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城市温度|为了腾出更多步行空间,这条路“让出”了一条车道
分享至:
 (8)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戚颖璞 2017-05-20 06:59
摘要: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和《导则》要求,街道改造需要从人的需求出发,以慢行优先,允许局部路段适当牺牲机动车通行能力,将中心城区的更多路权让渡给行人。

 

上海新一轮总体规划和《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慢行系统”、“人性化”和“公共空间”的概念,这些概念落到实处会是什么样?在苏州河畔,一个改变将要悄悄发生。

 

位于外滩历史风貌保护区北侧、闹中取静的天潼路(河南北路-吴淞路段)如今被赋予了新的身份:“街道设计试点示范工程”,它将作为具体案例践行《导则》的规划理念,并为《导则》提供更丰富和具备可操作性的内容。天潼路综合改造设计方案于2015年开始制定,几乎与《导则》制定同步递进。经过多方协调,2017年改造方案敲定,于今年底正式动工。

 

“天潼路改造方案有不少亮点,是把《导则》理念落到了实处。”《导则》编制项目负责人、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金山认为。

 

这条并不惹眼的道路,到底有哪些新亮点?

 


步行有道,为机动车道做“减法”

 

天潼路是横跨虹口与静安的重要交通干道,两区以河南北路为隔。在方案中,虹口区天潼路靠近河南北路一段(河南北路-江西北路段)将从6车道缩减至5车道。作为虹口小“门面”,把马路缩减会不会不够气派?会不会影响交通?

 

天潼路(河南北路-江西北路段)车道现状 摄影:戚颖璞

 

“谈起道路拓宽,人们自然而然联想的是拓宽机动车道,谁会想到是人行步道拓宽?现在我们要改变这样的思维方式。”天潼路街道试点示范工程规划设计负责人、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蔡光宇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介绍,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和《导则》要求,街道改造需要从人的需求出发,以慢行优先,允许局部路段适当牺牲机动车通行能力,将中心城区的更多路权让渡给行人。河南北路路口南侧减少一条车道,就是为了拓宽人行道空间,从而应对附近10号、12号线地铁出入的大流量需求。

 

 

天潼路(河南北路-江西北路段)车道改造方案

 

天潼路(河南北路-江西北路段)车道改造方案 

 

这并不是一拍脑袋的决定。天潼路改造路段的车道分布本就不均匀,有6车道、4车道甚至2车道。如果维持现状,入口的6车道会引来大车流,而中间段仅为2车道,很容易造成高峰时段交通量饱和和拥堵现象,通行能力大大下降。因此,缩减车道对交通本身不会造成负面效应。

 

方案指出,缩减车道后,人行道宽度宜拓宽到3米。针对河南北路-江西北路段的人行道高峰期半小时人流量调查显示,当前的步行通道狭窄,不少行人会走在非机动车道上,造成安全隐患。根据天潼路地铁站枢纽步行出入人流量统计,工作日全天人流量38716人,高峰小时3366人。按照天潼路西向人流计算,通行需求为14至20人/分钟。路段两侧的建筑前区保证至少3 米的人行通道能有效适当缓解高峰时期的人行压力。

 

怎样让行人感到安全舒适?改造方案在细节上下足功夫,每个与南北向道路相交路口,人行步道拐角的弧度要变大,如果“步道如果弧度小,车辆拐弯时常常要踩急刹车,会给路人造成不安全感”。此外,斑马线前的人行步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的路差将以斜坡代替,让拖着行李箱的路人也能感受到步行在天潼路的便利。

 

拐角处的人行步道弧度应当扩大,与机动车道的路差应以坡度替代 摄影:戚颖璞

 


打造细节,让行人愿意走进来

 

很多时候,改造后的街道会引入一个个彼此独立、功能齐全、“高大上”的商业实体,很难让人产生“漫步街区”的感觉。让行人愿意走进来的街道,不仅仅局限在留出走路的通道,还要营造舒适的空间视觉、景观和功能效果。

 

一条道路要有自己的独特风貌,那么属于天潼路的第一眼印象是什么?答案是历史。记者踩点发现,天潼路沿线建筑年代跨度大,不同大楼的风格不同,其中河滨大楼、新亚大酒店、邮政博物馆、公济医院旧址等优秀历史建筑的外墙风格相对统一。

 

方案要求,新造的建筑风貌和色彩统一协调,外墙的构筑物材质、样式要和历史建筑的风貌相一致。蔡光宇举例,刚开业的苏宁宝丽嘉酒店外观就做到了风貌的相对吻合。

 

打造连续、宜人的街道界面不只是建筑墙面的一致,人行道的风格也需要统一,这就带来了难题。因为建筑地块前的公共区域和市政道路存在“一根红线”,红线外的人行道由于业主不同,各造各的,风格很难统一。“《导则》就是要求打破红线,实现对整体空间的管控,把十几家业主的公共区域像串葡萄一样串起来。”蔡光宇坦言,协调各方业主配合人行步道和公共空间风格统一花了5个月时间,比规划编制还要多3个月。

方案指出街区色彩风格需要统一

 

具有活力的街道应当是绿意盎然的。夏季的艳阳下,如果没有郁郁葱葱的行道树遮挡,就难以引进人气。目前,改造路段的行道树数量较少,不少路段由于步道狭窄,无法种植行道树。因此,方案提出整体种植风貌要以法国梧桐作为骨干行道树种,并搭配不同品种的前景植物,打造兼顾四季常绿和季相变化的景观风貌,重点改造的区域是商业办公类的万丰景盛大厦、苏宁宝丽嘉酒店、中美信托大厦、广田108广场前休闲绿地。 

 

改造前,天潼路两侧的行道树较少,改造后将成为林荫道 摄影:戚颖璞

 

方案提出要打造林荫道景观

 

 

引入人流需要配套的多元化的功能设施,方案指出要在万丰景盛大厦原商业界面空间结合绿化设计增加休憩设施带,在翔阳商厦增加休憩环境,在河滨大厦增加轻餐饮与室外餐饮、休闲环境设施,在广田108南侧结合原有建筑配套服务风井、出入口、机房等,通过绿化、景墙、小品、水景设计来重构街道界面。

 


《导则》理念践行,为街道改造提供蓝本

 

调研显示,天潼路(河南北路-吴淞路)沿线建筑形态与功能较为多元,既包括商业界面,也包括非开放界面。周边地区功能混合程度高,其中办公类业态占比例最大。商业服务类是今后天潼路街道的主导产业,商业白领将是天潼路街道的主要使用群体。

 

“两栋写字楼和一座酒店的开业,将会为天潼路带来更多的人流。要让这部分人流有步道可走、有公共空间可以休憩是规划的初衷。”从某种角度而言,天潼路有“不得不改”的理由。

 

天潼路改造为《导则》中的理想街道改造提供了蓝本。天潼路的建筑类型多,有历史建筑、新建商务楼、小弄堂等,功能也非常多元化。不同于性质单一的大学路,天潼路是集合了生活道路、交通干道和商业街道三种功能于一身,同时还是历史风貌区延伸段,蕴含着老上海的文化精髓。“可以说,每个改造板块均有涉及,这为不同类型街道的改造都提供了参考。”蔡光宇说。

 

 

(编辑邮箱:shgcggkj@126.com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未署名图片均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