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悦读 | 这个坚持每周一晚搞活动的阅读会,上班族们竟然趋之若鹜
分享至:
 (5)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17-04-24 07:33
摘要:思南读书会是上海最厉害的文学类读书会,“书声”要做的,就是上海最厉害的管理学书籍阅读组织,专门面向上海市中心一个个“格子间”里的白领们。“白领对经济、管理类书籍有很强的阅读和交流需求,但上海这方面的读书会目前还远未成气候。”

“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

 

当电视机中,主持人董卿目光狡黠地注视着电视机前的你,问出这个你我久未思考的问题时,那一瞬,大部分人对心灵的亏欠都无处遁形。

 

是的,不阅读是对心灵的亏欠。但,快节奏的生活又让身为城市人的你我好似有着用不完的借口,不去阅读。因而,当人们发现,唯有阅读才最能帮助自己抵达心之彼岸时,阅读活动便出现了。

 

一群人围拢在一处,朗读、诵读、默读,分享、争辩、妥协。陌生的面孔因书而遇,因字而识,因辩而知。只要书籍不死,总有一颗颗跳动着渴望阅读的心,在等待一个集体的拥抱。

 

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对城市人来说,片刻的隐世之处,应该就是那大大小小的、读书会的模样,普通阅读者可以在这里阅读、聆听、表达与分享。

 

 



 

“我们的读书会定期举行,读的都是闲书,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就是一帮傻瓜。”

 

“傻瓜挺好的,如果连读书都要重视经济利益,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公安局长赵东来与反贪局处长陆亦可的这段对话,不经意间揭示了眼下中国人读书状态令人又爱又恨的一面:读书的人不算少,但读书的目的性太强。

 

“读书”也分三六九等?在上海,一个名为“书声”的阅读会用三年时间证明,没有完全无用的书,只有不爱思考的“读书人”。

 



不仅分享,还要激发群体思考活力

4月17日晚7时,黄浦区文化宫4楼的一间大教室里,30多个白领散落在房间各处,翘首看着讲台上,一位长发飘飘的女白领正用温婉的声音分享《哈佛商业评论》旗下的管理学经典丛书《重塑战略》的阅读体验。在她身边,一位身穿黑色T恤的男士捧着这本书,时不时“插播”几句评论。

 

这位“评论员”正是70后“前白领”丁布,阅读会“书声”的发起人。随时不忘“打广告”的他把“书声”二字印上了自己的T恤,放大加粗的那种。当天虽是周一,但却是“书声”的固定活动时间,直到晚上7时30分,仍陆续有白领走进教室,默默找位子坐下后认真听着台上台下的交流,很少人在玩手机。

 

“你们觉得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就是服务业的套路。”“好,我很喜欢你这个套路的说法,那你觉得这些企业的战略定位是什么?”

 

几乎无缝衔接的问答节奏,台上的丁布忙着给台下毫无准备的白领们出题,但也会时不时补上一句,“我也没有正确答案,大家一起讨论。”

 

没错,思考和讨论,正是“书声”创办三年来的信条,而且坚不可摧。在两个半小时的读书会中,“有不同意见请否定我”是丁布口中众多“高频句”之一。2014年9月,“书声”举办了第一场活动,在那时就确定聚焦青年白领的阅读与交流。丁布认为,对读书会来说,“交流”远比单纯的阅读更宝贵。

 

带着这样的思考,丁布将“书声”定位为“阅读类TED”,仿照TED大会的演讲形式,活动参与者可作为演讲者上台,介绍自己喜欢的某本书并阐述理由,并向台下发问提出思考。每次两个半小时的活动中,大约有5至6位演讲者上台,每次例行阅读会的参与者在30人至50人不等。

 

丁布说,读书的本质是鞭策人们思考,主动求知并探索未知世界。但今天很多读书会一味追求内容分享,少了参与者的主动思考、评价甚至批判,大家都躺在现成的内容上,时间久了读书会势必会变得乏味。

