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哪里脏就往哪里钻,“洋园长”万吉尔的退休生活不按常理出牌
分享至:
 (8)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玺撼 2017-04-21 19:40
摘要:退休后,万吉尔的生活本来有无限的可能,即使他不想放弃自己热爱的植物专业,世界各地也有大把的植物园等着邀请他做顾问,为何最终选择了上海?

 

不享受退休生活,却只身跑到上海辰山植物园,见到哪里“脏”就往哪里钻,埋头研究,一晃已过了三年。

 

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外籍友人叫“万吉尔”(Gilles Vincent),年过花甲的他目前是上海辰山植物园执行园长的特别顾问。

 

提起他的中文名字,或许很多人都感到陌生,但如果说他是上海特聘的首位“洋园长”,业内人士都会崇敬地点点头,因为退休前的万吉尔可是鼎鼎有名的加拿大蒙特利尔植物园园长,一位在该园工作了30年的植物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万吉尔

 


 

为友情只身漂洋过海

 

退休后,万吉尔的生活本来有无限的可能,即使他不想放弃自己热爱的植物专业,世界各地也有大把的植物园等着邀请他做顾问,为何最终选择了上海?选择了辰山植物园这座从试开园至今连七岁都不到的“孩子”?

 

“这是个很长的故事,简而言之,是因为友情。”万吉尔坦言,自己和上海的渊源,其实从他进入蒙特利尔植物园工作就已种下。1980年,蒙特利尔举办世界花卉博览会,力邀中国参加,上海代表中国参加了该届世界花博会,所带去的中国盆景一炮而红,被深爱这些盆景的加拿大朋友留在了蒙特利尔植物园。借此,上海和蒙特利尔的友谊也进一步升华,在1985年结为了姐妹城。

 

更令人兴奋的是,在两城园丁的共同努力下,1991年,蒙特利尔植物园内的“梦湖园”建成。该园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海外建造的第一座中国园林,取名“梦湖园”,正是取了蒙、沪两市的中文谐音。

 

万吉尔表示,他做园长时曾做过一个统计,到蒙特利尔植物园参观的游客中,至少有四分之一肯定会去“梦湖园”。对国外游客而言,“梦湖园”是接触中国园林和植物的窗口,对万吉尔而言,则是纯洁美好友谊的见证。

 

“‘梦湖园’只是个开始,在蒙特利尔待得越久,中国文化对我的吸引力就越大。”万吉尔笑称,自己当时恨不得马上退休,马上来上海,可职责所在,200多名员工还需要他照顾,各种行政、运营事务缠绕,让他暂时无暇顾及内心对中国的冲动。

 

梦湖园

 


 

上海的决心让他留下

 

三年前,万吉尔终于得偿所愿,来到上海,而上海的一切,都让他喜出望外。

 

“无论是规模、国际视野还是专业程度,辰山植物园都让我震惊”,万吉尔坦言,当时辰山植物园开园才四年,却让他有种错觉,似乎像一座有上百年底蕴的“老园”,“你很难想象,如此短的时间内,这座植物园已收集超过一万种各具特色的植物,标本数据更是超过了10万份。”

 

万吉尔果断扎根上海,还有一个关键,就是上海在环境保护上的远见和决心。如今,由万吉尔领衔的国际团队,联合了上海辰山植物园、蒙特利尔植物园、蒙特利尔大学和南特矿业学院的各路专家,正在辰山植物园内进行植物生态修复的研究,为了支持这个项目,辰山植物园辟出上千平方米的自然试验场,模拟遭到轻度污染的湿地和土壤,并提供科研经费支持。

 

“可以说,像这样一块专业的植物生态修复试验场,在亚洲屈指可数。”万吉尔表示,在业内,很多相关研究目前只能在实验室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取得的数据结论不一定接地气,而辰山的研究结论,更接近自然状态,也更有说服力。

 

实际见到这片试验场时,仍不禁令人赞叹。整个辰山植物园内的水流,借助地势的引导,自然流动,最后汇聚到人工湿地。在湿地里等着水流的,是一排排整齐种植着的再力花、花叶芦竹、旱伞草、小香蒲、芦苇等植物。在它们的“拦截”下,水流速度放缓,至少七八个小时后,才从湿地的另一头流出。此时,被植物“吃”走杂质的水流,其氮、磷含量和水体透明度等指标,可达到国家地表水III类标准;最后经泵站,送往水系的源头,开始了又一次的循环。

 

记者获悉,正是借助这种“自然之手”,辰山植物园内的水系近几年都没有进行过清淤,一般只需要在特定季节把水中枯萎、腐败的植物打捞走即可,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人工湿地的“出口”,这里经过植物净化的水将被调往源头,进行再一次循环

 


 

修复生态不急功近利

 

万吉尔团队的研究,对今年必须基本消除中小河道黑臭的上海而言,无疑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不过,万吉尔却摆摆手:“不能急功近利。”

 

“植物生态修复,相比大多数采用物理、化学等方式的修复技术,成本低上不少,但见效要慢许多,可能花上五六年甚至更长时间。”万吉尔表示,正是因为见效慢,所以不太受欢迎,毕竟全球各地的政府部门都追求效率,特别是严重污染曝光后,公众也迫切要求治污措施能够尽快见效。这种观念也传播到了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被更广泛地认可和应用,因此,相对冷门的植物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也比较缓慢,研究者要能“甘于寂寞”。

 

万吉尔拿自己在土壤上试验的植物修复技术举例,他表示,经过三年,现在的试验才进行到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筛选出一批能够耐受污染环境,且生长速度快、长成后体积大的植物;第二阶段,是进一步筛选出“吸力强”的植物,也就是能大量富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等有害物质的植物;第三阶段,是在选定几种综合能力较强的植物基础上,尝试大量培育和储备它们,为未来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做准备。

 

万吉尔透露,针对上海餐厨垃圾、绿化垃圾较多的情况,他的团队又新增了一项研究任务,将餐厨垃圾、绿化垃圾等作为修复土壤所用植物的肥料,为困扰城市的垃圾增加一条绿色的出路。

 

“比起坐在办公室里,这些才是我最想做的。”万吉尔告诉记者,这辈子他最钟情的,还是植物本身,更确切地说,是让人与植物的联系更加紧密。他说,蒙特利尔植物园之所以受到全球各地游客欢迎,在于它始终强调与游客的互动,强调人与自然的沟通,而不是简单地展示植物或动物,只有更多地亲近和了解自然,人类才会更加珍爱环境。

 

辰山植物园内的“旱谷”,借助自然的草坡,雨水将顺着地势流入沟渠和一旁的河中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内文图来源:作者提供 图片编辑:徐佳敏 编辑邮箱:shgcggkj@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