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那些在历史中 “走失”的传统节日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雷册渊 整理 2017-05-29 13:20
摘要:“七夕节”的牛郎织女、“端午节”的屈原等,但实际考察,这些说法远远晚于节日诞生,是后代建构出来的

在中国历史上,曾诞生过许多节日,有的留存至今,有的半路“走失”。比如宋代王懋在《野客丛书》中说:“国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寒食三大节为七日假,谓前三后四。”由此看出,当时的节俗与今天是有较大差异的。
   

传统节日的半路走失有其原因:

 

首先,古代历法变动极大,前后共出现过102个历,“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其实并不相同;

 

其次,官方节日与民间节日迥异,后者多元丰富,但维持时间一般不长;

 

第三,传统节日虽然大多会被安上一个传说作为“起源”,比如“七夕节”的牛郎织女、“端午节”的屈原等,但实际考察,这些说法远远晚于节日诞生,是后代建构出来的。如果信以为真,就会发现中国“端午节”出现的时间居然比外国晚,这显然与事实不符。    
   

那么,哪些古时的重要节日渐渐“走失”了呢? 

 

花朝节
   

花朝节俗称“花神节”。南宋杨万里的《诚斋诗话》谓“东京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花朝节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而在唐代的诗文及史籍中,关于花朝的记载已很是常见,如司空图的“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卢纶的“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
   

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黏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这是纪念百花的生日。    

 

天贶节

 

六月六,宋代称天贶。贶,意同赐,传说是大禹和玄武真君的生日,因为上古人不庆生,这种说法应该是为了附会。到了封建时代,君主因为怕遭人厌胜,庆生的日子都是假日子,真实情况绝不泄露。

 

天贶节之所以受欢迎,因为六月六是传统夏闲,可准备秋冬衣物。后来,随着农耕技术改变,夏闲时间改变,此节渐失存在基础。    

 

观莲节

 

传说农历六月廿四是荷花的生日。宋代已有此节。    
 

这一天有划船、观莲等活动。凡有池塘种荷花的人,用纸做灯,内放蜡烛,点亮后置于水面,任其飘去,表示庆祝。    
   

在水乡泽国的江南一带,此日是举家赏荷观莲的盛大民俗节日。泛舟赏荷,笙歌如沸,流传数代,遍染荷香,成为汉民族最优美浪漫的节日之一。    

 

寒衣节

 

寒衣节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民间称为鬼头日,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三大“鬼节”。    
   

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衣,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传说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到长城,也是农历十月初一这天。 
 


栏目主编:龚丹韵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