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读完这本作文选集,外国人就了解了中国文化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洁芸 2017-05-27 18:53
摘要:从当年的“我看世博”、“欢乐校园”、“移居上海”、“中国见闻”,到去年的“我和汉语的故事”和今年的“中华文化之我见”,都是鼓励参赛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

9岁的韩国姑娘李支永是长宁国际学校的学生。来中国8年了,她写下了自己的第一篇中文作文《包饺子》。“我常常和爸爸、妈妈、弟弟一起去中国饭店吃饺子。中国的饺子和韩国的不一样,皮不一样,馅儿不一样,肉汁不一样。相比之下,中国的饺子更美味。”

 

日前,浦东新区第八届“平和杯”国际学生征文大赛举行,吸引了全市18所国际学校与公办、民办学校国际部、融合课程的学生参与。李支永这篇朴实无华的作文从620余篇作品中脱颖而出,拿下了一等奖。

浦东新区外籍学生众多,2010年开始,新区举办了首届中国学生作文比赛。如今,外籍学生的作文比赛进行到了第八届,外籍学生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参赛人数也不断增加,已经变成了全市外籍学生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从当年的“我看世博”、“欢乐校园”、“移居上海”、“中国见闻”,到去年的“我和汉语的故事”和今年的“中华文化之我见”,都是鼓励参赛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

 

同样是韩国学生,金敏周对中国的了解,源自于“四世同堂”。“来中国读书,我发现好多中国同学都是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来接送,我原来以为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后来才发现,原来这也是中国特有的居住方式,”金敏周说,自己写《四世同堂》这篇作文的时候,灵感就源自于的这个不同于韩国的现象,在请教了老师之后,才理解了“四世同堂”的含义,也羡慕这样的生活方式:“在韩国很少能见到四口以上的一家人,我也自然而然失去了很多与爷爷奶奶接触、沟通的机会。而中国‘四世同堂’这种居住方式使家人变得更加团结、更加互相了解。”

 

洋泾菊园实验学校的赵瑞米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姑娘,她告诉记者,自己很喜欢中文,特别是学校在教了诵读《弟子规》、自己穿上汉服演出之后,更喜欢中国文化了。赵瑞米说:“虽然我长着一张外国脸,却有着一颗中国心。我将来要做个了不起的中国通。”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虞卫人介绍说,不少学生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把看到学到的中华文化与习俗,用地道的汉语表达了出来,有的作品还结合当下颇受瞩目的“物联网”、“互联网+”等热点话题,提出了如何运用新的手段保护和传播中华文化。

 

“此次比赛《获奖作文选集》将所有获奖作品收集于此,像《二十四节气》、《端午遐想》、《唐诗宋词,魅力永存》、《吟诵的是诗词,流淌的是文化》、《瓷器里的中国》、《茶与人》、《我爱中医药》、《包饺子》、《旗袍里的中国》、《漂洋过海来爱你》、《泥人里的中国文化》等作文,每一篇都是一个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小故事,因为都是孩子们有感而发,读来真实而有趣,” 虞卫人说,“看完一本作文选集,就能让外籍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比较直接的认识。”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内文图来源:主办方提供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