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上海住过,虹口区西江湾路公园坊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龙钢 2017-09-18 13:11
摘要:连战的祖父连横先生是一位著名学者。他青年时代就读于上海的教会大学圣约翰大学,后数次在上海停留。1933年,连横因不堪忍受日本帝国统治,举家来上海定居,多次居住在公园坊8号,以“遂其终老祖国之志”。连战的父亲连振东早年毕业于日本庆应大学经济系,此时已返回祖国,参加祖国建设和抗日斗争。连战于1936年8月生于陕西西安。之后,随父母到上海的公园坊短暂居住。

入选为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的虹口区西江湾路476弄的公园坊,其历史似乎很少有人知道。

 



这个座落在虹口足球场对面,名不经传的住宅小区,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是由三排六幢三层楼高的混合结构房屋组成,房屋是由清水红墙砌筑,层间嵌水泥饰带,山墙侧为卵石饰面,立面采用券柱廊,砖砌门楣,木装修,具有欧美毗连式公寓现代派风格,局部则带有古典韵味,这在现今的上海已不多见。房屋是由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的祖父连横的大女婿林伯奏先生当年和人一起投资建造。

我小时候居住在广中路西江湾路口,与公园坊仅有数十米路。每天放学后,都会到公园坊找同学玩。那时候的公园坊里居住的都是海军东海舰队上海基地的家属,家属院里的人基本上对其历史都不太清楚,也很少有人去关注公园坊的历史。

那时的公园坊,给人的印象特别神秘,房屋结构和外型在当时也算是“上佳”的,加之是部队大院,很少有人进去“串门”,一般不是部队家属的人是不会进到公园坊的。因为我的同学都是大院里的孩子,所以,也就成了少数几个能够经常出入公园坊的人之一。

 


直到2008年12月21日,连战携妻儿寻访来到其自己年少时在上海的旧居公园坊后,公园坊的历史才逐渐揭开面纱,为人所熟知。

连战的祖父连横先生是一位著名学者。他青年时代就读于上海的教会大学圣约翰大学,后数次在上海停留。1933年,连横因不堪忍受日本帝国统治,举家来上海定居,多次居住在公园坊8号,以“遂其终老祖国之志”。连战的父亲连振东早年毕业于日本庆应大学经济系,此时已返回祖国,参加祖国建设和抗日斗争。连战于1936年8月生于陕西西安。之后,随父母到上海的公园坊短暂居住,大约也就是7-8个月。据连横的外孙女、台湾作家林文月后来回忆,公园坊是她父亲和朋友、作家刘呐鸥先生合资兴建的。林文月回忆说,1939年12月31日,刘呐鸥从一家上海馆子吃完饭走出来的时候,被暗枪杀害。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代表人物之一,曾著有小说集《都市风景线》。

林文月之所以对公园坊较为熟悉,是因为1933年的她生在上海,并在虹口长大,当时就住在公园坊旁的“江湾路540号”(现为西江湾路),是一栋二层楼房。当时,林文月住在左边楼上的房间,围墙外边不远,就是铁道(淞沪铁路,现为轨道交通三号线)。当时,周边房产都是林文月的父亲林伯奏先生的产业。多年后,林文月写过一篇文章,题为“江湾路忆往”,并画过一张素描,画的就是江湾路540号的房子。

公园坊里的24号也有一段历史:“野风画会”于1932年8月创立,也称野风社,是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左联)为开展活动而建立的一个团体,会址就设在公园坊24号内。吴似鸿、倪焕之、顾鸿干、马达(又名林扬波)、郑野夫等都曾经是“野风画会”的成员。野风画会的名称,取自“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句中的两字,含义是象征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

鲁迅先生对“野风画会”的成立非常关心,不仅亲自为会员上课讲学、捐资助会,还特请蔡元培题写匾额、签上名、盖上印,再请招牌工雕刻制作,挂于画会门口。野风画会在1932年11月,发起联合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地各美术院校同学,在上海新世界大楼举行“为援助东北抗日义勇军联合画展”,画展内容突出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歌颂东北抗日义勇军的英勇战绩,号召人民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投入抗日救国运动。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在虹口区的多伦路上成立。当时左翼文艺关注的是人民大众的苦难生活,艺术家从同情劳苦大众的遭遇到把歌颂他们的觉醒作为创作主题,这在当时的美术界是一大进步。正是在这样一种形势下,“野风画会”在多伦路仅隔数条马路的当时称作江湾路上的公园坊诞生了。当时与“野风画会”同时期诞生的还有:“一八艺社”、“春地美术研究所”、“上海绘画研究社”、“铁马版画社”、“野穗社”等,这些文艺小团体虽然存在的时间都不长,“野风画会”也只存在了一年,第二年便解散了,但他们办展览、出画集,极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郑野夫是“野风画会”当时的木刻画家,他创作的木刻画代表作《黎明》,不但表现出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对广大劳苦大众反抗斗争的积极赞颂。“野风画会”一批画家把他们的作品与变革黑暗旧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将艺术献给人民解放事业,开辟出了一条新兴的文艺道路。

八十年过去了,如今的公园坊依旧保持着当年的风釆,唯一变化的是,公园坊已不再那么神秘了,变得开放了,许多当年住在公园坊的部队家属后辈也时常会来看看儿时的居住地,回忆着他们童年的生活。

 


本文编辑 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