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悦读 | 经济高度发达、生活节奏飞快的上海不适合阅读?
分享至:
 (1)
 (1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唐烨 2017-04-23 14:32
摘要:每周五在图书馆门口,拖着小推车、排队等待借书的借书人;放弃海外发展的机会,坚守着一家亏本书店的公司白领;带着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伴,一天跑两三个读书讲座的老教授;把零用钱都用来买书,想和爸爸一起阅读的小学生……

黄浦,书香满城区。

 

这里的读书会与图书馆,在上海读者心目中堪称“标杆”:思南读书会,每周六由作者、专家现场讲书、评书,坚持三年,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拥趸;书声,聚焦普通人,为全国首个阅读类TED,打造了一个听书、说书的道场,成为年轻白领的精神家园;思南健康学堂,传递医学科普的人性温度、树立追求健康的生活态度,吸引了各个年龄层次的听众;明复图书馆,老旧的外貌下却有着一颗活跃的心,像磁石一样吸引人们走进来。

 

 

这里的社区、机关与学校,书香洋溢、“书虫”活跃:南东街道的“深耕悦读”、外滩街道的品味书香、打浦桥街道的打浦书斋、小东门街道的“天灯”老年读书会,黄浦法院的“书香黄浦”读书会、黄浦检察院的“图书漂流”,大同中学的“五月诗会”、大境中学的“悦读感悟节”……

 

 

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爱读书的人集聚这里?阅读又让这群读书者收获了什么?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在上海豫园老城厢的吾同书局内,伴着书香与茶香,黄浦区2017年“世界读书日”主题主场活动“诵读时光、修身逐梦”在这里举行。“书声”阅读会发起者丁布、明复图书馆馆长王巍、南东街道“深耕悦读”组织者沈云、黄浦法院“书香黄浦”组织者许剑飞围坐在一起,讲述了他们参与组织市民阅读的过程,也回答了这些问题。


 

挖掘打动人的力量

 

不久前,在黄浦剧场举办了一场“书声”阅读会活动,发生了感人的一幕:

“书声”现场

黄浦剧场是国歌的唱响地,有一个白领讲者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在他讲述的过程中,把他在国外听到国歌响起的感受和现场的讲演结合起来,号召大家一起起立唱国歌。在这种氛围的渲染下,现场300多名听众齐刷刷站起来,手挽手齐唱《义勇军进行曲》,一时间,爱国情怀在黄浦剧场、在大家心中持续涌动,久久不能平息。

 

这是“书声”和风细雨般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显现的一个小例子。

 

“与很多大家讲、名家讲的读书会不同,‘书声’是以普通白领的说书形式开展活动。每个演讲者都是‘明星’,站在大舞台上,面对台下几百观众,用18分钟分享自己对一本的理解与感悟。观众可能并没有看过这本书,听后也未必能准确知道这本书的内容,但从说书人身上,观众可以感受到说书人与书之间的联结,并感同身受一些东西。”“书声”发起者、普通白领丁布这样说。

 

丁布说,自己是“理工男”,所以创办“书声”时,更加关注的是“模式”,思考的是如何从创新的模式上吸引白领。“我观察过,年轻白领喜欢读书的很多,但其实很多人并不热衷参与传统形式的读书会。”丁布总结说,白领阅读者“留不下足迹、相互不来往”。于是,他想到采用国际上流行的“TED”来推动阅读——让普通白领像“乔布斯”一样站在舞台上演讲。

 

没想到这一独形式,竟然击中了白领读者的需求点。“说书的过程,其实是一种深度阅读,是一种再创作与再生长,是一种自身的声音与力量的觅寻与构建,能挖掘出阅读中打动人心的力量。”一位白领在听过“书声”后这样说。

 

其实,“书声”的模式并不难模仿,但奇怪的是,在“书声”成长的过去两年半中,全国没有一家类似的阅读会超越他们。“‘书声’是党委和相关部门把关、社会力量运作的阅读会。”丁布这样总结,但在整个项目发展过程中,黄浦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只是作为指导部门隐在屏幕后面,让青年白领冲在前面运作,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创新能力。

 

比如,每一场“书声”的筹备前期,区委宣传部、统战部都会和“书声”团队共同商议活动主题,对讲者和书目的选择、讲者的试讲、整体的规划等都持续跟进指导;在活动场地、经费与宣传渠道等方面,政府都给予了强有力的保障。“今年开始,‘书声’从原来的科学会堂‘搬’到黄浦剧场,以后都常驻这里,这也是政府拿出了最好的文化资源对‘书声’的支持。”

 

正是因为政府站在了幕后,以“书”为载体,用白领的语言、草根的声音传递对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和感悟,引发白领青年的共鸣和参与,这样的宣讲宣传,才显得更接地气、更加入耳入心。

 

