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今年的上海科技节,为何人气特别高(附视频)?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陶然 2017-05-26 07:07
摘要:上海科技节组委会负责人表示,科技节将吸引更多的市民成为“科技粉丝”,为科创中心建设厚植“万众创新”土壤。

本周,上海科技节千余场活动在全市举行。其中,张江大科学装置、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外企研发中心等100多家高端实验室打开“神秘大门”,向公众开放;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聂海胜、C919大型客机项目行政指挥韩克岑等科技明星亮相,与公众交流……

 

今年,上海科技节全面升级,由原来的两年一届提升为每年一届,努力把上海科技节打造成融合国际、上海、创新三大元素于一体,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流城市科技节。与往年不同,今年的科技节品牌活动“科学红毯秀”上,前来观摩的公众不再通过组织产生,而是看到媒体招募信息后自发前来的“科技粉丝”。上海科技节组委会负责人表示,科技节将吸引更多的市民成为“科技粉丝”,为科创中心建设厚植“万众创新”土壤。

 

开放:实验室专家做讲解员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目前级别最高的实验室,公众在平时想进入参观,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在上海科技节期间,一批高校、科研院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公众报名参观,并有专家进行科普讲解。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是其中之一。为期两天的“公众科学日”里,这个实验室接待了200名左右中小学生,由中科院技物所副研究员王建禄担任讲解员。记者与孩子们一起穿上工作服、戴上白帽子,走进实验室后,发现王建禄的嗓音有些沙哑。原来,前一天他接待了5批学生,不停地讲解,导致嗓子出了问题。“不过我今天还是会坚持讲解的。”王建禄说,“我的导师是褚君浩院士,他经常抽出时间为中小学生作科普报告。我要向他学习,做好科普工作,是我们科研人员应尽的社会责任。”

王建禄为参观实验室的中小学生作科普讲解。张驰 摄

 

走进实验室,满眼都是“高大上”的科研仪器。“这台仪器是用来做红外探测材料的。有了它,我们才能制造出红外探测器,安装在气象卫星上,就能拍出卫星云图。”王建禄告诉孩子们。紫外激光器是制造红外探测薄膜材料的核心设备之一,它发出的激光能量极高,能把红外探测材料的原子一颗颗“打”出来,形成原子排列整齐的薄膜。为了孩子们的安全,王建禄没有打开紫外激光器,而是展示了一副防紫外线眼镜。“我们用紫外激光器时,要戴这副眼镜,能阻挡99.999999%的紫外线,小数点后面6个9。”“哇,好厉害!”孩子们一阵惊呼。就这样,在半小时参观过程中,他们对红外物理前沿科技有了感性认识。

 

明星:聂海胜回答孩子提问

上海科技节不但打开了高端实验室的大门,还拉近了公众与科技明星的距离。在上海科技节“与英雄航天员面对面”活动中,“科学红毯秀”嘉宾聂海胜通过视频,向数百名观众介绍了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探索之旅。

 

在互动环节,众多中小学生踊跃提问。“聂叔叔,你在太空里看到过长城吗?”聂海胜回答,我国11名航天员在执行太空任务时,还没有看到过长城。“这可能和舷窗方位有关系,也可能和气象条件有关。如果在太空中用仪器观测,我想是肯定能看到的。”坦诚、客观的回答,赢得了观众一片掌声。另一个孩子问:“您在太空中看到过哪些奇特的景象?”他说,天宫一号每90分钟绕地球一周,所以在那里生活、工作的航天员,每90分钟就能看到一次日出和日落。在太阳照射的地球上方,他们透过舷窗,能看见大海、山川、公路等景观。在日落后的地球上方,则能欣赏黑夜中的璀璨灯火。“由于没有大气层的遮挡,太空中的太阳更加明亮,非常刺眼,所以要小心,航天员出舱时,必须戴上墨镜。”

聂海胜在上海科技馆演讲。

 

“在厚植‘万众创新’土壤、培养青少年成才过程中,科技明星能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市科委科普处负责人表示,今后每年科技节上,组委会都会邀请中外科技名人出席活动、进行互动,点燃公众对科学的热情。

 

融合:科技与艺术相得益彰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也是上海科技节许多活动的特色,或是让高深的科学技术以美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或是让艺术品通过当代技术更炫酷地展示,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在上海科技馆举行的《将至的幻多奇》MR(混合现实)音乐会,得到许多观众的点赞。随着竖琴演奏者拨动琴弦、奏出悠扬的乐音,舞台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幕幕三维动画,与乐音水乳交融。当戴着VR(虚拟现实)眼镜的舞者出现,跳起现代舞时,大屏幕上动画的画风随之改变,而且可以隐约看到舞者实时变化的体态。表演结束后,演出方邀请观众上台跳舞,他们的动作也能在大屏幕动画中表现出来,让一些孩子“玩嗨了”。

 

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秦毅介绍,今年,上海纽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的师生在上海纽约大学VR实验室,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实验与创作。不同小组成员通过对音乐与肢体表演、实时渲染三维动画、动作捕捉、深度传感器等前沿技术的相互整合,创作出一台MR音乐会。“MR的中文意思是混合现实,旨在超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体验,使观众进一步走进虚拟世界。”舞台左右两侧,分别装有VR动作捕捉跟踪系统和深度摄像机,能捕捉演奏者和舞者的动作,并把他们的影像与动画融合在一起。

舞者在MR音乐会上表演,大屏幕动画随之变化。

 

“一带一路”科技文化展之“青出于蓝”特展,则利用信息技术,将各国博物馆收藏的青花瓷展现在人们面前。在“青花大观魔墙”上,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馆藏的400余件青花瓷影像,还可以点击高清大屏,查询某件瓷器的名称、年代、器形等信息,了解青花瓷在“一带一路”上的流传历史。

 

本周六晚7时30分,将举行上海科技节闭幕式暨国际科技艺术展演,市民可通过Knews网络平台观看。上海科技节组委会透露,届时将上演一系列科技与艺术融合的节目。如“上天入海”情景诗朗诵,其创作灵感来自“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和“彩虹鱼”深海探潜器;又如“元素说”,通过人与纱幕的互动,表现人类发现化学元素的历程。

 

题图来源:中国日报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