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让诗词自在地“活”在这个时代
分享至:
 (5)
 (1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林颐 2017-04-16 07:44
摘要:诗的情趣是在沉静中可堪回味的。灵心妙悟,通透入髓。寥寥几个字,瞬间戳中你,浑身起鸡皮疙瘩。这是别的样式无法比拟的,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忘。

 

我们常以为诗词是一种高雅的文学。其实不然。

 

《诗 · 大序》有言:“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什么是诗?诗从何而来呢?搜寻典籍记载或考古学的证据,诗的起源不但在任何形式的文学之首,更远在有文字之先。它渗透在远古祖先的日常生活里。晨曦微芒,太阳露了半边脸儿;晚风轻拂,月亮挂上了梢头;或是狩猎归来的喜悦,或是亲人离去的悲情,彼时彼刻,载歌载舞,想笑想哭,诗意涌了上来,人人都是歌者。最早的诗,与歌分不开。《虞书》说:“诗言志,歌咏言。”意志与情感合乎一体。想表达,想嗟叹,便有了诗,有了歌。

 

词又叫作“诗余”。它的出现要比诗晚一些。词之源起,向《诗经》、向《楚辞》,皆有脉可循。然其大量涌现,则托了心思敏感的李后主之提携。诗至晚唐,法度渐趋严格、形式日益拘束,于情感表达之道呈堵塞迹象。词渐当运而生。水井埠头、浣花溪边,有百姓处,皆能听得小令曲谣。引清末词论家张惠言所云:“兴于微言,以相感动。”“言情”为其宗旨,“感动”仍是生发之缘由。

 

诗词活在生活里。今人与它隔膜,因我们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歌曲早已另抱别枝;散文随笔大行其道;随手编个段子,信口说点笑话,甚或发个表情包,也都能给自己的心情找到个出口。有这么多的“争宠”者,诗词得到的青睐自然要减少了。

依我看,前一阵子红火的中国诗词大会的最好处,在于“蓦然回首”,发现“灯火阑珊处”的美妙。

 

这个节目火了,鲜花掌声,冷水讽嘲,一道而来。失望者谓其“阿尔法狗能力的表现”,突出了记忆力的考察,16岁的武艺姝夺冠更让人质疑这是否是应试教育的结果。有些话其实过了头。寓知识于趣味,以竞技调动气氛,本就是大众电视节目的方向。三步得句、七步成诗的创作路子,很难在电视荧屏上得到即时性的、大范围的传播。就我个人的体验,能在节假日与家人并坐,各展所能欢笑抢答,实在是生活里的一件赏心乐事。

 

说到诗词背诵。叶嘉莹谈过这个问题:“怎么教小孩子读中国诗词?”她说:“小孩子实际上不需要多讲,应该利用他们记忆力强的优势,让他们多背诵。好的作品,有很丰富的内涵,等到将来理解力提高以后,这些早年记忆的内容就会被调动出来,如同智慧库,为孩子一生提供不尽的资源。”我的想法也是让小孩子早点开始背诗的好。

 

中国的诗词有其独特规律。它的字词搭配,它的格律,都有节奏语音的美感。不懂不要紧,听着说着,语感就特别美。小孩子尤其敏感,越大则越迟钝。诗词的本意倒不必去解释,因其意境用白话翻译后反倒会差,“诗无达诂,唯以心通”,不要去介意字词的本意,朦胧是种美,即便领悟错了,曲径通幽,自也有其动人心处。

还有个误区。不要认为背诵不好,就是苦差事,就是应试。我觉得来到中国诗词大会现场的各位选手,他们都是深爱着的,欣欣然而乐淘淘。譬如,消防员彭红宾、农民大姐白茹云,于他们而言,读诗、背诗,悦纳自我,何乐而不为?我们爱诗词,因为诗的情趣是在沉静中可堪回味的。灵心妙悟,通透入髓。寥寥几个字,瞬间戳中你,浑身起鸡皮疙瘩。这是别的样式无法比拟的,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忘。

 

关键是要有“爱”。但凡勉强、压迫,就会让人反感、厌倦。爱是发自内心的,它要有个氛围,潜隐的春风化雨的过程。中国诗词大会带动了一波浪潮,这是好事。我的一个担心,就是怕这一波过去了就没了后浪。另一个担心,我很怕舆论过分抬高了它。别拿“发扬国粹”“承续传统”这些大帽子、大荣誉去扣它。我不相信诗词会消亡。花开百朵,各有其妙。我们可以编段子,也可以论诗词,这并不矛盾。

 

就让它自在地在那儿吧。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成全各自的精彩与丰富。


本文组稿、编辑:伍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长城网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