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被前妻逼死”的程序员,是不是掉进了“浪漫化”这个坑?
分享至:
 (0)
 (1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封寿炎 2017-09-15 06:00
摘要:长久以来,社会文化和大众心理都存在一种“执念”,那就是把婚姻过度美化、浪漫化甚至神化。

连日来,“逼死程序员”事件持续发酵。随着越来越多“猛料”被爆出,Wephone创始人兼CEO苏享茂疑遭前妻勒索跳楼自杀的真相正在慢慢浮出水面。尽管这些骇人听闻的“猛料”尚未得到权威部门的确认,但从种种线索中已经可以看出,这桩婚姻绝非人们通常向往的“才子佳人”一般的浪漫美好。

 

苏享茂掉进了婚姻的陷阱,其背后有社会文化的力量在推动。长久以来,社会文化和大众心理都存在一种“执念”,那就是把婚姻过度美化、浪漫化甚至神化。“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是社会文化对于婚姻的经典塑造,也是大众心理对于婚姻的经典想象。在苏享茂的婚姻遭遇上,高挑清纯的翟某某和事业有成的苏享茂“一见钟情”,也完全符合“才子佳人”的经典模式。然而,遗憾的是,这种“执念”既不符合婚姻的本质,也不符合婚姻的现实状况。

 

把婚姻浪漫化的“执念”,其来源自有逻辑。在漫长的传统社会里,婚姻是一种坚硬无情的制度安排。在“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主导下,当事人对于自己的婚姻几乎没有自主权。婚姻一旦缔结就高度稳定,哪怕当事人之间毫无感情基础,甚至视若仇雠,他们也很难解除婚姻关系。在现实婚姻里难获情感满足的人们,格外需要从文化艺术里得到补偿。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奇异的现象,恰恰是在爱情和高质量婚姻都很稀缺的旧社会里,美好浪漫的爱情、圆满幸福的婚姻和登峰造极的爱情神话,反而大量出现在文学、戏剧和民间口耳相传的传说故事里。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己的婚姻拥有了越来越大的自主权,但两颗心灵亲密无间的交融依然是可遇不可求的,社会文化对于爱情婚姻的浪漫化并没有终结。现代人的爱情观念,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之爱”中吸取精神内涵。爱情被精神化了,首先成为了艺术、哲学,甚至是灵魂的升华,其后又成为人性觉醒、人性解放的动力、手段和目标,成为“人的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爱情婚姻观念的这一流变过程中,“浪漫化”可谓一以贯之,贯穿始终。

 

婚姻以感情为基础,当然蕴含着大量的浪漫成分。但与此同时,别忘了婚姻的另一重属性——一种以法律为基础,理性化的制度安排。如果只有浪漫无视现实,只有情感不讲理性,浪漫就有可能像肥皂泡一样,迎头撞上现实的铜墙铁壁。

 

从两位没有血缘关系的个体,到缔结婚姻关系的夫妻,这一过程意味着重大的法律关系改变,包括财产共有、隐私共享、亲密关系确立等。如果对于彼此的动机、目的、品格、道德都没有客观、充分的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冷静、理性的判断,婚姻关系就有可能成为一种致命的危险关系。如果一方动机不纯,那么他(她)完全有可能假借婚姻之道,达到谋取钱财或者其他利益的目的。如果一方的道德品格存在重大缺陷,他(她)也完全有可能凭借手中掌握的对方隐私事务,置对方于身败名裂的境地。

 

按照苏享茂生前列出的消费目录,他和翟某某相处的40多天里,一共消费1300多万元,平均每天30多万元。从表面上看,这种有求必应的满足,颇有古代骑士为心上人攻城拔寨、赴汤蹈火、舍命决斗式的浪漫。但实质上,这是一方对另一方无度的钱财索取,只有残酷而毫无浪漫。按照网上的传言,翟某某威胁要向公安机关举报苏享茂涉嫌灰色经营,成为压倒苏享茂的最后一根稻草。若此言属实,则不难看出,在一种共享隐私的亲密关系中,如果遇人不淑,那么后果将有多么严重、危险。
   

苏享茂遭遇的婚姻悲剧令人唏嘘,他留下的教训也惨痛深刻。无论爱情还是婚姻,都不能只有情感,没有理智。那种脱离了现实的空中楼阁,它的另一面,往往正是现实中的危险陷阱。人们当然有权利追求浪漫,但即便在最浓烈的两情相悦中,理性冷静地考量婚姻的方方面面,依然是一种对人对己负责的态度。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