如今,“书声”每一场分主题设定,如“文明的天空”、“生命的温度”、“自信的力量”、“梦想的征程”、“成长·共享”、“信仰·同行”、“阅读·修身”、“思考·创变”等,都体现了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也符合青年白领的关注话题。而每一位讲者从书籍中提炼出来的精彩观点、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以及人与书的情感和链接,通过“书声”来传递,这种不同于讲座、报告会的形式,更有力地促进了核心价值观的润物无声。


老图书馆有颗年轻的心

 

明复图书馆是原卢湾区图书馆,那可是上海有名的老图书馆。馆址前身是名载史册的全国第一座公共科技图书馆——明复图书馆,又传承了上海人民图书馆的资源,如今已是全国一级公共图书馆。明复图书馆的明复楼、会心楼都是历史保护建筑,有80多年历史。明复图书馆馆长王巍一上来就说,明复图书馆今年就要开始大修了,外部会修旧如旧、保留历史风韵,内部则要增加现代化功能。

 

为何要这么修?因为图书馆很多活动太受欢迎,但场地不够用,通过大修调整出更多的场地空间;因为各个年龄层次的读者都愿意来,但设备设施不够先进,通过大修增设一些丰富阅读体验的硬件设施。

 

来的读者多,可不是所有图书馆都有的场景,而明复图书馆,也不是生来就那么受读者欢迎。王巍说,明复图书馆吸引读者的“秘诀”在于:老旧的外表下,有颗活跃的心。

思南读书会上听众聚精会神听讲。

一位少女穿着旗袍、亭亭而立,举手投足之间演绎出程乃珊笔下海派女子的风情万种。这是明复图书馆“经典演绎”读书活动的一个场景。“‘经典演绎’读书活动不仅仅是坐下来读书,我们邀请上戏学生等专业团队,以表演的形式,展现经典名著中的片段,让读者在看戏中读书。”王巍说。

 

这一形式受到不少年轻读者的欢迎。去年“经典演绎”活动开始与译文出版社合作,不定期引入经典外国著作。除了朗读、表演之外,还增加了情景剧、手工体验、品鉴等方式,年轻读者爆满,晚了都预约不上。比如,不久前,明复图书馆引入了被称为全球100本最美图书的《1906英伦乡野手记》。那天,在图书馆的小广场上,先由专业人士诵读了这本书的部分选段,然后引导读者到室内,按照书上介绍的内容,介绍如何品鉴英国茶与咖啡、如何制作植物印染手工。不少年轻读者在参加完活动后,都来问下次会介绍哪本书。

 

中老年读者一直都是图书馆的忠实读者。明复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每周五图书馆上新书的时候,不少年纪大的读者会拖着小车排队来借书。但明复图书馆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对中老年读者服务方式的创新。每月一次的读书沙龙常设“国学”主题,有中老年读者跨区而来、期期不拉;“明复讲堂”坚持数年进社区,服务周边社区居民;不少上了年纪的读者眼神不好,明复图书馆引入的“七彩阳光数字图书馆”数据库,为这些读者量身定制了“朗读书”,只要下载到手机或MP3里,读者就可以随时打开来“听书”。


家庭阅读弥合“读书断层”

 

“我们在辖区内调查过,如今人们阅读存在着‘断层现象’。即老年人与小朋友这‘两头人’阅读时间多,中间的中青年层次因为工作忙、家庭负担重,阅读时间相对较少。”南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沈云说,我们探索推动通过家庭阅读、亲子阅读的方式弥补这一“断层”。

 

今年3月20日,正是春分播种之日,南东街道发起了“深耕悦读”活动,邀请老中青三代人分享读书体验,意在倡导家庭阅读、亲子阅读。

 

有三年级小学生,现场讲起年幼时和爸爸一起阅读的场景,并向爸爸推荐了《昆虫记》,他说“非常希望能与爸爸再一同读书”。小朋友这个小小的愿望,让现场不少父母哽咽。

 

有年近八旬的老者,向后辈推荐了《不能忘记的历史》,并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与经验。这一番话语,引发不少年轻白领的深思:我们有多久没有陪父母说说话了。

 

最让中青年读者感同身受的场景,发生在一位白领妈妈登台后。她说,自己是个3岁孩子的妈妈。因为工作忙碌,在大学毕业后就很少拿起书阅读;但孩子改变了这一切。为了给孩子念书,她拿起适合小朋友阅读的绘本,在其中发现了“另一个世界”——孩子的阅读世界是那么纯粹与干净。一扇阅读的大门就这样向她敞开了。如今,她每天都要与孩子一同阅读。在亲子阅读中,不但增进了与孩子的情感,她自身也受到启发。

四川南路小学图书漂流活动

以家庭阅读、亲子阅读为突破口,南东街道为此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沈云说,南东街道辖区倡导读书是有年头的。15年前,南东街道和格致初级中学共建共办了社区图书馆,目前前来该图书馆借阅的读者已达每年2万人次。今后,每年的3月19日至25日被定为街道的阅读周,在社区图书馆设立“阅读倡导”“阅读接力”活动,鼓励、吸引大家利用身边优质资源,养成阅读习惯。今年,思南读书会走进了南东街道,未来将借助专家资源同步形成“社区阅读推荐书目单”,倡议家庭老中青三代同读一本书,全家捧起书本,人人争做阅读行动的先行者、文化底蕴的传承者和文明修身的传播者。


