总面积5.24平方公里,是上海市静安区和江苏省南通市两地政府站在国家战略高度,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深化两地经济交流合作的重大项目。伴随着南通深度接轨上海、打造“上海北大门”战略的深入推进,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备受关注,投资高地的价值不断凸显。目前,科技城成功引进企业近百家,总投资额超过200亿元,先后获得“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品牌园区”、“南通市新型工业化特色产业基地”、“南通市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江苏省级高新区(筹)”等荣誉,科技城的吸引力、美誉度正越来越高,创新氛围越来越浓。

 

作为市北高新品牌输出的标杆样板,科技城有“三大秘诀”。

 

■规划起点“高”

 

在建设之初,市北科技城就邀请了世界排名前三的设计公司——日本日建进行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绿色生态、现代都市”三大设计理念相融,先后建成了25公里总长的15条高等级道路,总长10公里34万平方米的环形水域,以及65万平方米的绿化景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依、现代产业与生态休闲、历史文化完美结合的格局。

 

■产业导入“新”

 

市北科技城的产业导入主要承载上海地区先进产业向南通地区的延伸,通过北京、上海、南通三地联动招商机制,重点围绕“四新经济”、坚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齐驱,主攻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业态,成功吸引包括恒润集团、格陆博科技、至晟微电子等一大批优质企业,有力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服务配套“精”

 

市北科技城充分融合南通的人文基础,找准产城融合发展的切入点、突破点,不断引进优质教育机构、配套高端商业载体、建设高品质生态景观住宅,精心规划文化产品,全力打造新兴产业的集聚之城、转型升级的先导之城和环境友好的生态之城。目前万科、中海、新城等大型房产开发商都已入驻,一座高品质、高规格的城市综合体正在形成。

 

市北科技城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地域优势明显,已融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以上海为中心的“1+6”上海大都市圈下各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南通与上海之间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将进一步加强,市北科技城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七年前,一群市北人带着梦想,怀着对新事业的热忱, 铺开蓝图、展开画笔,实现了市北科技城的华丽蜕变。七年后的现在,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座跨江融合的科技生态示范城将会成为沪通合作的桥头堡和主战场。

文字编辑:董齐兴 版面编辑:崔家琛 图片编辑:笪曦 编辑邮箱:jfhuodong@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