 

“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群体思考的活力。”

 



早已引入“朗读者”概念

在创立“书声”之前,丁布还是民间读书社团“书虫部落”的发起人。2012年,丁布离开任职多年的企业,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兼读书会发起者,“书虫部落”的第一场读书会选在一个连锁咖啡馆,但几次活动下来,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丁布发觉,这样的效果并不好。“简单的茶水、统一的组织和相对固定的几个地点更吸引人。”

 

与此同时,随着“书虫部落”在豆瓣等平台的知名度不断扩大,固定场地和政府部门也开始向民间读书会寻求合作。2012年11月,“书虫部落”受福州路大众书局邀请,首次在那里举办活动,之后便陆续有政府和市场机构邀请“书虫部落”在那里举办读书会,并提供一定活动经费。

 

而如今,作为“书香思南人文中轴”的12个阅读活动之一,“书声”的主办方中包括了黄浦海燕博客公益发展中心等相关组织,指导单位则包括黄浦区委宣传部、黄浦区委统战部、黄浦区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等相关部门。

 

通过三年的运作和黄浦区相关部门的支持,现在的“书声”不但有了自己的活动经费池,也不再为找场地发愁,同时还与漕河泾开发区等园区单位形成了稳定合作,定期为那里的白领举办读书会。

 

时下,《朗读者》、《见字如面》等综艺节目将阅读重新带回人们视线,并用“朗读”这个更加回归阅读本真的方式,让大明星和老百姓在同一平台分享对阅读的感悟。

 

丁布介绍,事实上,早在2014年11月,“书声”就将“朗读者”的概念引入了日常活动中。相较旗下的“红色说书”定位为18分钟标准阅读类TED演讲,另一个子品牌“蓝色书声”就专门聚焦朗读,参与者用朗读而非诵读的形式,用自己的声音呈现最喜爱的书。

 

对于《朗读者》的大热,丁布认为这个节目的可贵之处在于,为大众阅读打开了缺口,“哪怕是暂时的附庸风雅,但至少大家都开始阅读了。”
 

不过,丁布也确信,这股阅读风潮有一天也会像当年《超级女声》的风潮一样逐渐退去,然而节目留下的宝贵“遗产”将使民间阅读活动的推广变得更容易,更有群众基础。

 



不爱读书?太好了等的就是你!

今年,“书声”的目标毫无疑问是继续向“国内最大的阅读类TED”前进,丁布则带领团队伙伴将这个“伟大的小目标”细化成了15个子项目,包括要为黄浦培育一个标杆型的民间读书会,“相当于民间读书社团里的思南读书会。”

既然剑指标杆,那么“书声”一定有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咯?丁布给出了肯定回答。

 

他说,思南读书会是上海最厉害的文学类读书会,“书声”要做的,就是上海最厉害的管理学书籍阅读组织,专门面向上海市中心一个个“格子间”里的白领们。“白领对经济、管理类书籍有很强的阅读和交流需求,但上海这方面的读书会目前还远未成气候。”

 

走进商务楼找企业办读书会,接着举办跨企业读书会,再一步步建立楼宇间的读书会组织,丁布说“书声”的版图最终将扩展为一个阅读商学院,通过自主、自发的阅读交流形成白领间的相互再教育,建立一种耳目一新的教学研讨方式。今年“书声”还计划与区级图书馆开展共建,既为图书馆提供读书分享活动,同时也借用图书馆的场地与藏书资源巩固基础。

 

“书声”今年另一项大计划是成功注册NGO(非政府组织)品牌,推广城市阅读量。“我们还计划做读书会孵化器,培养有能力运作项目的阅读推广人,类似NGO的发起人。”

 

“最终愿望是吸引不读书的人来读书,让他们回去后愿意拿起书。”

 


本文图片:黄浦区政府供图(编辑邮箱:jfshquxian@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