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上海交大附中原址,原来是岭南大学上海分校
分享至:
 (2)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读史老张 2017-09-11 11:09
摘要:岭南大学原为美国教会创办的广州格致书院,最早成立于1888年,1918年改称岭南大学。1952年,岭南大学与广州地区其他高校合并,组成中山大学。岭南早期,一直由美国牧师把控校务。1927年1月起,校务开始由中国人执掌,钟荣光担任校长。在钟荣光的倡导下,1928年2月,由爱国华侨、实业家出资,在上海成立了岭南分校,后选址在高境庙(今交大附中校园)。解放后,岭南分校因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由政府接管,先是在高境庙原址办起了幼儿师范学校,后来又办了工农速中,交大附中最后在此基础上创办。从历史渊源来说,交大附中的校史可追溯到1928年!

 

在上海交大附中,曾经有一对教师伉俪,他们都是语文老师:丈夫是郑宝隆老师,妻子是吴月宝老师。在特殊年代,他们不仅给我打下文学功底,还教我礼数和做人道理。年少的我曾经几次问郑老师,在来上海交大附中之前在哪里执教。他却巧妙地回答:“过去啊,我在SS学校……”

 

这“SS学校”,究竟是真有此校,还是另有所指,我一无所知。去年底,我开始梳理位于江湾高境庙岭南大学上海分校的历史,并因此写成《高境庙的“岭南”印记》一文。在搜集史料过程中,我竟意外发现:郑老师曾是岭南分校的校友——解放前后,他当过岭南分校语文老师,由此牵出我对这所学校历史的好奇。

 


【一】两位与众不同的好老师



1974年2月底,我进交大附中读书(那时不分初高中,实行春季入学制)。第一堂语文课,就是郑宝隆老师上的。我至今记得那天的情景:那时还是早春时节,教室里寒气逼人。郑老师一进教室,却让人心头一暖:他当年大概才四十来岁,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脸上的络腮胡刮得干干净净;上身穿灰色对襟棉袄罩衫,脖子上系一条米色围巾。我觉得,他不像我通常见到的穿蓝卡其中山装的成年人,更像是从哪部电影里走出来的角色。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那一天,上课的内容我早已忘记,但郑老师的形象就此在我脑海中定格:他说话不疾不徐,嗓音略带沙哑,但条理清晰,最吸引人的,是郑老师的板书。每次郑老师下课以后,因为要上别的课,我总是目送着他的板书被慢慢擦去,心中依依不舍。后来在他的点拨下,我渐渐懂得了什么是颜体、柳体,什么是欧阳体,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几个摹本……这些东西,都不是规定的教学内容,郑老师却冒着散布“封建糟粕”的风险,不厌其烦地和盘托出。郑老师还教我们识别油烟墨,有一次,他告诉我,福州路上某文具店有卖运输途中压碎的油烟墨,只要几毛钱一块,非常便宜。受当时时代影响,进中学不久,社会上开始刮起批封建文化之风,然而,在课堂上,郑老师依旧告诉我们什么是《论语》,我至今记得他在黑板上写的名句:“吾日三省吾身”“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当年的语文课本,很少出现古文经典,但借着批判的名义,郑老师却让我读过完整的《三字经》。


第二年,语文课就换了吴月宝老师,恰是郑老师的夫人。吴老师毕业于复旦大学,身材娇小,总是亲切和善。她常让学生站起来朗读课文——我非常愿意充当朗读者,这样便于融入课文,体会角色。和郑老师一样,除了课本内容,吴老师也常常教我们课本以外的知识,比如写信时如何称呼对方、如何落款。要知道,吴老师教的这些“礼数”,竟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


1976年后,不少电影开始解禁,有一部电影《大浪淘沙》风靡一时,电影中,男主角靳恭绶(于洋扮演)到了国民党那里,对方连连拱手:“久仰久仰!”有一次,在校园里见到郑老师,我也开玩笑地做拱手状:“郑老师,久仰久仰!”郑老师连连向我摆手:“‘久仰’,是从未谋面者的敬辞,我们已是常见的老熟人了,只能用‘久违’!”一席话,让我羞愧难当,然而从此以后,我却记住了这两个词的用法。


【二】无意牵出一段岭南大学上海分校历史



郑老师、吴老师懂学生的心,作为学生,我对他们的认知却太少。1976年后,郑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并作为市优秀教师代表赴京开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我曾在新华一村郑、吴老师的寓所,亲眼见过那次接见的合影照片——我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长的照片。


去年底,我开始梳理位于江湾高境庙岭南大学上海分校的历史,并因此写成《高境庙的“岭南”印记》一文(刊于2017年1月8日新民晚报)。在搜集史料过程中,我竟意外发现:郑老师曾是岭南分校的校友——解放前后,他当过岭南分校语文老师,至今,不少岭南老校友还记得他!


岭南大学原为美国教会创办的广州格致书院,最早成立于1888年,1918年改称岭南大学。1952年,岭南大学与广州地区其他高校合并,组成中山大学。岭南早期,一直由美国牧师把控校务。1927年1月起,校务开始由中国人执掌,钟荣光担任校长。在钟荣光的倡导下,1928年2月,由爱国华侨、实业家出资,在上海成立了岭南分校,后选址在高境庙(今交大附中校园)。解放后,岭南分校因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由政府接管,先是在高境庙原址办起了幼儿师范学校,后来又办了工农速中,交大附中最后在此基础上创办。从历史渊源来说,交大附中的校史可追溯到1928年!岭南分校有着悠久的“教会学校”传统,而这一传统,在特定的年代饱受批判。难怪,郑老师会对他所执教过的学校讳莫如深……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岭南分校史料中,我居然发现:郑老师和吴老师当年举办婚礼的礼堂,就设在我曾经住宿过的交大附中男生宿舍——南院!当年,交大附中学生宿舍主要有三幢:东院、西院和南院。这三幢红墙灰瓦的楼,原来都是岭南分校校舍:东、西院为学生和教师宿舍,南院是教学楼和办公楼。南院这幢建筑赫赫有名,北侧的台阶上,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来这里指挥过抗日救亡大合唱,而南院三楼东侧就是礼堂,郑老师、吴老师的婚礼就在这里举行!——这一发现,让我倍感兴奋:原来,我和郑老师、吴老师如此亲近,却从未抵达他们的内心;当我觉得难以企及的时候,他们却又真真切切地近在眼前!

几十年过去了,每年教师节来临,我总要回首往事。我常想:当我们是学生的时候,渴望被老师理解;但是,又有多少学生,理解他们的老师呢?


编辑 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