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科技点亮生命④ 一台手机即可传感猝死预警(附视频)
分享至:
 (0)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孔同 2017-07-31 19:49
摘要:由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解放日报•上观共同主办的“上海卫生科技活动周闭幕式暨第34届解放健康讲坛”, 7月19日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举行。一位中科院院士和三位首席科学家,与大众分享了“科技点亮生命”的主题。

由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解放日报•上观共同主办的“上海卫生科技活动周闭幕式暨第34届解放健康讲坛”, 7月19日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举行。

 

一位中科院院士和三位首席科学家,与大众分享了“科技点亮生命”的主题。本次讲坛的承办单位为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协办单位为上海新闻广播《活到100岁》;支持单位为中国联通上海市分公司

 

徐亚伟

同济大学医学院泛血管病研究所(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所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第一死因,其中80%是急性心肌梗塞。经常听说心源性猝死的报道,而年轻人逐渐增多,这主要是城市的长期工作压力、大量吸烟和体态肥胖造成的。

 

急性心肌梗塞为什么死亡率这么高呢?一是区域间的救治不平衡,关键是救治时间延迟在院外的抢救成功率不到1%;二是呼救时间的明显延长。那么在发生急性事件前,可以进行预警吗?

 

过去至今的所谓可穿戴预警设备有一个缺点,就是严重依赖人工判定,无法进行自动预警。很多高危病人还无法进行长期佩戴。同时,数据无法整合共享,就没办法进行统一的救治指挥。而现在,通过医疗资源的共享,我们可以在手机上指挥其他地区的会诊和手术,实现了完整的体系建设

 

猝死能否进行自动预警?我们研发了全球唯一的绒毛膜电极,它采集的信号经过传感后,可以支持长期的穿戴式预警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一旦发生危险可第一时间通知家属和医生。

 

我们团队通过移动PACS2.0系统的研发,还能让所有的影像数据互联互通,支持手机端随时观看患者数据。也可利用手机传感器,时刻传送患者心电图及重要的生命参数到数据平台。在我们中心,已有24小时动态后台派驻机构,包括医生和全球专家均可加入到会诊体系中来。只要有3G、4G的信号的地方,就可以捕捉到患者的信号进行自动预警。

 

通过这样的数字化诊疗系统,一个病人从发病到血管开通只需要90分钟以下,可以大幅度降低患者死亡率。

 

过去完全依靠人工的部分,现在也已进入AI时代,可以通过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进行判图。首创的移动PACS,就可以实现实时DSA影像、实时手术指导、实时监控、云端调阅既往DSA图像、远程手术直播等。过去做手术要通过卫星转播现场,才能得到时时清晰的图像,而现在只需要手机一接,就能得到比卫星传输还要好的图像质量。

 


图片摄影:张    驰

视频摄制:黄晓洲

视频剪辑:姜    楠

图片编辑:项建英

编辑邮箱:jfhuodong@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