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茅盾先生留给乌镇的,绝不是一个背影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富强 2017-05-22 07:27
摘要:我能够想象,在老宅写作的先生,疲惫了,就出门去街上走走,或者,去拱桥下的茶馆喝上一杯桐乡菊花茶。

 

在江南,乌,通常是指一种接近于黑的颜色。因此,乌镇的来历,也与所处地域的地理特征有关。由于乌镇地处河网密布的冲积平原,淤积的泥土呈褐色,且肥沃。类似隆起于平原之旷的地方,也称作墩。乌镇最早的名字中,有乌墩之称。

 

类似乌镇这样的小镇,在江南可以列出一长串,它们仿佛一颗颗珍珠,散落在广袤的原野上,在漫长的时光里,熠熠闪光。只不过,乌镇因为茅盾先生,多出一些人文气息,加上后人慧眼,使乌镇在江南古镇中,声名远播,俨然是江南小镇的一张名片。如果追溯乌镇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在所有相关的文字记载中,茅盾先生的创作背景里,乌镇的影子,随处可见。

 

乌镇最初为人所识,是东栅。那里也是茅盾先生故居所在地。狭窄的观前街17号,保存完好的老房子四开间两进,是一幢层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总面积约450平方米。故居分东西两个单元,据说是茅盾的曾祖父分两次购买的。看得出来,茅盾的曾祖父在当地,也算一个有脸面的人物,并且颇有一些积蓄。这些老房子保存完好,这既得益当年茅盾的修缮,也有后人保护的功绩。故居其中的三间书斋,原先是平房,后来茅盾用他的稿费翻建。关于这笔稿费,最有意思的一个传说,是用去了先生半部《子夜》的稿费。对于这个在文坛和民间流传甚广的故事,是真是假我无从考证,但这三间书斋却因此而显出不少书香。茅盾在这里写作,《多角关系》据说就是在这里写成的。我能够想象,在老宅写作的先生,疲惫了,就出门去街上走走,或者,去拱桥下的茶馆喝上一杯桐乡菊花茶。

 

长篇小说《子夜》

 

茅盾在《我走过的道路》一文中,曾经写到过这家茶馆:“祖父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上午,或到本地绅士和富商常去的访卢阁饮茶,或到西园听拍曲。”文中的访卢阁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这家茶馆。正对着茶馆是一座石拱桥,放眼望去,一条小河的两岸皆为古建筑群,这里很明显地体现着乌镇的风情。那些房屋的整修风格,与乌镇的格调相吻合,河水虽然没有从前那样的清澈,但也能映出岸上房屋的倒影来。风吹过,水中的房屋就摇晃起来,摇摇欲坠的样子。我没有时间去茶馆喝一碗茶了,但我能想象得到,坐在访卢阁上,临窗而望,浓郁的水乡景色尽收眼底的那份惬意。如果是在暮色苍茫的时刻,两岸屋子里的灯光亮起来,倒映在河里,那又是另外一种让人醉心的感觉。

 

先生故居书斋外面有一个天井,不大,种满了绿色植物,一棵棕榈树还是茅盾当年翻建书斋时种下的,屈指算来,已逾八十年。我相信先生曾经在这儿驻足,曾经在这儿漫步,也曾经在这儿思考。1934年的春天,我在这个天井里看到了先生的身影,他出门向东,沿着坚硬的石板路走去,他要去看香市。乌镇的香市类似于江南其他古镇的庙会,茅盾曾经在散文《香市》里描述过香市的盛况: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甏,走绳索,三上吊的武艺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神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

 

 

香市的时间是在清明前后,我去的不是时候,所以大部分的香市风俗都不能看到,但在神庙前的广场上却依旧可看戏台上的演出,可看皮影戏。高高的戏台上演员演的专心,锣鼓也敲得地道,看戏的却不多,廖廖几个观众,远远地,听古装的演员唱《李三娘》。我听不懂一句台词,却能够感受到香市的一些味道。皮影戏在室内演,一块白布作了前景,后面有灯光照着,一阵铿铿锵锵的鼓声响过之后,皮影戏就开场了。我看到的似乎是武松打虎,鼓点十分激烈,打斗自然也不例外。我看了个头,就跑到后面去。只见双手舞动武松和老虎的是一个白发老者,随着鼓点,他的双手灵巧地在布景上移动着,左手老虎,右手武松。虎啸声则是由坐在边上的一名乐手用一枝比锁呐还要长的乐器吹出来的,很雄浑,酷似老虎的长啸。另外还有两人负责敲锣。这段皮影戏的节奏很快,可能是剧情决定了戏的节奏,我还没有看出个门道来,布景后面的灯就熄灭了,这表示一出戏已经演完。走出剧场,很有些恋恋不舍,皮影戏在电影电视和书本上看到过,真正领略却还是第一回。

 

结木为栅。栅在乌镇,其实有村庄的界限之意。有东栅,就有西栅。乌镇六千年的历史,在东栅能够找到沧桑的痕迹。而西栅,与东栅毗邻,是对原有村庄的改建。依旧是粉墙黛瓦、枕河人家。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这里的草木建筑、小桥流水,就显出更多互联的气息,无线网络无缝覆盖。那些影响世界互联网经济走向的大人物们,在这座小镇里品尝一碗桐乡的羊肉面,也能成为一条不可多得的新闻。

 

茅盾先生的纪念堂和陵园建在西栅。其建筑依然延续浓郁的江南风格,但更显庄严肃穆。青砖筑成的高大墙壁,就是一面历史和文学的镜子。我戴上耳机,聆听先生的原音重现。先生写给时任中央领导的书信片断,被镌刻在纪念堂正面墙上。先生手写此信的时间是1981年,他希望在其死后,能够被追认为中共党员。这也是他捐赠25万元人民币创议设立茅盾文学奖的年份。

 

 

 

《子夜》的手稿,陈列在玻璃柜中。而陵园内,先生的简介,被刻在一本翻开的花岗岩书页上。先生半身雕像,目光平视前方。我顺着先生的视线,看到的是一位文学巨匠眼中无垠的天空。严家炎在《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称:“由茅盾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流派,通过生活横断面再现社会,是一个革命现实主义的流派,甚至影响了后来写作的《李自成》《上海的早晨》等作品的一些作家。”这段路评价恰如其分,道出茅盾先生的创作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同样的评价,还出现在郁达夫笔下:“茅盾是早就从事写作的人。唯其阅世深了,所以每不忘社会,他的观察的周到,分析的清楚,是现代散文中最有实用的一种写法……中国若要社会进步,若要使文章和实际生活发生关系,则像茅盾那样的散文作家,多一个好一个……”

 

 

现在,茅盾先生的创作,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以汉语写作的作家。每位中国当代小说家,都以获得茅盾文学奖为荣。他是一座现代文学高峰。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是中国革命文艺奠基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与鲁迅、巴金等文学大师齐名。作为一名写作爱好者,我数次来到乌镇,向茅盾先生致意。我最初的文学素养,很大程度上来自茅盾,比如,从《春蚕》到《子夜》。

 

在中国汉字当中,乌,也有乌托邦之意。然而,乌镇却如此真切地存在,并且以六千年的风雅,书写着互联网世界。同样出生在乌镇的木心在临终前曾说过:风啊,水啊,一顶桥。说的恰好是乌镇。这里的每一条河流,都与京杭大运河相连,流水带走的,不止是风雨,还有辽阔的江南。


本文组稿、编辑:伍斌  本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东方IC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