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徐文长与施善茶的王老伯间发生了什么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那秋生 2017-05-29 07:41
摘要:三杯酒下肚,一双眼放光,只见徐渭扬起笔来,挥洒下“玉波亭”三个字。

施善茶盛行于江浙一带,是传承已久的民间风俗。在城乡各地总能看到,村头路旁、巷口街边、人来人往处,放置一大缸或一水桶的茶水,免费供应过往行人饮用解渴,施茶时间恰恰在炎夏酷暑之际。这些施茶点和施茶亭里的善人,大多是上了岁数的老人,他们煮水、泡茶、送茶,不取报酬,默默地奉献着。这种精神是美好的、平等的、亲善的,将茶之甘美洒满人间。在施茶人身上,完美地展示出淳朴的“茶风俗”和诚美的“茶精神”。

 

明嘉靖年间,绍兴城里有人叫王老伯,原是一个皮匠师傅,他全靠自己的头脑与灵巧的双手,获得了“勤劳致富”的美名。时值夏季,他就在鉴湖边开了一个小茶亭,好向过路的老百姓来施茶行善。当他听说本地有个大先生、怪才子,名叫徐渭号文长,就特地登上门来请求,希望为小茶亭题个好名。

 

徐渭特别擅长廋辞,廋是隐藏、藏匿的意思。古越人杰地灵,廋辞就是越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玉隐石间,珠匿蚌腹,非玉工珠师,莫能采得。宝物以隐闭不见,实语亦宜深沉难测。”这是王充在《论衡》中提出的“隐秀”之说,即文字的含蓄美是写作的宗旨。时人这样评说:“徐渭之为文长者,乃其无所借傍,一任其天性之自由亢起,自由创制,加之其秉性卓迈,故所涉无不发挥至其天性之极也。”

徐文长

三杯酒下肚,一双眼放光,只见徐渭扬起笔来,挥洒下“玉波亭”三个字。然后,对王老伯解释了其中隐含的五层意思:一、“玉”字里有王,即主人的“王”姓;二、“玉”象征着财富,也寄寓为道德;三、“波”字边是“皮”,暗示主人的出身,就是皮匠;四、三点水点明茶亭的位置,就在鉴湖边;五、“玉波”的原意是指月光下的水面,在文人诗词中则成为清茶的美喻了。

 

最后,徐渭还为王老伯的小茶亭写了一副对联:“玉液随风去;波光趁月来”。其中嵌入“玉”“波”,还有“风”“月”,可谓雅趣盎然矣。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王老伯当时的表情与心情,真是可以连用上三个成语呢:莫名其妙——恍然大悟——豁然贯通。

 

关于施善茶的溯源,本是属茶图腾部落的古风,一代一代人秉承着茶图腾人的美好传统。世间遗留“修路筑桥造茶亭”的古训,作为社会公益事业一直相传到近代。迄今绍兴地区某些风景游览区内,尚存如“息肩亭”“清风亭”一类的茶亭遗迹,这些茶亭石柱上还刻有茶联。徐渭的《咏画·夏》就是“施茶汤”的题画诗,形象地颂扬这一民间义举。有诗云:“城市或嚣炎,在野心不热。意欲施茶汤,行人他处渴。”


本文组稿、编辑:伍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百度百科 新浪博客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