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上海有群“重口味”,天气越热越来劲,哪里臭就往哪里钻
分享至:
 (8)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玺撼 2017-07-18 06:00
摘要:有一群“重口味”的人,头顶烈日,用鼻子寻找臭气。对于别人避之不及的臭气,他们却如获至宝,哪里臭就往哪里钻。

 

7月17日,上海继续开启高温模式,最高温度超过36℃。然而在奉贤,却有一群“重口味”的人,头顶烈日,用鼻子寻找臭气。对于别人避之不及的臭气,他们却如获至宝,哪里臭就往哪里钻。

 

这群“重口味”的人,俗称“闻臭师”,标准的职业名称叫“嗅辨员”。鼻子是他们守护上海生态环境的武器,通过嗅辨,判断污染单位排放臭气的浓度,成为环境执法的依据。

 


捕捉臭气费时费力


 

坐在办公室里孵空调多好,为何大热天要和自己鼻子过不去?

 

“因为现在是捕捉臭气的最佳时机!”奉贤区环境监测站现场监测员夏杰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像17日这样高温带点小风的无雨天气,十分适合臭气扩散,不会因为没有风或风力过大而影响臭气采集。接到上级交办的任务,他便和同事马不停蹄地赶往一家因臭气扰民遭到投诉的单位。

 

夏杰正在清点采样装备

 

采集臭气要“天时地利人和”。夏杰说,“天时”就是高温带点小风的无雨天气,还有一个关键是风向,比如刮的是西南风,就要站在污染源的东北角,才能等到乘风而来的臭气。“地利”是采样位置要理想,对于无组织排放的臭气,一般要在污染区域的边界选择采样点,如果“运气”不好,采样点遇到了高墙、树木、河道等障碍,就要架设扶梯,爬到制高点采样。“人和”是要抓到现行,即遇到污染单位正在排污,才能采集到最真实的臭气。

 

夏杰坦言,上述三个条件里,最难的是“人和”,一些排污单位十分狡猾,刻意采取没有规律的排污手段,干扰环境执法部门取证。监测员只能蹲点监视,抓住排污单位掉以轻心的时机,一举拿下。

 

让夏杰印象最深的,是近期对一家污染企业的蹲守,监测员们轮流在企业周边值守,足足“睡”了大半年,才抓到了现行,及时采样,为后续执法提供了关键的证据。“回家后,我身上还有股死老鼠的味道!”夏杰回忆起这段经历,感慨很多同事为精准把握污染源,都没戴口罩,闻到恶心的臭气后都吐了,那种味道至今记忆犹新。

 

不用扶梯,能够踮起脚就采样,已经属于采样条件很“优越”的情况了

 

采集臭气更是个体力活,记者看到,为保证采样的客观真实,为嗅辨环节提供充足“弹药”,夏杰一个人就扛着三只玻璃“臭气瓶”去采样,每只有十几斤重。这些“臭气瓶”事先全部抽成真空,采集时打开瓶口阀门,一只可以吸入10升臭气。由于瓶身笨重,夏杰每次都要把“臭气瓶”托举起来,直到阀门不再发出“咝”的声音,也就是吸气完毕,大概要一两分钟。这段时间里,夏杰的身体就好像僵住一般,生怕轻微的晃动会“惊”到臭气。才采集了一瓶,他的额头已经沁满了汗珠;三瓶过后,衣背更是被汗水浸透。

 

记者事后获悉,每年夏季这段“黄金期”,夏杰都要采集上百瓶臭气,污染企业的围墙上、厂河边、管道旁都留下了他坚毅的身影。

 

收集完臭气,就该进入“重头戏”——嗅辨,可此时,夏杰却摆摆手:“现场采样时,我的鼻子接触过臭气,暂时疲劳了,为保证结果的公正客观,要交给更灵敏的鼻子!”

 

一只臭气瓶十几斤重,采样时还要“装木头人”

 


有“普通鼻子”就够了


 

接棒夏杰的,是穿好了“白大褂”的顾帆,和其他五名嗅辨员。“臭气不能长时间保存,必须趁着新鲜闻掉!”顾帆说,一般当天采的臭气都要当天嗅辨,除非晚上加班采样的,最晚第二天一早也要嗅辨掉。

 

嗅辨现场,像是一场有趣的“淘汰赛”。六名嗅辨员进入嗅辨室后,室外人员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用针筒从臭气瓶里抽取臭气,注入事先充满无臭空气的嗅辨袋中,稀释成一定浓度的臭气。此后,这个有臭气的袋子与其他两个“无臭袋”被送入嗅辨室,供嗅辨员轮流辨认。

 

如果有两名及以上的嗅辨员识别出了有臭气的袋子,那么室外人员会按上述方法,将稀释得更淡的“臭气袋”和其他两个“无臭袋”送进去,如此循环,直到“全军覆没”或只有一名嗅辨员“胜出”。期间,嗅辨员的判断结果,将作为计算臭气浓度的依据。

 

用针筒抽取臭气

 

事先用洁净空气做三只没有臭气的“无臭袋”

 

将臭气注入“无臭袋”,制造稀释过的“臭气袋”

 

基本上,“淘汰赛”的轮次越多,臭气被稀释得越淡,如果还能被闻出来,就说明原本采集的臭气相当浓烈,污染源情况较为严重。

 

“一般不会中毒。”顾帆表示,闻臭时,一只手拔开“臭气袋”的塞子,放置在离鼻子15厘米左右,再扇动另一只手,将气体引到鼻子处。这样闻一闻,不会对健康带来多大影响。况且,嗅辨的臭气都经过稀释,越是往后,嗅辨的臭气越淡。

 

嗅辨中

 

令人好奇的是,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是不是有了电子鼻,就不需要嗅辨员了?毕竟闻臭气始终不是一件愉快的事。顾帆笑着说,相信随着科技发展,这个未来不是梦,不过就目前而言,一般仪器、设备只能分析一种或多种特定的气体,尤其是面对综合性异味这种复杂事物,判断其浓度还是需要嗅辨员出马。

 

那嗅辨员岂不是都很“牛”?对于记者的夸奖,顾帆表现得十分低调:“其实,嗅辨员有一个‘普通鼻子’就够了。”比如考嗅辨员证书时,只要能够分辨出花香、汗臭、甜锅巴气味、成熟水果香和粪臭这五种单一气体就算通过。如果鼻子太灵敏,反而不适合当嗅辨员,因为不能代表普通人的感受,别人都闻不到,只有一个灵敏的人能闻到,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臭气的浓度,可能影响最终判断结果的客观公正。

 

用普通的鼻子做伟大的事

 

在国外,嗅辨员是十分吃香的职业。比如在日本,有专门闻公共厕所臭味的职业,一旦臭味超标,就打“小报告”给公共厕所的上级,责成厕所管理员限时除臭,月薪可高达50多万日元。而在上海,嗅辨员更像是一项兼职。

 

顾帆告诉记者,在奉贤区环境监测站,有嗅辨员证书的超过20个人,但他们没有一个是专职嗅辨员,有些在实验室、分析室等业务科室,也有在财务科、办公室等行政科室的。“判断臭气浓度,只是环保工作中的一小部分,每个人还有大量其他工作,有需要了,才聚到一起嗅辨。”顾帆说,由于鼻子需要保养,大家平时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工作前不能吃大蒜、辣椒等刺激性食品,女性不能抹香水、口红。

 


(栏目主编:张奕  本文图片均由陈玺撼摄  图片编辑:曹立媛 编辑邮箱:shgcggkj@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