让读书成为一种职业习惯

 

“很多时候,看到‘书香’这个词,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张照片——上海高院原副院长邹碧华的书房。”黄浦区法院审判员、书香黄浦读书会组织者许剑飞说。

 

这位人民好法官的书房是怎样的?书柜占据了两面墙,从天花板一直到地上,每一格都挤满了书。中间的书桌上、桌子底下,层层叠叠也堆着书。就连阳台前的一小块空间,也被利用了起来,书“砌”成了一座小山。被书包围的椅子上,你仿佛都能看到邹碧华正如饥似渴地阅读着。2014年12月10日,邹碧华倒在司法改革的第一线。他的儿子回忆:“因为爸爸,家里到处都是书,书房总有一盏亮到凌晨的灯”。于是,有媒体在报道邹碧华事迹的长篇通讯中,开头即写下“大道煌煌,法如青天。一灯如豆,汇作汪洋”;于是,人们把邹碧华形容为司法改革的“燃灯者”。

 

许剑飞说,法律人与读书相伴而生。自己在上学时候日日研读法律著作,工作后发现仅仅有法律专业知识还不够,还需要经济、社会、人文甚至地理知识,而书籍是获取这些知识最好渠道。

 

许剑飞的身边,有着一群爱读书的法律人。黄浦法院在2014年成立了“书香黄浦”读书会,就是希望通过自发的读书活动提高干警人文涵养和综合素质,让读书成为一种职业习惯。

 

单位组织的读书会最怕流于形式,大家碍于面子,随便应付一下,并没有“走心”。为此,“书香黄浦”读书会集思广益、精心策划,找准大家的兴趣点:“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读书,让生活更美好”、“一米看世界”六一亲子阅读、“玫瑰书香,巾帼风采”等,都主题鲜明、内容广泛,也没有拘泥于职业范围,引起了干警很大的参与热情。不少干警反映,希望能通过这个平台汲取专业知识。读书会就开阔思路,组织一系列院内外交流活动,包括“读书•法律•人生”思南读书会黄浦法院特别活动、邀请知名作家林华开展专题讲座、赴相关部门进行公益送书、好书推荐等,各种灵活新颖的读书讨论让干警提高了专业素养。

思南集市

 

记者手记

 

有一种修身叫读书

 

有人说,像上海这样经济高度发达、生活节奏飞快的城市,可能不适合读书:这里的节奏是急促的,而阅读则需要舒缓有致;这里的人群是忙碌的,而阅读需要足够的闲暇;这里的气氛是外向的、喧嚣的,阅读则要求内向与安静……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嘉宾与主持人的娓娓道来中,我们会发现,原来身边有这么多热爱读书的人。

 

主持人李伟长,思南读书会的组织者。思南读书会三年,每周一期,循环往复。他同时担任上海创作联络室、专业作家创作室副主任,组织思南读书会,并非他的专职。

 

“书声”发起者丁布是一名培训师,是个“空中飞人”。但两年半,每年近200场活动,他几乎场场必到,献上一段极具个性的主持。他的背后,还有一批爱读书的志愿者,负责各种大、小场的活动策划、项目实施,主动参与组织和分摊所有事务。

 

还有那些我们叫不出名字的普通爱书人:每周五在图书馆门口,拖着小推车、排队等待借书的借书人;放弃海外发展的机会,坚守着一家亏本书店的公司白领;带着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伴,一天跑两三个读书讲座的老教授;把零用钱都用来买书,想和爸爸一起阅读的小学生……

 

有一种修身叫读书。于个人,读书是提高修养的最佳途径;于城市,读书是营造文明和谐氛围的最佳方式。

 

有人说,一个城市的精神品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民的阅读氛围和阅读水平。谁在看书、看什么书,反映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这个城市的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甚至可以影响这个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

 

当一座城市大兴求学问道之风,伴随书香而来的,必将是摒弃浮躁与粗俗,优雅与大气自然而生。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黄浦区发布了意在引导与促进“市民修身”的“六个一”行动:培育一批群众自治组织、打造一批群众文化项目、推广一批全民阅读品牌、推动一批文明交通实践、培树一批文明示范家庭、深化一批未成年人主题活动。“每个一”都切中提升城市文明、培养市民素质的关键点。其中,推广一批全民阅读品牌具体又系统:包括推动“书香思南,人文中轴”建设、构建三级阅读平台。

 

黄浦明确提出,让读书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一座书香浸润的城市,会让读书变得美好,而一座热爱读书的城市,必将是充满人文精神与创造力的城市。

 


本文图片均黄浦区提供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