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上百只风筝“占领”新江湾城上空!你还记得一张纸、几根竹篾拼成的“飞翔梦”吗?
分享至:
 (7)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尖尖 2017-04-22 16:39
摘要:海派风筝最大的特色是运动风筝。只见陆诚祥手中的线时放时收,风筝就在空中来回翻滚、穿越,跳起了“空中芭蕾”。

 

新江湾城的春天,从一只风筝开始。今天一早,上百只风筝翱翔在新江湾城公园绿地的上空,一年一度的新江湾城风筝节,今年已经是第十一个年头。

 

一手拿着风筝,一手提着线,屏息等待一阵风。逆风起飞,风大时,稍微紧走十几米,风筝就腾空而起。参加今年风筝节的风筝各色各样,有的出自老工艺师之手,有的为居民亲手制作。

 

 

拎着一只沙燕风筝穿街走巷踱进新江湾城公园的是陆诚祥。隐隐听见身后人们叹道:“好漂亮、好特别的风筝!”陆诚祥是上海市风筝协会会长,新江湾城风筝队的风筝传承人。

 

“沙燕风筝、小金鱼风筝,都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样式,以前我们参加比赛,做大风筝比较多,现在我更关心怎样让这门手艺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让这门手艺传承下来。”

 

 

“海派风筝的制作与放飞”,是杨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申报上海市级非遗,而新江湾城是海派风筝主要传承地之一。江湾地区以前是军用机场,开阔的土地、秀丽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天然的风筝放飞基地。近年来,新江湾城街道将休闲的体育运动与新江湾城秀丽的自然生态景观有机结合,把风筝文化带进了校区、社区、商区、园区及营区,先后与上海体育学院、上海东辽阳中学开展风筝教学合作,在复旦科技小学建设风筝实践教育基地,开设兴趣班。今年,新江湾城还将设立两个海派风筝文化教学点。

 

 

和大多数人一样,小时候玩风筝,对陆诚祥来说是圆一个飞翔梦。长大后在农机厂工作,经常看农运会上人们的风筝比赛,他便又重拾起了这一儿时的兴趣,一做就是40多年。不管什么风筝,只要经过他的手,都能上天。

 

“海派风筝最大的特色,是运动风筝。”只见陆诚祥手中的线时放时收,风筝就在空中来回翻滚、穿越,跳起了“空中芭蕾”。运动风筝,考验的是风筝的操纵技巧。

 

“当风筝腾空后,要掌握好手中线绳的牵引力度,根据风筝盘空的平衡、高低、倾斜等状况,及时调整线绳的收放。”据陆诚祥介绍,在放飞过程中,要密切注意风力、风向的变化,靠眼、手、脑紧密配合。

 

 

醉心风筝40多年,陆诚祥说最享受的,就是一边做风筝,一边想象着风筝飞起来的样子。在风筝节上,有不少来自杨浦区风筝协会的老工艺师们,现场给居民传授风筝制作的技艺。

 

一把小刀将竹篾从中间劈开,要想劈的均匀,并非易事。棉线固定骨架的绕法、圈数、打活结,每个师傅都有自己的秘诀,扎一副对称、符合力学的风筝骨架,很有讲究。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大人和孩子们现场尝试扎制和手绘风筝。

 

 

这些老工艺师大多来自新江湾城风筝队,自2003年成立以来,风筝队集聚了约50多位有风筝绝活的佼佼者,在传统风筝制作工艺真传的基础上,又融入本土“海派文化”,自创了“祥龙”、“盘鹰”、“夜光”等海派特色的品牌风筝。

 

“现在的风筝都可以机器生产,亲手做的人少,专门研究的人更少。” 陆诚祥当年的师傅,是杭州一名102岁的老师傅,目前已经去世;现在上海最老的风筝工艺师,今年也已经88岁。“他常跟我说,我都88岁了你还跟在我后面转,以后这门手艺得传承下去啊。”

 

 

一张纸,几根竹篾,一卷线,便是一个孩子的飞翔梦。几乎所有人的童年都离不开风筝。陆诚祥也一样,为了儿时抬头的那一瞬间快乐,他做了40多年的风筝,但是依然没做够,他最希望将来有更多年轻人参与,把这项民间手艺传承下去。

 


本文图片:主办方供图  (编辑邮箱:jfshquxian@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